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品種繁多花色豐富絢麗多彩的杜鵑盆景嗎,首先淺析常識。杜鵑又名杜鵑花、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為杜鵑花科杜鵑屬常綠或落葉灌木,植株多分枝,枝條細而直,有棕色或褐色糙毛。 單葉互革質、常集生於枝端、葉片卵形、 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尖或稍鈍、邊緣有細鋸齒,表面疏生棕色硬毛、花數朵簇生枝條頂端、花冠闊漏鬥形、紅色花期4-5月。
杜鵑屬植物種類極多、具體種數至今說法尚不統一,主要產於東亞和東南亞,我國是其集中產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區 此外,還有大量的園藝種,其花型單瓣或重瓣,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以及各種複色。大致可分為春鵑、 夏鵑、春夏鵑、西洋鵑、 高山杜鵑等類型,每個類型又有系列的品種。 盆景中常用的除杜鵑花外、還有碎米花杜鵑以及從日本引進的琴月杜鵑等。
皋月杜鵑原產日本,在日本在夏曆五月被稱為皋月,皋月杜鵑指5月開花的杜鵑花。植株呈多分枝的常綠灌木狀,小枝堅硬,初時密被紅褐色糙狀毛,後近於無毛。葉集生於枝端、近於革質,狹披針形至倒披針形,葉而深綠色,有光澤,疏被糙狀毛、背面蒼白色。花1~3朵生於枝頂,花冠漏鬥形,紅色,其園藝種豐富,花色有粉紅、柴紅、門等、共金株、朵花上也有不同的顏色。
杜鵑的繁殖可用壓條、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也可用生長多年、根幹古雅奇特的杜鵑老樁製作盆景,多在秋末冬初或春季花謝前挖掘移栽,移栽時多帶宿士,對主幹和主根要進行適當修剪,剪除影響造型的技條、多留側根和鬚根,對大的枝幹則要仔細審視,確定造型不需要後再將其去掉。
杜鵑可製作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多乾式、露根式、懸崖式、附石式、水旱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對於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幼苗可在生長3~4年後逐年進行造型,造型時間多在春季萌芽前或夏、秋的生長季節進行,方法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造型時應遵循先粗後細的原則,對主幹、主枝進行適當蟠扎,其他枝條則以修剪的方法使之成型。而杜鵑花老樁則要靠修剪成型,但對某些枝條也可進行適當蟠扎。為提高觀賞性還可用生長多年、枝幹較粗形態優美的毛白杜鵑老樁作砧木,以品種優良的杜鵑花作接穗,用靠接或切接的方法進行嫁接。並根據樹樁的情況,逐漸去掉部分泥土,將根部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古樸遒勁。
杜鵑的樹幹古雅,分枝稠密,葉片不大,除做觀花盆景外,還可做以姿態、造型取勝的雜木類盆景。
杜鵑喜溫暖溼潤的半陰環境,要求有良好的通風。平時可放在光線明亮處養護,春末至初秋的高溫季節要進行遮光,避免烈日暴曬。生長期保持土壤溼潤,但不要積水,雨季注意排水,空氣乾燥時可向植株及周圍地面灑水,以防止葉片乾枯 還可在盆面種植天胡荽、小葉冷水花之類護盆草,也可在盆面覆蓋一層軟草,以防烈日灼傷盆上表面的細鬚根。
每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為預防黃化病的發生,可在肥液中加人少量的黑礬,以使葉色濃綠光亮。現蕾期增施1-2次骨粉、過磷酸鈣之類的磷肥,可促使花大色豔。冬季移人室內陽光充足處,維持零度以上土壤不結冰,並控制澆水,使盆土稍溼潤即可每年的花後進行一次修剪, 剪除病蟲枝、乾枯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對過長的枝條也要適當短截,以使株型優美、枝條分布合理,加強內膛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植株的生長。每2年左右的春 季或秋木翻盆一次,盆土宜用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土壤。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