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媒體:阿拉木圖首席醫療官因肺炎去世

2020-12-14 網易新聞

(原標題:哈薩克斯坦媒體:阿拉木圖地區首席醫療官因肺炎去世)

據哈薩克斯坦通訊社(哈通社)10日報導,該國阿拉木圖地區首席醫療官凱拉特·拜穆克哈姆貝託夫(Kairat Baimukhambetov)因肺炎去世。

哈通社稱,拜穆克哈姆貝託夫是在今天(10日)去世的。他的去世得到了當地政府新聞部門負責人加裡穆拉特·朱克爾(Galymurat Zhukel)的證實。如後者所述,拜穆克哈姆貝託夫的離世是因患肺炎引起的。哈通社稱,到目前為止,有關方面尚未公布更多信息。

哈薩克斯坦媒體:阿拉木圖地區首席醫療官因肺炎去世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焦點

  • 哈薩克斯坦首都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封城」
    (抗擊新冠肺炎)哈薩克斯坦首都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封城」中新社努爾蘇丹3月17日電(記者 文龍傑)根據哈薩克斯坦政府決定,該國首都努爾蘇丹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於3月19日起「封城」。據哈總理官網消息,哈薩克斯坦政府總理馬明17日主持召開了保障緊急狀態制度國家委員會會議,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傳播情況,並防止疫情擴散至其他城市和地區,會議決定對努爾蘇丹和阿拉木圖市兩座城市實施強化隔離措施。
  • 哈薩克斯坦肺炎病例驟增,當地居民:發燒後聯繫不上醫院
    近段時間以來,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出現肺炎病例驟增的狀況,引發廣泛關注。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導,相比於去年同期,今年以來哈薩克斯坦肺炎病例增加了55%,許多肺炎病例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的新冠肺炎疫情愈發嚴峻。
  • 哈薩克斯坦首都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封城」
    (抗擊新冠肺炎)哈薩克斯坦首都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封城」中新社努爾蘇丹3月17日電(記者 文龍傑)根據哈薩克斯坦政府決定,該國首都努爾蘇丹和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將於3月19日起「封城」。據哈總理官網消息,哈薩克斯坦政府總理馬明17日主持召開了保障緊急狀態制度國家委員會會議,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傳播情況,並防止疫情擴散至其他城市和地區,會議決定對努爾蘇丹和阿拉木圖市兩座城市實施強化隔離措施。
  • 哈薩克斯坦為何從阿拉木圖遷都至阿斯塔納?
    遷都二十多年後,阿拉木圖依然是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那麼,哈薩克斯坦為什麼要遷都,其中有什麼考慮?有些國家遷都,是因為原首都是國內較大城市,人口稠密。比如巴西從舊都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奈及利亞從舊都拉各斯遷至阿布賈。但是,阿拉木圖並不存在地少人多的情況。
  • 哈薩克斯坦現不明肺炎 在哈留學生:很多人外出不戴口罩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昨晚(7月9日)發布消息,提醒在哈中國公民注意防範不明肺炎。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導,6月中旬以來阿特勞州、阿克糾賓州和奇姆肯特市肺炎發病率較同期顯著升高。截至目前,三地已有近5百人感染、30餘人病危。
  • 哈薩克斯坦累計確診近14.8萬例 阿拉木圖等地區疫情反彈
    &nbsp&nbsp&nbsp&nbsp(抗擊新冠肺炎)哈薩克斯坦累計確診近14.8萬例 阿拉木圖等地區疫情反彈&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努爾蘇丹10月27日電 哈薩克斯坦截至10月27日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和具有新冠肺炎症狀但實驗室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的肺炎病例近
  • 世界上因地震而出名的地方 哈薩克斯坦 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7、 哈薩克斯坦 阿拉木圖地震時間:1911年1月3日震級:8、4級阿拉木圖地震震中位於阿拉木圖以南、伊塞克湖以北,震級為8、4級。阿拉木圖 (Alma-ata) 是一座風光獨特的旅遊城市,它位於哈薩克斯坦東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賴山(中國稱外伊犁山)腳下的丘陵地帶,三面環山。面積190平方公裡,海拔700-900米。它以盛產蘋果著稱,阿拉木圖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就是"盛產蘋果的地方,蘋果城"。居民中以俄羅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薩克、烏克蘭、韃靼、維吾爾等族。人口150萬(2007年)。
  • 哈薩克斯坦,為何放棄肥沃的阿拉木圖,遷都到寒冷的努爾蘇丹?
    哈薩克斯坦,位於亞洲中部,全國國土面積27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在清朝時期,哈薩克斯坦是中國領土;後因鴉片戰爭國力衰落,被俄國侵佔。 蘇聯解體之後,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首都設立在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 哈薩克斯坦衛生部:秋季預計會迎來肺炎疫情的新一輪暴發
    本文轉自【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微信公號】;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微信公號8月11日消息,10日,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闊佳赫梅託夫表示,在流感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多發的秋季,預計會迎來肺炎疫情的新一輪暴發。在過去5至7年,自10月至第二年3月,平均每年有60萬至100萬哈公民患流感或季節性呼吸道疾病。
