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館 | 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民俗精彩多

2021-02-19 樂遊天津

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民俗精彩多。

咱們天津的近代史承載著傳統文明和時代風尚,那麼您了解天津的民俗嗎?今日不妨跟著小津,來到天津民俗博物館,一起感受天津民俗的魅力吧!

天津民俗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是全國首家民俗類博物館,利用天后宮正殿為主的古建築群體為館舍,是研究和展示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和研究基地哦~

走進民俗博物館會發現,外面高樓林立,而這裡卻依舊是過去時候的模樣,老天津的樣子都在這裡藏著老輩人的生活方式,讓人很是感慨呢。

這裡細緻的介紹了天津漕運興起、漁鹽的發展和習俗;天津民間各路花會特別是「皇會」沿街表演;迎親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燭和津門獨有的「拴娃娃」天津民俗博物館正門習俗;天津店鋪懸掛於門前的各式招幌;民間生活用品、鄉土風情;衣食住行民俗;楊柳青年畫、風箏、磚刻、泥塑、絨花、剪紙、編織等民間手工藝品和民間戲曲藝術。

天津人最重視的就是過年,而過年最主要的就是圖熱鬧和吉利。早年天津衛過大年從一進臘月就開始了,從臘月初八一直遍布到二月初二長達60多天裡都是在從事和過年有關係的事情。

民俗展區所展示的寫有「馨香百世」的小建築是過去百姓家中的小型家廟,供奉著祖先的排位,窗花和吊錢則表明了這是過年時的室內擺設,百姓是有過年時祭祖的習俗的。

建築展區展示的便為天津的建築風格以及部分古宅門樓的遺存,源於東門裡華家大院的抱鼓石、源於鄉柯卞家大院的墀頭等石雕、源於徐家大院的大門等等。

婚俗展區展示了天津當天的婚俗習慣,完美還原了過去結婚時候「搭大棚落座」的場景,在過去,百姓家往往只能自己在家籌辦婚禮,街坊鄰居都來幫忙,請廚師來家裡做飯,菜品八大碗之類有天津特色的津菜。體現了過去在胡同裡辦婚禮時,鄰裡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的感情,也把天津人那種民風淳樸、守望相助的性格表現地淋漓盡致。

地址:古文化街80號(天后宮後面)

門票:免票(憑藉有效證件即可入場)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

津門文化旅遊資訊,盡在樂遊天津!

敬請同步關注「樂遊天津抖音號」

「愛遊天津音頻號(喜馬拉雅&蜻蜓)

