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制劃入天心區以來,暮雲片區加快融城發展,變得越來越美麗。組圖/攝友團全裕高記者辜鵬博陳正
9月17日,位於長沙芙蓉南路的友阿奧特萊斯吸引了很多顧客光臨。
9月10日,暮雲街道107國道旁的一家黑山羊專店,市民品嘗羊肉。
天心之南,長株潭之「心」,即為暮雲。很多老長沙仍習慣稱其為暮雲市,因為這裡自古就是有名的商品交易地。
2015年1月13日,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正式批覆同意將南託街道、暮雲街道劃歸天心區管理。天心區總面積由71平方公裡增加到141平方公裡,區域面積擴大了將近一倍,湘江東岸線從21公裡延長至31公裡,直通湘潭昭山。由此,沉寂已久的暮雲片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兩年多的時間,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看得見的成長。對於整體劃入天心區的暮雲片區來說,也是看得到的成長。
在暮雲街道蓮華村村民張喜看來,這兩年,暮雲的「顏值」越來越高,「氣質」也越來越好。區劃調整後,天心區直接和湘潭、株洲兩市接壤,實現了真正無縫對接,成為長株潭核心區。
「園區迎來南城崛起的發展機遇,園區幹部要充滿信心,把握南城崛起的絕好機遇,鼓足幹勁努力作為。」今年2月,天心區委書記朱東鐵到暮雲經開區調研,並在調研座談會上提出了對暮雲融城的期待和要求,「要強力推進園區發展,提升完善園區規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理順體制機制。」
天心區委副書記、區長謝進去年12月調研暮雲片區綜合整治工作時指出,要充分發揚「釘釘子」的精神,紮實推進暮雲片區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片區環境面貌,提升片區城市品質,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瀟湘晨報記者李柯夫實習生呂靜長沙報導
旅遊
鄉村四季不同美景惹人醉
「美麗的沿江我的家,有4.7公裡的湘江岸線,一年四季美景不同,每年一月可以採摘草莓,三月可以欣賞油菜花海……」一位沿江村村民在微信朋友圈這樣曬著幸福。沿著湘江大道一路向南,看到江心的興馬洲,就到了南託街道沿江村。
隨意在村中行走,初秋的陽光映襯著一棟棟農家小院,只見大樹環繞,滿眼皆綠,一派江南水鄉風光。門前,鬱鬱蔥蔥的灌木成行,走在平整的路面上,穿過樹葉罅隙的涼風撲面而來,遠處三兩聲蛙鳴纏繞;而在農果園,正是採摘葡萄的季節,一排排高高撐起的葡萄架下,一串串紫黑髮亮的葡萄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
沿江村位於南託街道西部,地處京廣鐵路與湘江之間,北倚省府,南眺昭山,東臨京廣大動脈,西濱湘江,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天心區以「鄉村美化」「生態宜居」「創業增收」「鄉風文明」四大工程為建設重點,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沿江村美麗鄉村建設目標。
「春看櫻花」「夏嗅杜鵑」「秋賞銀杏」「冬品臘梅」,在暮雲街道官橋湖撇洪渠兩廂則是另一番景象,按季節變化特別打造的四季美景讓人怎麼都看不夠……作為天心區「美麗鄉村、生態天心」建設之旅的重要一程,暮雲片區未來將通過打造現代農業園,開通鄉村旅遊線,集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麗內涵於一體,彰顯「生態標籤、人文美譽」。
教育
送出去讀書的孩子接回來了
「在這樣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學校裡學習,孩子們真的很幸福。」8月29日,在明德啟南中學初一新生軍訓結業儀式上,家住暮雲片區的楊女士說。
明德啟南中學的前身是暮雲中學。在暮雲片區未劃入天心區前,這所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學校還是農村薄弱初中。劃入後,天心區投入了4000餘萬元對學校進行提質改造。重回母校,楊女士已找不到昔日破舊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校容校貌:漂亮的綜合樓拔地而起;有空調、有熱水的公寓讓學生寄宿生活更方便;文化氣息濃厚的書法教室、音樂室、錄播室與書吧等設備設施一應俱全。