  • 我使館提醒在哈薩克斯坦中國公民注意防範肺炎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7月9日發布提醒,根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導,6月中旬以來阿特勞州、阿克糾賓州和奇姆肯特市肺炎發病率較同期顯著升高。截至目前,三地已有近5百人感染、30餘人病危。今年上半年,哈境內非新冠肺炎共導致1772人死亡,僅6月就有628人死亡,其中也包括中國公民。哈衛生部等機構正對該肺炎病毒進行對比研究,尚未予以明確定性。
  • 中國政府首批援哈抗疫物資運抵阿拉木圖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政府首批援哈抗疫物資運抵阿拉木圖 當地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政府援助哈薩克斯坦的第一批用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運抵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首批物資包括熱像儀、試劑盒、護目鏡、防護服及其他醫療、防護設備和用品。△圖片來自哈薩克斯坦外交部哈外交部表示,中方向哈方提供援助物資是日前哈總統託卡耶夫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達成的共抗疫情決定。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館、哈外交部和醫療機構代表在機場順利完成了援助物資交接。
  • 哈薩克斯坦為何從阿拉木圖遷都至阿斯塔納?
    遷都二十多年後,阿拉木圖依然是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那麼,哈薩克斯坦為什麼要遷都,其中有什麼考慮?有些國家遷都,是因為原首都是國內較大城市,人口稠密。比如巴西從舊都裡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奈及利亞從舊都拉各斯遷至阿布賈。但是,阿拉木圖並不存在地少人多的情況。
  • 哈薩克斯坦「中哈旅遊年」在阿拉木圖啟動
    哈薩克斯坦「中國旅遊年」19日在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開幕。哈薩克斯坦文體部長穆哈維迪烏雷、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出席開幕式。   杜江在致辭中指出,舉辦哈薩克斯坦「中國旅遊年」,是兩國元首著眼中哈友好關係長遠發展所作出的重要決定,標誌著中哈旅遊合作邁上新的臺階。希望兩國旅遊業界充分利用好旅遊年平臺,推動中哈旅遊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穆哈維迪烏雷表示,中哈山水相連、人文相近,燦爛的文化遺產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構成兩國引以為傲的旅遊資源,中哈旅遊合作前景廣闊。
  • 哈薩克斯坦出現不明肺炎,已致1772人死亡,含中國...
    每經編輯:徐豪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9日發布公告,提醒在哈中國公民注意防範不明肺炎。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導,該病致死率遠高於新冠肺炎。圖片來源: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稱:根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導,6月中旬以來阿特勞州、阿克糾賓州和奇姆肯特市肺炎發病率較同期顯著升高。截至目前,三地已有近5百人感染、30餘人病危。
  • 為啥哈薩克斯坦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了阿斯塔納?
    阿拉木圖風光阿拉木圖是中亞第一大城市,中亞的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阿拉木圖過去在1929年到1991年之間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府,蘇聯解體之後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位於伊犁河谷地區,由於外阿賴山的眾多山溪的灌溉,阿拉木圖土地肥沃,盛產蘋果,有「蘋果之城」的美譽。
  • 哈薩克斯坦出現不明肺炎致死率很高,俄媒:美國在當地租了實驗室
    今天我們駐哈大使發出了一個官方提示:哈薩克斯坦出現了大量不明肺炎,已經致1772人死亡,這個致死率是高於新冠的。 可能當地認為這個數據上沒有精確到個位,或者十位,但我們發出這個提醒消息並非僅讓大家看看數據,而是希望引起重視,因為哈薩克斯坦離我們,真的很近,是直接和我們接壤的。
  • 早報| Longchamp董事長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3歲;LVMH首席數字官...
    Longchamp董事長因新冠肺炎去世 享年83歲 法國奢侈品牌Longchamp周一宣布,創始人之子Philippe Cassergrain因新冠肺炎引發的併發症於11月28日在醫院去世,享年83歲,他的葬禮將於12月4日在巴黎聖克洛蒂爾德大教堂舉行。
  • 哈薩克斯坦,為何放棄肥沃的阿拉木圖,遷都到寒冷的努爾蘇丹?
    哈薩克斯坦,位於亞洲中部,全國國土面積272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在清朝時期,哈薩克斯坦是中國領土;後因鴉片戰爭國力衰落,被俄國侵佔。 蘇聯解體之後,哈薩克斯坦宣布獨立,首都設立在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 哈薩克斯坦首都疫情惡化 逼近抗疫醫療資源負荷上限
    (抗擊新冠肺炎)哈薩克斯坦首都疫情惡化 逼近抗疫醫療資源負荷上限中新社努爾蘇丹6月17日電(記者 文龍傑)哈薩克斯坦新冠肺炎疫情近日不斷惡化,該國首都努爾蘇丹公共衛生部門負責人吉希科娃當地時間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
  • 駐阿拉木圖總領館與哈薩克斯坦國立中央博物館聯合舉辦中國瓷器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由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事館和哈薩克斯坦國立中央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令人驚嘆的紋飾——中國瓷器展」於10月1日在博物館二樓大廳拉開帷幕。此展共展出該館館藏的60餘件中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