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當廣告中那個傾城絕色對你顧盼生輝,多少男人甘願傾囊而盡換一顆美鑽,與佳人「恆久遠」。如今,經過商品社會的精心包裝,似乎只有這塊「碎玻璃」能見證有錢人的堅貞愛情。
「哥哥,給我帶個鴿子蛋回來。」臨出發前,「家裡首長」也不能免俗下達了「最高指示」。經過一個星期的摸底,記者發現「鴿子蛋」只是天邊的彩虹。「遊客在南非永遠只能拿到旅遊價,如果真的差價那麼高,會有多少人專門倒鑽石,還輪到你撿便宜嗎?」美夢總是醒得那麼殘酷,當一位專業做珠寶的朋友看完報價單後給出評價,「南非鑽石」的光澤和「所謂老鄉」的人品都被打上了問號。
鑽飾
底子薄的「人工美女」
50%~70%,當這樣的折扣信息醒目出現在櫥窗上,再配上熠熠生輝、美輪美奐、製作精美的各種鑽飾,怎能不心動。在約翰尼斯堡的商業區,每一天,幾乎每個來購物的中國人都會掉進「鑽飾陷阱」,花上昂貴的代價換來談不上物有所值的飾品。
「國際上,對於黃金、鑽石這些東西都有嚴格的等級劃分標準,每一天的牌價都是全球統一的,要不然整個市場都亂了。」記者一位光屁股長大的髮小是業內人士,他對於行規很清楚。
在約堡桑頓區的商場內,售賣鑽石、黃金首飾的小店佔到了30%~40%的比例,而且每一家的櫥窗都打上了醒目的折扣標示,其中最多的只要四折。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窗外觀摩,記者相中了一個鑲鑽的項鍊,走進店中,熱情的售貨小姐用計算器先是很複雜地玩了一把連續加法,然後敲出5799乘以0.4,「價格真不貴。」同行都一度覺得是撿到了大便宜。不過,當記者嚴格按照「發小」的指示詢問鑽石和黃金的具體數據,售貨小姐開始支吾起來。經過好一番溝通,才弄懂上面只是鑲嵌了一顆幾分的鋯石,而且項鍊也只是9K的黃金,這些東西,能值2000多元錢嗎?
有了這次購物的警示,記者連續找了幾家比較大的珠寶店比較,結果大同小異,發現商業區售賣的鑽飾其實只是賣個式樣,在用材上絕對是「十分苛刻」,如果以材料的價格比較,還不如在國內的專業珠寶店中消費實在。
裸鑽
更誘人的「相親童話」
「那裡是鑽石的故鄉,肯定很便宜,如果可能的話幫我帶幾顆克拉鑽。」在國內,聽說記者要到南非採訪世界盃,不知有多少同事和親友帶來囑咐的電話。經過一段時間的採訪磨合,記者在南非認識了很多老鄉和很多老鄉的鄰居,在他們的推薦下專程趕到了戒備森嚴的珠寶店「探底」。
中午時分,在老鄉的介紹下,記者摸到了這家隱居在居民樓內的「華人珠寶店」。連續過了三道大鐵門,一位來自重慶的美女才將記者一行小心翼翼地領進店。店內有兩個營業廳,其中外邊的一個售賣南非米蠟和各種香木手鍊,裡面大一點的密室則是「鑽石屋」。聽說是熟人介紹,老闆十分熱情:「這裡所有的產品都給你們32%的折扣,你們不要說出去,只給中國人這個價格,我們給白人他們要高得多。」
一個外籍專家拿來了兩張鑽石標示卡,一張上面是顏色的等級對比,另一張則是淨度的等級對比。專家詳細介紹了選鑽的規則:「鑽石顏色從VVS開始,然後是英文字母D向下排序,淨度也是從VVS開始,每向下一個級別鑽石就會有些瑕疵,不過大致在SI1以上的級別,瑕疵用肉眼看不到。」經過培訓後,記者根據價目表精心挑選了一個克拉鑽,根據價格顯示,這個鑽石打過折扣價格大致在13000美金。看到記者有些猶豫,專家又拿出一顆重量相當但顏色和淨度各差兩個級別的裸鑽,這顆鑽石折後價只要3000多美金。
「在國內,珠寶商更看中鑽石的顏色,一定要白,否則發黃就難看了。我們一般鑲嵌的鑽石都是VVS級別的,比你所看的D級別要高一些,但淨度上國內相對不是很講究,南非那邊可能更高一些。一定要注意,南非的級別和國內的級別可能會有偏差,對於鑽石而言,一旦顏色和淨度各相差一個級別,價格要降低三成左右。」發小的一番話頓時打消了記者的購買慾望。
事後了解,在南非華人珠寶店購買鑽石確實比國內商場要便宜一些,不過,由於購買的是裸鑽,這省掉的價錢中不包括鑲嵌材料和工藝,一旦所有成本都算上,優惠實在有限。
賣鑽
華人都有一本血淚帳
翻開南非當地的華人報紙,幾乎每一家都有大篇幅的鑽石廣告。據華人商會的黃先生介紹:「在約堡,比較大的華人珠寶商大概有10家,因為做鑽石生意風險比較大,他們一般只做國內旅遊團和熟人生意,規模和銷售額都是機密。不過,要想從事這一行業,沒有千萬以上的啟動資金根本周轉不開。」
臺灣商人Jonty經營的KWH珠寶店坐落於約堡一個比較高檔的白人社區內,直到記者乘坐的汽車來到他的店附近,他還小心翼翼兜了一個圈子,直到確定沒有人跟蹤才讓我們進門。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他解釋道:「做這一行,不防不行呀。頭幾年,一個上海來的珠寶商就被當地歹徒盯上,最終被來了個裡應外合,鬧得家破人亡,連十幾歲的孩子都沒能倖免。」
據悉,每家華人珠寶商都有固定的進貨渠道,但他們很少透露這一方面的信息,特別嚴防同行之間撬行,經過一番打探,記者大致了解到:「南非的幾家大鑽石公司,比如金伯利、戴比爾斯都會對外批發原石,一般珠寶商買來後自己加工。最終的利潤全靠加工時的運氣和工人的手藝。」由於做珠寶利潤高風險大,華人都有固定的圈子,很少和外人接觸,一位來自國內的工藝師介紹:「來這邊兩年,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和外人接觸,最多就是大家一起在唐人街吃個飯,生活過得像囚徒一樣。」
(商報特派記者 劉開銀 南非約翰尼斯堡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