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工匠精神 網際網路時代的美味新詮釋

2020-12-17 中國網科學頻道

一位84歲的日本老人用了50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煮一碗而是一碗晶瑩剔透的白米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煮飯人。正如已經91歲高齡的小野二郎,做了一輩子的壽司,終於成為壽司之神。這些故事都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

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懷著嚴謹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精神,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專注精神。我們曾經不乏工匠精神,釀酒始祖杜康、一生嗜茶的陸羽、美食家袁枚……以及讓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的默默耕耘的優秀廚師們。

今天,在餐飲+網際網路的背景下,餐飲行業流行起花式營銷的比拼和過度的包裝,或者網際網路般唯快不破的速度,真正關注品質和質量、文化和傳承的越來越少。在餐飲行業,我們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回歸,少些浮躁,多點真誠。來自「名廚大飯」的幾位廚師匠人們,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工匠精神,有著自己的見解和詮釋。

 

廚師的工匠式修養:鑽鑿美食的深度

廚師就像個作曲家,懂得創造新菜;又像是演奏家,能夠把菜譜上的文字和記號變成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好菜。真正的好廚師都是工匠,精心雕琢食物的味道,不斷打磨烹飪工藝和手法,對出品追求完美和極致,享受著食物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這才是廚師的「工匠」式修養。

美食的深度是一種性情,一種態度,在不同空間裡,用最恰到好處的溫度、火候、香氣讓美食以不同的姿態綻放。不同的廚師對於工匠精神有不用的理解,但相同的是那份源自人最本能的好奇心和敬畏心。

丁福君是黑龍江駐京辦龍港餐廳主廚,同時也是美食空間大飯工作室熱賣爆品[丹麥滷豬蹄]和[搖滾烤豬蹄]的出品人。在他的理解裡,工匠精神是從食客的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顛覆與創意,創作出令自己和食客都滿意的菜品。對食材、細節、技法的近乎執拗的追求,只為讓味道更加醇厚。

丁福君出品的滷豬蹄選用的都是生長周期六個月以上的丹麥豬蹄,而湯底使用的是傳統三十多年的老湯。「受老字號同仁堂的一位張姓老中醫提醒,我們還在老湯裡加入了一位特別的方子——甘草。甘草做藥引,調和百味,正是這個點睛之筆,讓滷製豬蹄的老湯味道改善得更加和諧。同時,整個滷味的過程其實也有非常嚴格的操作程序,焯水時間的把控,火候的把控,燉製和浸燜時間的把控。」

味道的好壞,就是在每個細節中做到精細化,最終成品才會令顧客滿意,而工匠精神則給美食以最深層次的註解—家的味道。正如丁大廚所說的那樣:作為食物的創造者,我們希望每一個顧客收到產品的時候,能獲得超出預期的驚喜,然後和家人坐在一起,享受一頓美食帶來的歡愉。

 

心傳的非標準之美:探尋時間的味道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國人豐富而獨特的經驗和情感,是中華文明裡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化需要傳承,不只是美食本身,更重要的是傳承和背後蘊含的中華飲食文化濃厚的基因。中華美食的魅力和精髓在於非標準化之美,正是因為廚師對食材深刻的理解和互動,才能創造出讓人膾炙人口的美食。而很多傳統美食也是經過廚師手藝人的不斷地融合、實驗、創新,才得以傳承保存下來賦予了時光的味道並且綻放出新的活力。

那麼對於心口相傳,當代的廚師手藝人又有著怎樣的美食觀?大飯工作室熱賣爆品[御膳百代雞]的出品人魏剛強出身御膳世家,他的姑父關德寶老先生是清宮廷御膳房哈巴坊的第六代傳人,從小對美食耳濡目染,帶著流傳下來的「百代雞」秘方和創新的烹飪技法,把乾隆年間一個很傳統的烹飪手法進行創新,並且不斷與時俱進地適應現代人的口味和探索的心理需求。

食物是料理人與食客溝通的一種介質,匠心會讓這種溝通變得越來越細膩。廚師的匠心,會讓你把所有的熱情、對生活的理解都體現在你烹製的菜品裡。越是挑剔的食客,越能通過他味覺的敏感,嘗出這道菜裡有什麼不足,有哪些精華之處。只有把菜品做到最好,才值得別人認可你的匠心,這是一種時間的考驗。

 

意境般的工匠菜品:滿足好奇的味蕾

大董之所以不僅僅是高品質烤鴨店的代名詞,正是它的運用中國繪畫的寫意技法、中國盆景的拼裝技法並結合中國文學藝術、陶瓷藝術而成就的中國意境菜帶來的飛躍。Arzak成為西班牙廚藝界的國寶級人物,是他將分子廚藝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操作中,講究的是通過對食材不斷地探索,為菜品的創意製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體驗經濟時代,人們的飲食生活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講究飲食的美感、內涵以及興趣等。從人們新的飲食觀角度來說,真正的工匠菜品,在充分滿足安全衛生的前提下,以色、香、味、質、形等為物質呈現,滿足食客好奇的味蕾。

