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已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冠心病介入治療量最大的國家,而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做心臟介入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李晨光副主任醫師代表葛均波院士及SUPREME研究者團隊在近日召開的世界頂級心血管學術會議歐洲血運重建大會(PCR e-Course 2020)上,發布了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基於我國自主研發的壓力微導管的阻力恆定期比率(cRR)術前評判指標與國際上目前已成熟使用的瞬時無波形比率(iwFR)指標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測定數值中等效,提示cRR與iwFR在用於臨床缺血判斷的效力是相同的,標誌著我國在冠心病精準介入診斷領域取得了新進展。
該研究來自於SUPREME研究的亞組分析,SUPREME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發起,共納入來自國內四個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深圳市人民醫院)的239例患者,旨在對比我國自主研發的創新產品壓力微導管TruePhysio與傳統壓力導絲在冠狀動脈臨界病變中的一致性。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目前治療阻塞性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PCI的適應證大部分基於冠狀動脈造影、或腔內影像學(血管內超聲或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手段,然而冠脈造影或者腔內影像學技術僅能對病變的解剖學特徵進行評價,無法客觀和精確地評價病變與下遊心肌缺血之間的關係。近十餘年來,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FR)逐漸成為公認的功能學評價指標。以FFR指導的治療策略被證實安全、經濟,並能改善患者預後。
圖說:以FFR指導的治療策略被證實安全、經濟,並能改善患者預後 採訪對象供圖
而就在不久前,中國心血管界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首個直接測量FFR的中國原創產品——TruePhysio血流儲備分數壓力微導管和VivoCardio血流儲備分數測量設備,中國冠心病精準介入診斷長期依賴國外產品的局面即將被改寫。該產品是由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院士、沈靂教授團隊與深圳宋亮博士團隊基於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的醫工結合模式共同合作研發,同時該產品也是世界首個壓阻式血流儲備分數微導管。
在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2020)剛剛公布的SUPREME研究中,由我國自主研發的TruePhysio壓力微導管(外徑0.0205』』)通過微導管的形式有效補充了傳統壓力導絲(外徑0.014』』)在臨床應用中的諸多缺陷,並且可以更加穩定地進行回撤測壓;而與壓力導絲的對照研究中,TruePhysio壓力微導管更是顯示:其不僅FFR測量結果與壓力導絲高度一致,而且顯著漂移發生率遠低於壓力導絲。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冠心病正在進入精準介入診療時代。有了FFR,就有了金標準,該不該做、做得對與不對,會不會有過度治療,我們都可以以這個(FFR)為準繩。」葛均波院士介紹道。
但他也指出,目前FFR在世界範圍的實踐並未普及。這一現狀囿於多種原因:傳統的擴張血管藥物如腺苷、ATP的使用存在諸多禁忌,並且很多臨床情況下會給病患帶來不適;並且傳統壓力導絲的操控性、通過性與普通工作導絲相比有較大差距,通過複雜病變存在較大難度,而在連續回撤時容易丟失導絲位置,且重複性較低。
因而近年來,以iwFR(instantaneous wave-free ratio)為代表的非誘導充血性壓力指數(NHPR)迅速出現。與FFR不同,NHPR無需應用腺苷等藥物使微循環達到最大充血。近年來的DEFINE-FLAIR和iFR-SWEDEHEART大型臨床研究,更直接證明:與接受FFR指導的冠脈血運重建相比,由iwFR指導的冠脈血運重建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在我國自主研發的TruePhysio壓力微導管基礎上,研究者與工程師團隊進一步探索並開發了基於壓力微導管系統的一種新型NHPR,即cRR(Constant Resistance Ratio)。利用SUPREME研究數據進一步分析時,研究者團隊發現:cRR與目前已成熟使用的iwFR獲得高度一致的結果。但這一基於87個樣本的研究僅僅是初步探索,尚待大數據集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未來,研究者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採用基於壓力微導管系統的cRR進行功能學評估,縮短手術程序的時間,減少其成本和資源消耗;更重要的方面是,研究者將繼續研究cRR這一非誘導充血性壓力指數的預後意義,從而更好地傳遞功能學指導PCI的價值,最終造福病患。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