家門口沒有一所好學校,之前一直困擾著暮雲片區的市民,很多人不得已將孩子送到離家更遠的地方讀書。在暮雲打拼、生活了19年的範樂旺就曾「捨近求遠」,將分別只有8歲、6歲的兩個兒子送到寧鄉一所寄宿小學。「孩子讀書離家遠一是不方便,二是我們和孩子的交流機會少了。」範樂旺說。
暮雲片區教育的蝶變最終化解了範樂旺心中的糾結。2015年,暮雲片區劃入天心區,暮雲小學享受天心區新三年行動計劃政策紅利,區委、區政府投入了680萬元對學校進行了提質改造,師資配備上也有傾斜。漂亮的校園裡,實驗室、電腦室、書法室、手工室等功能室應有盡有,塑膠操場、校園監控系統等配置也齊全。2016年,範樂旺將孩子轉回家門口的暮雲小學。
如今,在暮雲片區,南塘小學、北塘小學、豐城小學面貌煥然一新,生源也在不斷回流。青雅麗發學校、明德啟南等優質中學相繼入駐。明年,暮雲片區的老百姓家門口還將新添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美學校。大託小學、許興小學也將陸續開建。
環境
村民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此前,由於歷史原因,暮雲片區在對接長沙城市建設配套上存在配套不足和滯後等問題。家住南託街道的朱洪平老人回憶,家裡原來一直用井水,3樓以上住戶要用增壓泵,而且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6點會停水,生活非常不便。2015年8月開始,家裡用上了自來水,不僅方便了很多,水質安全也有了保證。
為解決老百姓的喝水問題,天心區成立了水電氣專門指揮部,通過安裝臨時增壓泵迅速改善了高層住戶自來水壓低的問題。在飲水困難的西湖村,則用臨時鋪設PVC管的方式為村民們送去了放心水。
說到家鄉的轉變,蓮華村村民張喜最大的感受就是環境變整潔了。「以前的生活垃圾大多是村民自己處理,到處燒。現在大家都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如剩菜葉子等都是村民填埋處理,變成有機肥。」張喜認為,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像。
「以前幾條大馬路上經常是滿地垃圾,現在乾淨多了。」他說,原來有些路段經常堵車,現在上下班高峰期都有交警現場疏導,很少堵車。
暮雲街道工委有關負責人說,原來暮雲不算城區,對於環境衛生沒有特殊的要求,和長沙主城區在目標定位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劃入天心區後,城管部門的數位化工作平臺實現全覆蓋,交警力量也按城區的標準加強了配置,因此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的變化很明顯。
消費
家門口的商場超市越來越多
平常周末,張喜逛得最多的商場就是友阿奧特萊斯,從今年開始,他突然發現可以選擇的商場和超市多了不少,「看著看著就變樣了」。
2014年下半年,為推動區域經濟轉型,提質南大門,天心區啟動長株潭商圈的建設,並著手制定商圈規劃編制。2015年1月中旬,長沙南部新一輪區劃調整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包括暮雲街道、南託街道和暮雲經開區在內的暮雲片區劃入天心區管理,加快了融城步伐。特別是今年以來,建成了綜合性商場中海環宇城和鑫悅匯,引進了步步高超市和500強企業麥德龍。隨著地鐵1號線和長株潭城際鐵路相繼通車,近大半年周邊的攪拌場基本拆除了,一些工業企業退出,砂石車少了,空氣更好了。
今年5月18日,為方便居民,天心區與龍驤集團合作,在商圈內開通了商場與商場、地鐵與城鐵之間的免費循環小巴,三輛22座的小巴從早上9點半運營到晚上10點。「現在不僅可以去公園、逛商場,還能坐著小巴走親戚了,比開車還要方便。」
探訪
31年黑山羊老店見證107國道的繁華
華聲在線長沙訊 燉羊肉色澤金黃,清香四溢;烤羊排外焦裡嫩肥瘦適中……9月10日中午時分,在位於暮雲街道107國道旁的這家黑山羊專店,早已圍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老闆之一的師亮指著一鍋金黃色的羊骨頭湯自豪地說,「燉羊肉要出味,秘密都在這一鍋湯裡!」
這家老店已有31年歷史。在農家樂、酒店餐飲各種美食雲集的長沙南城,31年屹立不倒並非易事。1986年,師亮的父親師海志投資2萬元開了這家黑山羊專店,親自掌勺。「那時一天賺200塊錢都要忙到手抽筋。」師亮回憶,有時生意好,他和哥哥師立就要跑到隔壁鄰居家借桌椅板凳。當年,107國道暮雲段是長沙及湘潭、株洲、衡陽等地互通的主要交通動脈和經濟樞紐,被稱為長沙南部「最繁忙」的一條路,這也給店裡帶來滾滾客流。後來生意太好,1996年,兩兄弟在老店後面又蓋了一棟兩層樓房,將營業面積擴大了一倍。
