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申城說冷就冷!昨天的一場秋雨,直接把申城的氣溫「砸」到1字頭,再搭配著秋風「套餐」,實打實的蕭瑟之感倍起。從未來一周的天氣來看,這場秋雨雖然不大,但也算實力「戰將」,將申城的最高氣溫壓低了至少1-2℃。為什麼「一場秋雨」就會帶來「一場寒」?氣象專家表示,秋雨的現身,本身就是秋季冷暖空氣交鋒的「產物」,而「寒」的主因並非雨水降溫,而是冷空氣越來越強勢,從而助推天氣變得越來越冷。
秋分以後,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回歸線南移,太陽向北半球射出的光線不斷傾斜,地面獲得的熱量減少,地面自身輻射冷卻加劇,熱量就「入不敷出」了。這時候,緯度越高的地方,熱量就越少,冷空氣也堆積越來越厚。入秋以後,冷空氣變得越來越強勢,時不時南下展開「圈地運動」,而暖空氣則緩緩向南方退去。當冷空氣在南下過程中與南邊較暖氣團交界面發生對抗、交綏,就會生成雲雨,引起降溫。此時,暖空氣實力不如冷空氣強大,時常在「交鋒」過程中敗下陣來,被冷空氣步步「逼」往南方。等到天氣放晴,地盤就會被冷空氣牢牢控制住,就出現了「一場秋雨」後「一場寒」的現象。
對上海而言,入秋以後的季節變幻特別快,冷空氣一次又一次南下後,季節也迅速由深秋逐步邁向冬季。因此,霜降之後,用另一句諺語「十場秋雨要穿棉」來形容天氣變化會更讓人感同身受。這樣的感受和上海「冬夏長,春秋短」的季節特徵不無關係,其中,夏季最長,秋季最短,夏季加冬季幾乎要佔全年的三分之二長度,而秋季常年平均只有62天。
但是,本就是上海四季裡最短的秋天,近年來還在繼續變短。和上個世紀相比,上海的秋季平均減少了2天、冬季減少了23天,而夏季則增多了28天。近5年,上海的秋季有更加縮短的趨勢,去年的秋天只有48天。不僅如此,上海氣候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60年來,包括上海在內的華東地區的秋冬也都變得越來越短,其中,華東的冬季長度變化最為明顯,以每十年3.0天的速率顯著縮短,而秋季則每十年就變短了0.5天。氣候專家說:四季長短發生變化,和氣候變化大背景密不可分。夏季變長,「壓縮」了秋冬的時間。近年來氣候變暖,也讓冬季早早「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