文中圖片來自微博博主大新M7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編輯:王小文

審校:劉一一、宋小宋

相關焦點

  • 天津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核心旅遊品牌
    新華網天津8月29日電(記者慄建昌)天津市近年來開始推出「近代中國看天津」核心旅遊品牌,重點建設12個主題旅遊板塊,形成以天津近代歷史文化為脈絡,反映近代天津政治、經濟、金融、文化、建築、國際交往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標誌性景觀和旅遊聚集區。
  • 天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演變
    特別是自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以後,天津開為商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典型城市,西方文化的侵入,加之天津人雜五方,使天津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形成了以老城為中心的民間傳統文化、以9國租界區為中心的租界文化和以海河三岔河口為中心的漕運(碼頭)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風採的民俗文化風貌,具有都市民俗所特有的個性和魅力。成為濃縮中國近代歷史的寶庫。
  • 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 近代天津的猶太人【專欄】
    導語:天津,得名於明成祖朱棣,意為「天子渡津之地」,舊時又稱天津衛。常言有雲,「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這兩座城市是近代中國繁華之所在,其中天津衛在近代史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許多風雲人物在此處發跡或歸隱,很多重大事件在這裡發生影響著歷史進程。
  • 天津:傳統民俗看津門 登高賞菊慶重陽
    登高閣、賞菊花、插茱萸、踩高蹺、看大戲...... 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重陽民俗活動。 在古文化街玉皇閣廣場,舉行了」重陽敬老樹新風,傳承美德揚文明」主題活動。據悉,天津城廂地無山嶽,重陽登高多在玉皇閣、鈴鐺閣和鼓樓等幾處樓閣。玉皇閣位於海河岸邊,地域開闊,自古以來就是登高理想之地,每逢九九重陽節,四方人士雲集此處,登高賞菊,盛極一時。
  • 坐著高鐵看天津:來天津南站感受天津百年民俗文化
    天津南站位於中國天津市西青區,是天津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線路為京滬高速鐵路。距離天津南站十幾公裡的楊柳青鎮,是座千年古鎮,這裡有豐富民間藝術,起於宋代、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乾隆年間楊柳青木版年畫,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被推崇為中國木版年畫之首,楊柳青剪紙、
  • 天津大學留學生「小年夜」體驗中國傳統民俗
    天津大學留學生「小年夜」體驗中國傳統民俗 2020-01-17 23:01:36 1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中國太讓我著迷了,春節大家歡聚一堂,像一家人一樣歡樂、和諧、溫暖,還有那麼多民俗文化讓人眼花繚亂。」
  • 走進「哏兒都」天津,了解「老三絕」民俗文化藝術
    天津,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是我國相聲的發源地。相聲中講究「捧哏」與「逗哏」,加上天津人說話中帶有「倍兒哏」等字眼,所以用「哏兒都」定位天津比較貼切。此外,天津是我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類表演藝術齊全,著名的民俗文化藝術有泥人張、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被譽為「天津老三絕」。
  • 天津的博物館哪些值得參觀
    展示內容分為鞋發展史、鞋履民俗、民間鞋品、三寸金蓮、精品特展、製鞋技藝、場景復原7部分,包含60多個有關鞋的專題,展品近上千件。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鞋,令人仿佛置身於「鞋的世界」;在「百履牆」中收藏有男女老少不同款式、不同地域風格的一百雙鞋子,這一百雙鞋展示出我們中華人民的智慧,每一雙鞋都折射出中華民族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宗教禮儀和審美風格。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天津舉辦多種文化民俗展演活動歡慶元宵節
    佟玉峰 攝中新網天津2月19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19日從天津市河西區委獲悉,臨近正月十五傳統節日,為進一步扮美節日津城,豐富市民文化生活,該區按照天津市委相關工作要求,組織「讚美家鄉,歌唱祖國」元宵節大聯歡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間,每天下午組織動態藝術展演、靜態非遺項目展示以及專業文藝演出,供廣大市民觀賞和參與。
  • 天津過年摘草莓,還有民俗燈展、夜市小街,民俗演藝,滿滿的年味
    這就是團團圓圓的年今年,津南又一處過年時的好去處天津小站迎新農業合作社首屆草莓採摘節暨民俗燈展2020>看過雅安燈展的朋友是不是感覺超震撼,超有範兒今年,咱津南也有啦小站迎新合作社攜手雅安市文旅集團結合天津民俗類的彩燈,打造一場視覺盛宴
  • 天津博物館,一個集收藏等措施為一體,被譽為天津標誌性文化設施
    要想了解一座地方城市,通常做法是先看看當地的博物館,博物館能很好的演繹一座城市的歷史,發展、演變過程、科學文化水平、民俗、風土人情等等,看完了博物館,在參觀旅遊城市,印象會很深刻,收穫也會很多。天津博物館位于越秀路與平江道交口,屬於國這一級博物館。
  • 天津特色民俗文化亮相河北省第五屆特博會
    長城網12月19日訊(記者 楊雅荃)日前,在第五屆河北省特色文化產品博覽交易會上,記者在天津展位看到,這裡有吃的還有玩的,天津的民俗文化深受石家莊市民的喜愛。桂發祥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從手藝人劉老八首創,發展至今,久負盛名的桂發祥十八街麻早已成為了天津的一個符號。「現在咱們吃的麻花,口味多了不少,並且加工工藝更先進了,但是關鍵的幾個步驟還是沿襲的傳統做法,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桂發祥展位負責人說道。
  • 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 話說天津小白樓【專欄】
    導語:天津,得名於明成祖朱棣,意為「天子渡津之地」,舊時又稱天津衛。常言有雲,「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這兩座城市是近代中國繁華之所在,其中天津衛在近代史上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許多風雲人物在此處發跡或歸隱,很多重大事件在這裡發生影響著歷史進程。
  • 【十一特輯】津門故裡一日遊,感受天津老城的深厚歷史
    天津, 歷史悠久, 在天津發生大大小小的 歷史事件不計其數, 這也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近代百年看天津」的說法,
  • 天津最有「年味」的地方,有民俗接地氣,還能吃口冰糖葫蘆
    不過我的2020年的第一次旅行已經結束,是在一月初的時候去了趟天津,因為當時臨近年關,也感受到了當地濃濃的年味。說到天津最有年味的地方,我一定會推薦你來津門故裡!這條古文化街區內在一月初就已經充滿了各種新年的元素,顯得十分應景。特別是一些像冰糖葫蘆的攤點都擠滿了遊客,熱熱鬧鬧。
  • 天津一日遊怎麼玩看它就夠了
    近代中國看天津,是對天津這個城市最好的形容。作為北方最早的開放城市和近代工業發源地,為近代中國貢獻100個第一,近代的天津社會發展十分迅速,東西方在這裡碰撞與交融,形成了天津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用一天的時間來感受下天津百年歷史經歷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愛恨情仇的美妙故事。
  • 天津西青區元宵節燈展營造濃濃民俗年味兒
    天津西青區元宵節燈展營造濃濃民俗年味兒 2019-02-19 15:48:00來源:央廣網
  • 天津博物館之一
        進入博物館後,公眾將置身於寬30m、長80m、高14m的「時光隧道」。這是博物館連接各個展廳的公共大廳,是「世紀之窗」最核心和精彩的部分。大廳的天窗與側牆構成層層疊疊的格柵,形成強烈的縱深感。
  • 天津博物館舉辦「看天博展覽,聽天津故事」特別活動
    新華網天津5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天津博物館於5月14日成功舉辦了「看天博展覽,聽天津故事」特別活動,帶領公眾到五大道去尋找記憶中的天津收藏家,探尋那些久遠的塵封往事。  本次活動是繼2015年尋訪解放北路、2016年尋訪意式風情街之後我館舉辦的第三次「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尋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