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候鳥剛飛走 夏候鳥又來了

2020-12-12 人民日報

慄喉蜂虎

灰瓣蹼鷸

鸕鷀

方尾鶲

小青腳鷸

小仙鶲

家燕

日本歌鴝

春暖花開,在廈門度過一個暖暖的冬天后,冬候鳥陸續啟程回老家了。不過,鷺島依然熱鬧,因為夏候鳥們又來啦。3月25日至31日是我省第三十六屆愛鳥周,觀鳥愛好者們呼籲:鳥兒是我們的好朋友,請善待這些做客廈門的小精靈。

冬季覓食地

這裡食物豐富氣候宜人

對鳥兒過冬很有吸引力

吸引冬候鳥選擇到廈門過冬的原因,在觀鳥愛好者「北極鷗」看來,主要是這裡地理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廈門這座海濱城市正處於鳥類遷徙的路線上,位於入海口處,魚、蝦豐富,為鳥類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環境,另外,鹽田和溼地等也非常適合鳥類覓食。

「北方天寒地凍,而廈門的冬天氣候溫暖。」「北極鷗」說,「吃飯」沒問題了,加上這麼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於很多從北方以及高海拔地區飛來的鳥類來說,當然很有吸引力。

來鷺島過冬的冬候鳥,很多都是廈門人熟悉的老朋友。觀鳥愛好者「凌飛鶴」說,比如鸕鷀就很常見,冬天的早上在篔簹湖區常能看到。除了篔簹湖外,在翔安大嶝島周邊也能發現大白鷺、蒼鷺等。在一些公園和小區能看到北紅尾鴝,廈門周邊的海域最常見的則是紅嘴鷗。

夏季繁殖地

特地飛來做「堂前燕」

「老熟人」其實也是過客

不管景色多美,度假總有結束的時候。知道「老家」冬去春來,冬候鳥們也乖乖地啟程回家了。「凌飛鶴」說,根據以往觀測的經驗,一般每年11月開始,會有大批冬候鳥陸續抵達廈門,到來年的3月、4月陸續飛走。「現在到五緣灣溼地公園,還能看到十來只鸕鷀,其他大部分都走了。」凌飛鶴說。

觀鳥愛好者「空氣」說,冬候鳥的來來去去都很有規律。比如北紅尾鴝,它出現在廈門就意味著冬天來了,而當它消失則一定是春天到了。「還有些鳥類會把廈門當作遷徙的驛站,就像我們出門旅行,坐火車到一個站點會偶爾下車走動走動。」「空氣」說,壽帶鳥就是這樣,會在廈門停留一個星期左右。

冬候鳥陸續走了,夏候鳥緊接著又來了。凌飛鶴說,一般每年4月初就能見到夏候鳥,到10月才會離開。最常見的夏候鳥是家燕,喜歡在屋簷下築巢。如果到忠侖公園,仔細聽能聽到噪鵑的鳴叫,那就是夏候鳥。而廈門人非常熟悉的騎馬山的慄喉蜂虎,其實也是夏季的「過客」。

廈門比較常見的夏候鳥,還有日本歌鴝、小仙鶲、方尾鶲、白眶鶲鶯等。「夏候鳥到廈門,一般都會在這裡繁殖。」凌飛鶴說,大部分鳥類在每年的3月至5月進入繁殖期。

相處挺和諧

鳥兒很少發生爭食現象

白鷺會跟著鸕鷀「蹭吃」

鷺島的環境這麼美,會不會有冬候鳥來了不想走呢?凌飛鶴說,遷徙是鳥類的天性,不會因為某地的環境優美而改變天性。不過,每年也會有一些冬候鳥春天來了也沒走,但並不是常駐,而是因為落單或無法長途飛行的病鳥,暫時留下來休養生息等下一年再走。

「北極鷗」說,鳥類南來北往是因為有繁殖的需求,即使是成為留鳥,數量也極少。

冬候鳥是「遊客」,在廈短暫生活期間,會不會因為爭搶食物等原因和本地的留鳥發生爭執呢?凌飛鶴說,在小區域內比如一棵樹上,可能會有鳥兒為了食物打起來,但一般來說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爭鬥現象。

「凌飛鶴」介紹,廈門的環境可以容納這麼多鳥類,比如鸕鷀到篔簹湖覓食,吃的是深水區的魚,而白鷺平常很難在深水區覓食。有時候大群鸕鷀在趕魚的時候,白鷺還會跟在後面「蹭」吃。

呼籲

不管是常客還是遊客

希望大家愛護這些鳥兒

這兩周,愛鳥人士「空氣」在廈門周邊地區拍攝到了灰瓣蹼鷸和小青腳鷸。前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後者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榜上有名。

