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喉蜂虎
灰瓣蹼鷸
鸕鷀
方尾鶲
小青腳鷸
小仙鶲
家燕
日本歌鴝
春暖花開,在廈門度過一個暖暖的冬天后,冬候鳥陸續啟程回老家了。不過,鷺島依然熱鬧,因為夏候鳥們又來啦。3月25日至31日是我省第三十六屆愛鳥周,觀鳥愛好者們呼籲:鳥兒是我們的好朋友,請善待這些做客廈門的小精靈。
冬季覓食地
這裡食物豐富氣候宜人
對鳥兒過冬很有吸引力
吸引冬候鳥選擇到廈門過冬的原因,在觀鳥愛好者「北極鷗」看來,主要是這裡地理環境優越、氣候宜人。廈門這座海濱城市正處於鳥類遷徙的路線上,位於入海口處,魚、蝦豐富,為鳥類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環境,另外,鹽田和溼地等也非常適合鳥類覓食。
「北方天寒地凍,而廈門的冬天氣候溫暖。」「北極鷗」說,「吃飯」沒問題了,加上這麼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於很多從北方以及高海拔地區飛來的鳥類來說,當然很有吸引力。
來鷺島過冬的冬候鳥,很多都是廈門人熟悉的老朋友。觀鳥愛好者「凌飛鶴」說,比如鸕鷀就很常見,冬天的早上在篔簹湖區常能看到。除了篔簹湖外,在翔安大嶝島周邊也能發現大白鷺、蒼鷺等。在一些公園和小區能看到北紅尾鴝,廈門周邊的海域最常見的則是紅嘴鷗。
夏季繁殖地
特地飛來做「堂前燕」
「老熟人」其實也是過客
不管景色多美,度假總有結束的時候。知道「老家」冬去春來,冬候鳥們也乖乖地啟程回家了。「凌飛鶴」說,根據以往觀測的經驗,一般每年11月開始,會有大批冬候鳥陸續抵達廈門,到來年的3月、4月陸續飛走。「現在到五緣灣溼地公園,還能看到十來只鸕鷀,其他大部分都走了。」凌飛鶴說。
觀鳥愛好者「空氣」說,冬候鳥的來來去去都很有規律。比如北紅尾鴝,它出現在廈門就意味著冬天來了,而當它消失則一定是春天到了。「還有些鳥類會把廈門當作遷徙的驛站,就像我們出門旅行,坐火車到一個站點會偶爾下車走動走動。」「空氣」說,壽帶鳥就是這樣,會在廈門停留一個星期左右。
冬候鳥陸續走了,夏候鳥緊接著又來了。凌飛鶴說,一般每年4月初就能見到夏候鳥,到10月才會離開。最常見的夏候鳥是家燕,喜歡在屋簷下築巢。如果到忠侖公園,仔細聽能聽到噪鵑的鳴叫,那就是夏候鳥。而廈門人非常熟悉的騎馬山的慄喉蜂虎,其實也是夏季的「過客」。
廈門比較常見的夏候鳥,還有日本歌鴝、小仙鶲、方尾鶲、白眶鶲鶯等。「夏候鳥到廈門,一般都會在這裡繁殖。」凌飛鶴說,大部分鳥類在每年的3月至5月進入繁殖期。
相處挺和諧
鳥兒很少發生爭食現象
白鷺會跟著鸕鷀「蹭吃」
鷺島的環境這麼美,會不會有冬候鳥來了不想走呢?凌飛鶴說,遷徙是鳥類的天性,不會因為某地的環境優美而改變天性。不過,每年也會有一些冬候鳥春天來了也沒走,但並不是常駐,而是因為落單或無法長途飛行的病鳥,暫時留下來休養生息等下一年再走。
「北極鷗」說,鳥類南來北往是因為有繁殖的需求,即使是成為留鳥,數量也極少。
冬候鳥是「遊客」,在廈短暫生活期間,會不會因為爭搶食物等原因和本地的留鳥發生爭執呢?凌飛鶴說,在小區域內比如一棵樹上,可能會有鳥兒為了食物打起來,但一般來說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爭鬥現象。
「凌飛鶴」介紹,廈門的環境可以容納這麼多鳥類,比如鸕鷀到篔簹湖覓食,吃的是深水區的魚,而白鷺平常很難在深水區覓食。有時候大群鸕鷀在趕魚的時候,白鷺還會跟在後面「蹭」吃。
呼籲
不管是常客還是遊客
希望大家愛護這些鳥兒
這兩周,愛鳥人士「空氣」在廈門周邊地區拍攝到了灰瓣蹼鷸和小青腳鷸。前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後者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榜上有名。
「凌飛鶴」告訴記者,最近幾年,觀鳥愛好者常常會拍到一些以前很難拍到的鳥類,其中主要原因是觀鳥愛好者越來越多,裝備也越來越好了,但也不排除由於城市發展建設,鳥類尤其是水鳥棲息的區域改變,因此相對集中地出現在一個區域內,這樣被拍到的概率也就比以前更高了。
「北極鷗」說,不管是留鳥還是候鳥、過境鳥,希望大家都要愛護,不要輕易打擾它們的生活環境,更不能傷害它們,而捕殺珍貴的鳥類則屬於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