生死之間有大迷惑,或許愛情就是其之一,你心底的那個人,現在還有聯繫嗎?那些年相愛過的人,還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嗎?
我是一本書,一本關於愛情的書,閱讀過我的那些讀者,他們是怎麼看待愛情的?尋愛的路上,他們後來怎麼樣啦?
我不像其它書籍,要麼能給予人們知識和技能,或者提供吹牛聊天的談資,閱讀我的人,一般都是對人生有渴望的人,在我問世以來,翻閱過我的人成千上萬,這些人,後來找到愛情了嗎?
愛情是究竟是什麼?或許,這也是一個無解的哲學問題,如同拷問靈魂的人生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但是,我們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來探尋這個問題,愛情和人類的文藝文學創作。
愛情是文藝創作永恆的主題,流傳的經典和傳唱,大都和愛情相關,中國的四大名著,國外的神話傳說,莫不如是。
情不知因何而起,卻一往而深,對於愛情,我的那些讀者有著怎麼樣的態度呢?
在翻閱過我的讀者中,大體而言,我將他們對愛情的態度分兩類,一種是實用主義,一種是理想主義。
在我漫長無垠的生命中,我眼中的讀者和人類,其實他們本質上由三個部分構成,底座是獸性,中間是人性,頂部是神性,在實用主義者看來,愛情是基於激情產生的,是一種狂熱衝動,變幻莫測的感情,他忽冷忽熱,朝三暮四,最終的目的是身體的快感,一旦擁有,愛情也就不存在了。
從「獸性」上滋生,在「人性」上生長,在「神性」上蔓延,這就是理想主義者的愛情觀,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愛情的偉大和永恆。
當然,這些愛情觀都有一定的事實和基礎,如同我的愛情典籍同行,著名的《西廂記》,高潮部分就是「以身相許」。當然,那些流芳百世的愛情典籍,如《長恨歌》《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那些口耳相傳的故事,大都是傾向於理想主義的。
人類所處的社會,越來越發展,我的讀者,別說是追求愛情,在追趕生活的路上,大多已經精疲力盡,導致現在的讀者,已經不好區分它們的派別了。
心裡對愛情有著純真的渴望,身體卻以實用為原則,也就導致現在的愛情,如同泡沫,學校的變動,工作的調動,房子和彩禮,距離和生活,凡此種種,都在消磨著愛情的純真純粹。
當然,愛情和婚姻無關,它們是人類感情的兩個不同部分,或者說他們隸屬於不同的情感體驗區。
這就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只著重描寫愛情階段,結局往往只是簡單一句,「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愛情唯純,是獸性覺醒,人性復甦,神性萌芽的心理需要,婚姻則更多追求是生活的平穩和生命的穩定。
愛情是沒有道理的,不論古代那些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在遇到那個「對眼」的人時,愛情就不受控制地產生。婚姻則是兩個結合者對雙方資源稟賦的整合,有加法溢出效應的,則被判定為完美。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讀者們能為別人的婚姻支招,在愛情方面,卻只能傾聽別人訴說。
大體而言,喜歡閱讀我的人,大都對愛情有著嚮往,也拼命走在追逐愛情的路上,可惜,大多數讀者的愛情實在太短暫,他們懷著理想主義的心態追尋實用主義的愛情,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於是,好些讀者,會在多年後感慨回憶愛情,懷念他們的愛情,懷念那些愛而不得、有緣無分,懷念他們純真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