曾經繁華的107國道處處可見歲月的痕跡。現在,107國道暮雲段的城市化改造項目已經啟動,按照雙向六車道市政道路標準實施,師亮說,這意味著暮雲開始「進城」了,暮雲的老百姓也從「村民」變成了「居民」。現在,師亮兩兄弟住在湘府路,他每天收工後都會步行5分鐘到長株潭城鐵暮雲站乘城鐵回家,全程只需10分鐘。
記者李柯夫通訊員董勁湯霞實習生呂靜
滑雪、看冰雕家門口邂逅冰雪奇緣
華聲在線長沙訊 炎炎夏日,在零下3℃的冰雪世界滑雪、看冰雕是不是很爽?8月10日,瀟湘晨報記者走進位於長沙市芙蓉南路生態動物園旁的「三隻熊」冰雪王國,在家門口邂逅了一場冰雪奇緣。這是一家集室內四季滑雪、哈爾濱冰雕展示、兒童遊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滑雪運動中心。
「我們堅持使用最接近自然雪的造雪技術,雪道柔軟、松滑、順暢。」公司董事長周三中介紹,「三隻熊」冰雪王國規劃總用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由滑雪館、冰雕館等組成,其中滑雪館面積9000餘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600餘人滑雪;雪道全長近180米,寬度75米,包含初、中級三個滑道,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人士,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周三中說,這裡的消費群體以周末休閒遊的模式為主,很多人是抱著新鮮和好奇的心態來體驗的。小到三四歲的小朋友,大到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各種年齡段的遊客都有。
體驗了滑雪,還可以犒勞一下眼睛,置身於一樓的冰雕世界,開啟一段奇異的冰雪之旅。2000多平方米的冰雕展廳內,「中華五千年」「卡通形象」「冰上遊戲」和「冰酒吧」四大主題將歷史典故、文化理念融於其中,兒童趣味滑梯、冰上電動車、迷宮、冰壺和冰爬犁等多種冰上遊戲讓孩子們也能玩個過癮。
記者李柯夫實習生呂靜
數據
166.69公頃
暮雲綠地系統和生態保護規劃約166.69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52.8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4平方米,形成「三帶、一區、十園、六廊」的城市生態綠地系統。
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朱翔:
暮雲片區應立足綠色發展生態產業
華聲在線長沙訊「暮雲片區必須堅定不移地立足綠色發展生態產業。」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朱翔說,暮雲片區成建制劃入天心區,意味著天心區城區面積擴大將近一倍,極大提升城市發展後勁。
他認為,區劃調整是城市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長沙的大都市格局正在形成,地位正在逐漸提升。城區「微調」,主要體現為南城擴張,延續了城市中心南移的趨勢。暮雲、南託街道,正是長沙對外形象展示的南大門,也是長株潭城市群承擔國家「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戰略任務的中心規劃區,可以鞏固並確保長株潭「綠心」規劃的有效推進,城市功能得以逐步提升。
「隨著地鐵1號線和長株潭城鐵的通車,暮雲片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再次凸顯。」朱翔表示,長沙目前正全力打造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臨空經濟示範區、高鐵會展、南部片區、湖南金融中心等六大片區,其中的南部片區正包括了暮雲片區。他認為,該區域要以長株潭綠心保護區為主體,重點保護好全國獨有的生態綠心資源稟賦,發揮好生態屏障功能,打造城市綠肺。著重發展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生態+養老等高端服務業,地理信息、現代商貿、高端製造等兩型產業,著力打造「長株潭融城核心區、城市群生態綠心樣板區、全國兩型發展示範區」。記者李柯夫實習生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