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海報
近四年來,中國動畫電影很是提氣。當年,一部高「look」人設和原點創新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5年7月上映)以超過9.5個億的票房結束了中國動畫電影生產漫長的黑暗時期。
70、80後的觀眾在國漫上的腰杆突然就硬了起來;平臺上的文青傷春悲秋地緬懷《神筆馬良》《寶蓮燈》,恨鐵不成鋼地提著宮崎駿和新海誠,也不那麼遭人同情和待見了。驚豔四方的《大聖》出世,成為了國漫創作的分水嶺。
電影《大護法》海報
2016年,主打中國風古典意象的《大魚海棠》票房超過5.6億收官。2017年,以隱喻方式拍攝成人世界的《大護法》8千萬左右的票房並不影響它在國漫群體中的口碑,著名文青平臺豆瓣給了它年度電影榜單7月最受關注電影的榮譽稱號。
而今年2019年,中國動畫電影的爆款再度出現,上半年那部愛情、玄幻、武俠類型融合的《白蛇:緣起》(2019年1月)超越期待引發觀眾驚喜,總票房超過4.5億。
7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49.7億的票房收入讓它不僅穩居中國年度票房第一,並且殺入內地歷年總票房第二,僅次於票房為56.7億的《戰狼Ⅱ》,是中國電影內地歷年總票房榜單前十名中唯一的動畫電影。
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海報
此外,中國動畫電影還有一個最強IP系列《熊出沒》,兼具「look」與「hook」的《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精準定位低齡兒童市場,從2014年到2019年準時出現在賀歲檔血搏中,不曾露怯,以求新求變為創作策略,順應市場的變化,用6年的時間養成了當代動畫電影的經典IP ,以下表格中的數據可窺見其戰績:
可見,《熊出沒》系列到底是在賀歲檔的血戰中,摸索出「look」與」hook」的市場策略,以精湛工藝說話殺出一條血路,它必將成為「10後」心中童年中國動畫電影的經典。
電影《冰雪奇緣2》海報
2019年,亦可謂好萊塢動畫的大年。全球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在11月22日於中國與北美同步上映。2014年由迪士尼製作的這部突破人設、突破迪士尼故事程式,並納入百老匯音樂劇風格元素新鮮血液的動畫電影是高概念動畫電影的標杆。雖然當年從中國市場僅僅拿走了2.98億的票房,堪堪比剛起步的中國本土IP熊出沒系列之一《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多了5千萬票房,但是它的全球總票房卻超過12億美元,並在2014年3月30日超過《玩具總動員3》登頂影史最賣座的動畫電影,並席捲奧斯卡金像獎、安妮獎、土星獎、日本電影學院獎。
如果說從前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有過在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高概念產品的狙擊下潰不成軍,那麼當我們已擁有《哪吒》《大聖》以及堅挺的《熊出沒》系列珠玉在手時,《冰雪奇緣2》在中國市場中的表現就值得玩味了。
賈斯汀·懷亞特用「The look, the hook, and the book」 來具體定義「高概念」。所謂 「look」便是一部影片的賣相,其中包括了視覺形象的吸引力,諸如故事、明星或與流行的契合,而「hook」則是講求有充分的市場商機,具有暢銷前例(pre-sold)可循的製作題材自然具有一定的商機;「book」指的則是電影文本簡單扼要的情節主軸與劇情鋪陳,以求大多數觀眾的理解與接受。
動畫電影中的高概念的製作核心在於內容製作的創意,即以「原點思維」為創作核心,以「what if」(如果.……則如何……)為原點的單一敘事而催生邏輯嚴密、節奏明快的單線敘事內容。
電影《玩具總動員》劇照
比如曾經是動畫電影中最賣座電影的《玩具總動員》系列便是以「如果玩具都是有情感與生命的」為核心創意,構建了玩具世界的宇宙觀與價值體系。因玩具題材的故事鞏固數量龐大的兒童觀眾,人物與情節設計又可扎入個體與童年記憶等複雜生命情感問題的探討吸引著成年觀眾。在《冰雪奇緣》橫空出世之前,穩居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第一不是沒有深層次原因的。
《冰雪奇緣》的原點思維更有意思。迪士尼過去的動畫歷史鍛造了無數美麗、氣質高雅、情感脆弱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小美人魚》之後迪士尼的公主形象開始有了變化,不再千篇一律的高雅美麗,你只需就禮服的款式和顏色就可區分她們,公主們進化到了主動進擊的狀態,不是等待拯救的脆弱的花兒們,而是十八般武藝各路雜耍般去拯救王子去獲得愛情,因獲得愛情而成為人生最大的贏家。
電影《冰雪奇緣》劇照
《冰雪奇緣》與《玩具總動員》系列不同,前者原點創意有如空中的火花,後者在女主角艾莎身上建構的原點思維是承繼著以上所述公主群像的歷史沿革的。艾莎是一個全新的迪士尼公主形象,建立在「如果迪士尼公主不再是迪士尼公主,如果王子變成大反派」的原點思維上,講述女性成長和突破自我的故事,這裡邊沒羅曼史什麼事,也沒和王子相愛的HE什麼事。
這個角色的升級有著社會學的深層內涵,同時隱藏的「燃」的氣質讓世界各地的小姑娘們瘋狂迷戀。中國不少《冰雪奇緣》的忠實粉絲在看了《冰雪奇緣2》之後是失望的,這是必然的。
電影《冰雪奇緣2》海報
《冰雪奇緣2》依然講述的是艾莎與安妮姐妹倆繼續追尋自我、建構自我、自我成長的故事。如果《冰雪奇緣2》沒有突破原點思維模型去建構新的「what if」,那麼無論它在人設、故事、製作、音樂上如何用工紮實,都不可能再帶給觀眾當年打破舊世界,奔向新世界的爆炸式的體驗。
1993年有部電影叫做《費城》,裡面有一句話說:「不根據個體屬性,而根據該個體所屬的群體被賦予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評判個體,就是歧視的本質。」迪士尼公主群像從對女性的某種歧視性寫入發展到今日充滿女權主義色彩的艾莎,恰恰順應了當日世界時代女性身份的變化。
任何一部票房神話的鍛造都有其必然性。返觀我們擁有的當代動畫電影經典之作《熊出沒》系列,《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等,以突破性的原點思維取勝是其核心市場競爭力所在。《大聖歸來》圍繞「如果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再是金光閃閃的大聖」(what... if)建構了風靡全中國的又酷又落拓的頹廢英雄形象,寫了一個燃情的英雄覺醒和歸來的故事。
《熊出沒》系列還在電視熒幕上孵化時,因為角色的創新和突破曾遭到過保守群體的詬病和唾罵,工人叔叔不再和藹可親,棕熊猛獸反而成為正派的森林守護神和小朋友的好朋友。
當《熊出沒》搬上大屏幕血戰賀歲檔時,這個IP一步一步將具有突破性的熊大、熊二、光頭強的人設打磨圓潤,在主要人物和人物關係設計上儘量遵循單一原則,削減人物內涵的複雜性,明確熊大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兄長形象;熊二弱小、天真,內心充滿粉色泡泡般的浪漫幻想,光頭強是成年後失意的普通人形象,將原本略顯複雜的三角對立關係,提純為兄弟之間的骨肉情深與打打鬧鬧的朋友之間的友誼關係去鞏固多年經營的兒童市場。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哪吒之魔童降世》讓一個突破經典文本的全新哪吒形象旗幟鮮明地立了起來,這個故事的原點可謂是「如果以反抗父權著名的哪吒是個妖怪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講得好不好?人物夠不夠深入人心,49.7億的票房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