「凌飛鶴」告訴記者,最近幾年,觀鳥愛好者常常會拍到一些以前很難拍到的鳥類,其中主要原因是觀鳥愛好者越來越多,裝備也越來越好了,但也不排除由於城市發展建設,鳥類尤其是水鳥棲息的區域改變,因此相對集中地出現在一個區域內,這樣被拍到的概率也就比以前更高了。

「北極鷗」說,不管是留鳥還是候鳥、過境鳥,希望大家都要愛護,不要輕易打擾它們的生活環境,更不能傷害它們,而捕殺珍貴的鳥類則屬於違法行為。

相關焦點

  • 冬天到了,候鳥為啥不飛走?
    候鳥滯留的情況很正常,以前也有,只是現在愛鳥的人多了,拍到了,所以引起更多的市民關注。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不好確定這些候鳥什麼時候走,但大多數最終還是會飛走的。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人為投食導致鳥類有食物,該走還不走。
  • 鄱陽湖來了夏候鳥「先頭部隊」
    本報南昌訊 (記者蔡穎輝)2月28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汊湖管理站工作人員開展科研監測時,在保護區內大汊湖、裘湖等湖泊及南昌市新建區昌邑鄉周邊的農田、水溝,先後監測到7隻灰頭麥雞的身影,這標誌著鄱陽湖進入冬夏候鳥交替期。
  •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所謂「留鳥」,就是指一整年都是在一個地區,沒有進行遷徙的鳥類。例如說麻雀在各個地區都是留鳥。冬候鳥則是另一種習性的鳥,例如說大天鵝冬季遷徙至長江及其附近的湖泊越冬,這一種就是冬候鳥。旅鳥則是指遷徙的鳥類,途徑某一個地區的時候,對當地而言這些鳥就是旅鳥,和「驢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迷鳥則是指某些自然條件的驟變,例如說暴風雨等情況,使得某個鳥類的個體偏離了分布區域或是遷徙的路線,迷航到了異地,對於這一些地區而言,這一種鳥就是迷鳥。
  • 你就像是《候鳥》,到了時間就會飛走
    「你的愛飛很遠,像候鳥季節變遷」,每當看到這幾句歌詞或者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初三的一個下午,當天因為考試成績不錯,老師發了獎狀和獎品,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中,看到媽媽正在包餃子,放下書包後就去聽歌了,打開之後聽到的就是這首歌。
  • 又到一年「候鳥」飛走時
    東北網雙鴨山10月22日訊(記者 安麗)連日來的氣溫逐漸下降,「候鳥」們又要打點行囊開始南飛,到三亞去貓冬,等明年春暖花開時再返回來避暑。  「候鳥」飛走  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不少家庭已經翻箱倒櫃地找出秋冬的厚衣服,可年過花甲的孟阿姨卻一點兒也不著急。「我們已經三年沒有翻出冬天的羽絨服了,馬上又要『南下』,現在三亞的房子都訂好了!」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真正的熱鬧時節還未到來,10月中下旬以後,大批量的候鳥將前赴後繼地抵達,屆時,我省又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面了。  【現狀】  冬候鳥已來、夏候鳥未走、過境鳥落腳補充能量  秋分時節,陰晴天氣,蕭瑟涼風,天高水低。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四大冬候鳥在杭州西湖集結完畢 引鳥友愛好者紛至沓來
    程國龍 攝中新網杭州12月18日電 (江楊燁)12月18日,記者了解到,冬候鳥普通秋沙鴨已抵達浙江杭州西湖。至此,西湖邊的四大冬候鳥均已在西湖集結。天氣晴好的日子,杭州西湖斷橋上,會有一排駕著「長槍短炮」的鳥友,冬候鳥和鳥友愛好者「相映成趣」。圖為普通秋沙鴨。 程國龍 攝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
  • 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原標題: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 什麼是留鳥,旅鳥,候鳥
    依據遷徙的性質,我們可以把鳥類分為留鳥、旅鳥和候鳥幾種類型。留鳥,顧名思義,它們一年四季都停留在同一個地方,不進行遷徙,像飛行能力比較弱的雞形目鳥類絕大部分都是留鳥,在一年四季氣候都比較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有許多鳥類也是留鳥。
  • 南昌城八大溼地 助候鳥變留鳥(圖)
    據了解,南昌目前監測到的144種鳥類中,留鳥多達57種,另外冬候鳥有37種,夏候鳥有33種,旅鳥有17種。留鳥在南昌安居繁衍,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是「常住居民」,候鳥和旅鳥則是「流動人口」。  羅明寧經常對南昌市區的各種鳥進行拍攝,他發現,一部分候鳥已適應了南昌,不再隨季節遷徙,成為這裡的「常住居民」,且留鳥的種類和數量在逐年增多,人鳥關係更加和諧。
  • 候鳥和我在的這個城市