段譽,為創意菜時尚達人在業界頗有名氣。80後的他愛攝影,愛茶道和花藝,他會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像呼吸一般融入到菜品中。他的拿手作品「激情羊尾鍋」並沒有採用紅燒、醬香的傳統老味,而是另起一灶「麻、辣、鮮、嫩、香」,融合川菜工藝,採用花椒、麻椒、山楂、當歸等近20種食材融入到這鍋激情羊尾湯中,肉香湯鮮,色澤鮮嫩。讓這道接地氣兒的菜品做成了不管是在視覺上還是味覺上,都呈現出明朗的意境。

形上要讓食客看到禪、花藝或者茶的元素,味道上有追憶,這才是美好的。這是段譽把藝術與美食融合後,對於美的理解。「一道菜品不能沒有根,所以我希望大家從我的菜裡看到家的影子。」段譽希望由味覺這個直抵內心的角度,從一道道有想法的菜品開始,展示出美食故事背後的堅守和感動。

 

工匠精神的網絡詮釋:爆款產品的驗證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堅持做」,在網際網路時代做餐飲,更是少不了工匠精神,同時也因為與網際網路的碰撞有了新的詮釋。

在網際網路時代,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服務,工匠精神都不可或缺。對於大飯工作室創始人李曉楠來說,大飯想要連結的是一個美食生態,打造一個從挖掘到享受的美食空間,並藉助網際網路的無限可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面對越來越挑剔的「吃貨」們,大飯需要「工匠精神」去搭建廚師和食客之間的橋梁,讓廚師匠人們專注地創造美食,同時為「吃貨」們帶來不一樣的味覺體驗。

 

極致料理和美食一定包含著廚師的工匠精神,無論是在大飯平臺銷售過萬隻的滷豬蹄,還是後起之秀段譽的激情羊尾,每款大飯用心打造的爆款,在食材選擇、烹飪技法,還有很多細節的把控上面都做足了功夫,經得起食客慢慢咀嚼和品味。

而網際網路則賦予了工匠美食更寬的途徑和更廣的空間,大飯通過到家美食會六年來用品質建設的渠道和用工匠精神打造的服務理念,將一個個有故事、有傳承、有情懷的美食,打造成網紅爆款,讓每個熱愛美食的人,都能獲得自己「好的那一口」。這些都是餐飲「工匠精神」在網際網路時代新的詮釋。

