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紅牆碧瓦的皇宮大院,老北京胡同是灰牆灰瓦,但是因為有雕刻的屋簷、玲瓏的花窗、紫紅的大門、鐵藝的門環、石刻的門墩、火紅的對聯……,遊串在老北京胡同,會感覺到更有別樣的韻味和生活氣息。老北京胡同,展現著市井的生活,傳承著古老的文化,延續著古都的生命。
遊老北京胡同,我覺得首先應該從南鑼鼓巷開始,它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南起平安大街,北至鼓樓東大街,全長787米,於元大都時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南北低,中間高,像一個駝背老人,最初的名字是「南羅鍋巷」,目前,南鑼鼓巷已成為北京胡同商業化的代表。
這是一條修舊如舊的古老胡同,斑駁的牆面都是通過「花補」的方式完成的,牆上還保留著很多古老的歷史遺蹟。如果你注意觀察,在灰牆當中,有兩個繁體字「萬慶」,上邊還有雕花的門簷,下邊的門已被堵死,那就是老字號——萬慶當鋪,它是清末民初京城五大當鋪之一,可見,南鑼鼓巷一直是熱鬧繁華的風水寶地。在另一處牆上,還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留下的「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標語。
在南鑼鼓巷,還有一個小型的路邊「博物館」,匯集了很多四合院的石刻門墩,它們不僅有門軸的作用,而且有鼓形、箱型等各種造型,上邊雕著各種精美的花紋,文化內涵極其豐富。
如果你以為南鑼鼓巷僅僅是一條街巷,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南鑼鼓巷東西兩側共串聯起十多條胡同。由南向北,西面有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東面是炒豆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胡同、菊兒胡同。南鑼鼓巷就是一個大的胡同群,南鑼鼓巷為中心,就像一隻大蜈蚣,有人把它形象的統稱為蜈蚣胡同。如果想在這裡細細品味老北京味兒,一天的時間是不夠的!
如果你覺得南鑼鼓巷太嘈雜,那你就一直往北走,穿過鼓樓東大街,就可以來到北鑼鼓巷,這裡灰牆灰瓦、紅門人家、藍天樹影、清淨愜意,是散步的最好地方。我漫無目的地閒逛,不知不覺向右拐彎兒又來到了北下窪胡同、車輦店胡同,這些胡同主要是住戶人家,偶爾有一些小店,漫步其中,就像在歷史的迴廊中穿梭。
北京大多的胡同都是正東正西正南正北,不過也有斜插過來的,最有名的是菸袋斜街,據說慈禧的菸袋每月都要來這裡進行養護,它也是有歷史的商業街。上次去北京,我在後海邊上閒逛,準備坐地鐵回鳥巢住處,還不由自主的穿過了一條斜街,叫白米斜街,是清朝存糧食的地方。
有一次來北京,從雍和宮出來,穿過雍和宮大街,我想四處轉轉,就來到了國子監街,這裡有大大的孔廟,還有一個美術館,相對於其它胡同,這裡文化氣息更濃,我還在路邊吃了一頓西餐,到目前為止,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條老北京胡同,只可惜天黑了,我還沒有逛夠!
其實,在北京還有一個更大的胡同群,就是什剎海那裡,這裡前海、後海和西海一水相連,有大量的典型胡同、四合院,是北京最傳統、最美的地方。在後海北沿,有北京最著名的酒吧一條街,不過那是年輕人更喜歡的地方,我還是喜歡後海東北角孝友胡同的小吃,這裡是北京名門薈萃的九門小吃城,「爆肚馮」、「茶湯李」、「年糕錢」、「豆腐腦白」……北京小吃應有盡有,真可以一飽口福。我曾在這裡閒逛了好久,在海邊呼吸北京的空氣,看老北京的四合院,還參觀了宋慶齡故居。
好久沒去前門大街了,到了大柵欄,牆上有一個導遊圖,這裡的胡同多如牛毛,據說這裡的八大胡同聞名中外。因為當年,這裡曾是煙花柳巷的代名詞。我從大柵欄胡同拐到珠寶市街西側的錢市胡同,好窄的一條胡同啊,據說這裡是北京最窄的胡同,是清代官辦的銀、錢交易的「錢市」遺存,是早期金融市場的雛形。
北京的胡同像毛細血管一樣是連在一起的,後來看地圖,發現車輦店胡同和國子監街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街,從南鑼鼓巷的帽兒胡同就可以到達菸袋斜街,北京胡同太多了,走也走不完!小小胡同傳承著古老的文化,灰牆灰瓦卻使中華民族的歷史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