    候鳥是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它們每年春秋兩季沿著固定的路線往返於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間。在不同的地域,根據候鳥出現的時間,可以將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漂鳥。有些鳥可隨著1年中季節的改變而作定時遷徙來變換棲息地,這類鳥稱為候鳥。
  • 冬候鳥遷徙進入尾聲,最後一批「北方來客」抵達揚州
    當一群紅嘴的鳥兒出現在高郵湖時,意味著候鳥遷徙,已進入尾聲。這紅嘴的鳥兒正是紅嘴鷗。通常,它們是最後抵達揚州的冬候鳥。   紅嘴鷗抵達揚州,比往年晚了一些   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攝影分會的錢治華,在高郵湖上拍攝到了一群約80隻紅嘴鷗,這是他今冬第一次在揚拍攝到紅嘴鷗。「時間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
  • 九溪發現來杭過冬的鴛鴦 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這是今年第一次見到來過冬的候鳥鴛鴦們,五公二母。拍攝地點在九溪公交車站往南200米的位置。」  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白雲也證實了上述說法。鴛鴦護衛隊成員東斯說,最多時,錢塘江邊的鴛鴦超過三四百隻。鴛鴦常常在錢塘江邊吃貝殼類的動物,當潮水來時,鴛鴦會驚飛,有時它們飛越過六和塔。「到錢塘江南岸拍攝飛越六和塔的鴛鴦,非常壯觀。雖然有時也常在九溪看到它們。
  • 這個冬季 候鳥過得好安逸
    2月22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觀測發現,隨著氣溫回暖,一些在那裡越冬的候鳥開始聚集,覓食儲備能量,為長途跋涉做好準備。  而在我國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江西鄱陽湖,2月18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觀察並拍攝到了2隻灰頭麥雞。這是今年發現的首批夏候鳥。隨著夏候鳥從南方飛抵鄱陽湖,冬候鳥將陸續分批北遷,完成整個夏候鳥和冬候鳥「換班」交接。
  • 候鳥「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冬候鳥陸續抵達這些最常見
    近日,在七河八島,有鳥友拍攝到大群候鳥排成「人」字形長隊飛越而過。揚州綠楊野生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介紹,天氣越來越冷,近期會有很多鳥兒遷徙過境。同時,觀測發現,來揚越冬的鳥兒也越來越多。冬候鳥也抵達揚州有很多地方可以賞鳥近期,鳥友們發現,揚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冬候鳥(冬天來揚州越冬,春天離開揚州北飛的鳥兒),如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黃喉鵐、斑嘴鴨、綠頭鴨以及各種鷸鳥。
  • 候鳥遷徙 廈門將迎最佳觀鳥季
    記者 謝雨真  數百隻鸕鷀篔簹湖上飛舞  與白鷺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最近,「迫切回家」的候鳥中,鸕鷀的表現非常明顯。和多數候鳥一樣,鸕鷀主要從西伯利亞來,通常在每年9月陸續飛來廈門,10月和11月達到高潮,來年3月開始往北飛。
  • 大批冬候鳥抵廈 篔簹湖/五緣灣溼地公園登多處可觀賞
    廈門地處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節點上,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過冬。最近,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候鳥們都回到了廈門。那麼,在哪些地方適宜觀賞這些候鳥呢?一起來看。  在五緣灣溼地公園鷺鳴樓附近的這片水域裡,平日就有飼養黑天鵝,最近就變得更熱鬧了。
  • 數萬冬候鳥相聚溱湖,新發現小天鵝來加盟,再現生態美景
    眼下已是冬意濃濃,不過相對於寒冷的西伯利亞,泰州還算是暖和的。在溱湖溼地,已有40多種冬候鳥飛來越冬,數萬冬候鳥相聚溱湖。目前,越冬候鳥以雁鴨類和鷺科鳥類為主,在雁鴨類中,斑嘴鴨數量最多。另外,工作人員新觀察到小天鵝、丘鷸等鳥類在遷徙途中棲息的足跡,溱湖溼地已成為眾多候鳥的棲息地。斑嘴鴨最多,總數2000隻。
  • 氣候、環境變遷 候鳥也能變留鳥
    候鳥變成了留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認為,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在一般情況下, 人們把遷徙看作候鳥的一種本能,這不僅是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尤其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也就是說,候鳥與留鳥的分別,並沒有不可跨越的天塹,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