相關焦點

  • 詮釋新時代工匠精神
    現年42歲的凌建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從文科生到數控工具機操作工凌建軍199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剛畢業時,他懷惴夢想先後在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長三角與珠三角發達地區的機關、企業與上市公司當過文員,做過管理工作。遠離家鄉的他,雖然收入豐厚,但是總有一種難以言狀的不暢。
  • 「潘安洋服」創始人趙祖德:以「工匠精神」詮釋高端定製典範
    如今,時光流逝十餘載,大浪淘沙,「潘安」品牌依然屹立不倒,在時代前進的步伐中,藉助網際網路電商的新模式,在高端服裝定製領域裡越走越實。如果說,前二十年服裝行業整體處在爆發式增長的階段,那麼近十年,服裝行業的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依靠抄襲國外品牌的野蠻式生長早已經不能適應今天行業的發展情況。「精工細作」和「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著一個品牌未來的存活。
  • 花式調酒 壽司製作 茶藝表演看株洲職校生詮釋"工匠精神"
    花式調酒 壽司製作 茶藝表演看株洲職校生詮釋"工匠精神" 2016-05-13 來源:湖南省教育廳   「學生剛進學校,企業就通過冠名的方式把這些學生『訂』了……。」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不惰者,眾善之師也。」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張杰:精研單軌道岔 詮釋工匠精神
    如今他仍然埋頭苦幹、堅持奮鬥在技術研發一線,用敬業堅守、默默奉獻詮釋著工匠精神的內涵。次年,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國內第一條跨座式單軌線路、重慶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開通試運營,開啟了重慶的軌道交通時代。那時,作為單軌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的單軌道岔技術,在重慶乃至全國都是一片空白。
  •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不惰者,眾善之師也。」
  • FUSION以國際品牌亞洲路線詮釋德國「工匠精神」
    質量上乘、精工細作、經久耐用已經是聞名已久的「德國製造」標籤,德國的工匠精神更是歷經數百年而熠熠生輝。德國人的專注精神、重視標準化的思想、追求精確的意識和行為方式,歸結起來其實是一種完美主義。追求完美在行為方式上表現為做事情一絲不苟、對每一件事情都堅持地做徹底。這種特質已經深入德國人的骨髓之中,也成就了「德國製造」。
  • 【央視快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11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 竇驍詮釋演員工匠精神 《六人晚餐》被贊最青春
    竇驍在《六人晚餐》中飾演的丁成功不僅使得他在演技上突破到了血性男兒的銀幕形象,更是詮釋了一種堅守理想的匠人精神。這也造就了《六人晚餐》在面對好萊塢大片前後夾攻的情況下,收穫了影迷的一致好評,不僅為國產青春類型影片樹立了新的口碑高度,更是令眾多觀眾直言要求「多拍片」。
  • 林內詮釋工匠精神 推行業新品 搶海爾整套家電 就在本周品牌日(組圖)
    在網際網路不斷挑戰傳統行業的今天,家電業如何在網際網路大潮中突出重圍、穩健前行?7月15日,燃氣巨頭林內在上海回答了這個問題:用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來保持對用戶的負責。同日,林內推出多款行業新品。
  • 從賈伯斯「吃垮」的壽司店看什麼是工匠精神?
    產品的外在是形,而內在則是工匠的心。內外兼修是「工匠精神」的精髓,看似簡單的壽司中,卻把日本「工匠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真正影響產品持續成功的中心正是專注,為產品賦能。簡約而不簡單的iPhone背後,體現的是賈伯斯數十年如一日以「專注」的心態突破傳統設計的匠心。由此也賦予了iPhone精神靈魂。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嗎?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工匠精神嗎?
  • 95後麵包師獲世界冠軍,他詮釋了什麼叫工匠精神
    在奪冠之前,他獨自經歷了605天的練習,1512萬斤麵粉的每天反覆捶揉 ……蔡葉昭成功的秘訣在於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這個追求速效的時代,很多人沒有耐心沉澱下來慢慢打磨技能,做任何事都希望短時間內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 FUSION(弗森):以德國「工匠精神」樹立亞洲路線典範
    光學眼鏡的時代過去了,時尚眼鏡的時代到來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眼鏡品牌多為中高端品牌,甚至是奢侈品。但是,國際品牌有著更為時尚的外觀,在質量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購買力逐漸提升的中國消費者願意為了大牌時尚眼鏡買單,眼鏡消費逐年攀升。但是,很多歐美國際品牌進入中國之後,卻顯得有些「水土不服」。歐美品牌的眼鏡更加符合歐美人的臉型,中國人佩戴起來使用感不佳。
  • 弘揚工匠精神展現企業風貌提升員工技能
    舉辦本次職工技能大賽是總公司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匯聚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的重要舉措。「弘揚工匠精神·展現企業風貌·提升員工技能」職業技能大賽是由玉淵潭農工商總公司主辦,玉淵潭酒店集團、玉淵潭物業集團聯合承辦,玉淵潭培知培訓學校、裕龍國際酒店、金龍潭大飯店、中意鵬奧酒店、紫玉飯店協辦,以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企業學習交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為宗旨,以選拔培養優秀職業技能人才,實現總公司人才強企戰略為目標而舉辦的一次大型職業技能競賽。
  • 「廚神」劉波平:工匠精神就是磨練技能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蔡奇: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爭當新時代最美奮鬥者 凝聚...
    全市人民要以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模範集體為榜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首善標準,強化政治擔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 德國人是怎樣培養「工匠精神」的
    通過對德國雙元制職業學校的詳細解讀,熊火金強調,「工匠精神」就是要讓所有普通工匠都守住他們的行業標準,不單單是追求「大國工匠」的頂尖工匠,而是要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以下為演講內容精編。德國人稱「工匠精神」為「職業性」「工匠精神」這個詞最近很熱,很多新聞媒體對工匠精神作了解讀。比如說新華網上有篇文章寫道:怎麼理解工匠精神?
  • 重慶軌道集團走出的全國勞動模範 張杰:紮根基層16年詮釋工匠精神
    如今褒獎一身,仍然埋頭苦幹、堅持奮鬥在技術研發一線,用兢業堅守、默默奉獻詮釋著工匠精神的內涵。  攻克單軌技術難題  用堅守詮釋初心  1992年,年僅19歲的張杰在重慶機電廠,跟著師傅幹機械設備維修,一幹就是13年。
  • 70歲老廚師賣「失傳菜」每天賣出600份,顧客:飲食界的工匠精神
    中國的美食種類真的是特別的多,不知道大家在當地有沒有注意到有些地方雖然得非常偏遠,但是在這裡通常都能找到自己想吃的美食也將對每個地區的美食文化也都不太一樣,而對現在來講,大家生活條件都過得越來越好,都非常的喜歡追求美食,尤其是那些經過時間沉澱快要失傳的美食,而今天給大家說的就是快要失傳的美食這也是有一位70多歲的老廚師傳承下來的
  • 「工匠精神」起源「美食之國」
    遂人氏鑽木取火,伏羲氏興修土木,神農氏定義五穀百草,炎帝制陶,黃帝製衣,堯授民時,食為政首,舜耕歷山,大禹治水,倉頡造字,愚公移山……三皇五帝無不是身懷絕技的工匠藝人,他們憑藉這種精神成為部落首領。 三皇五帝的工匠精神,哺育了中華先民的體魄,先秦時代的工匠精神,武裝了中華民族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