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國針織名城-爵溪街道燕山水庫之上,牛丈岙村邊的老虎窩,因山石渾厚、奇形怪狀,藤類、灌木植物點綴其間,形成了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成了眾多戶外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
「拈花惹草部落」寧波分舵的師友,看到林海倫老師發表在《小山草木記》及寧波甬派傳媒上的「爵溪老虎穴—象山最險要的探險遊步道」一文後,計劃著來象山老虎窩一探究鏡。
大家在群裡討論熱烈,躍躍欲試,但仍猶豫不決。我與張工在群裡解釋山不高,風景很好,也沒有林老師說的那麼險峻,安全還是可控的,才有一些師友報名。
1月3日早,寧波師友從四面八方匯集牛丈岙村外。三哥與小李第一波先到,三哥捧著一碗「燒酒」,先敬山神,一飲而盡,壯個膽子,再闖老虎窩。
不一會小山窗前伉儷、美女秋麟、豆神蔣凱文老師、花友塵靈等也先後來到,還有幾個年輕的帥小夥,一算竟有10多人,大家打個照面就往老虎窩方向走去。
大家對此山為什麼叫老虎窩感到好奇,這也是讓大家到實地一探究境的神秘力量。
走到老虎窩入口處,張工已把中午的食材清洗乾淨,見大家到來,趕緊打招呼收拾行裝,在前面引路。
大家到了老虎窩的入口處,一處石壁擋住去路,只能容一人進入「似虎穴」的石縫裡,塵靈美女鑽了進去,好在是乾旱季節,否則裡面的流水肯定讓人澆個溼透。這個地方也是承包人出售山泉水的取水口。
在這個石壁上爬滿了胡椒科的山蒟,一串串黃色果實掛滿藤蔓,在冬日顯得十分溫暖。
開始上山,因乾旱,路邊的植物得不到雨水滋潤,過早的凋謝或被成熟。烏蕨變成紅蕨了,土伏苓果也提早變色,幾枝尚未完全開花的芒,白色花序特別顯眼。
開始進入山石路段,相傳的老虎穴洞就在這石頭下,因深邃莫測,已被村民用鐵柵欄鎖封避免誤入失事,但仍有好事者破欄而入。
春天,這裡全是藤類植物的世界。現在因有眾多戶外組織前來探險驢行,把這裡的植物砍死清理不少,一直擔心豆神心念的春雲實是否還有,是否結果。一路上豆神問我真的有春雲實否,我說看運氣了。
幸好,春天能見的植物,還有少量存在。鉤藤像病毒狀的果雖已無蹤影,但綠葉還在,鉤子照舊。
香港黃檀已沒有了葉子,只剩下木質藤蔓。風龍、細圓藤兩種植物混雜在一起,讓人很難區分。細圓藤為防己科植物,兩面被絨毛或疏柔毛,很少無毛,掌狀脈5條。
風龍也是防己科植物,樹皮有不規則縱裂紋,葉心形,嫩葉被柔毛,老葉子兩面無毛,長可達20多米,大小藤加在一起可長達一公裡,喜爬巖攀樹。
金燈藤已結果,密密麻麻的果實掛在別的藤蔓上,霸氣十足。這種可藥食兩用的植物,很少有人關注它。
眼尖的張工發現蓬萊葛已結出紅紅的小果。在這以前只見過蓬萊葛未成熟的青果。蓬萊葛的嫩葉,與滿山的絡石藤嫩葉很相似,稍不注意,就會看錯。
大家先後在這停留了10多分鐘拍攝植物。各位師友第一次看到這些海邊特殊植物感到很興奮。
要過第一道坎了,一塊光滑的石頭是必經之路,兩邊沒有樹木依靠,也沒有可以助力的地方,對於沒有登山經驗的人來,這是一個考驗登山者心理素質的第一個關口。
張工讓我帶沒有登山經驗,怕半途而廢的一眾美女往另一條太平環線上山。我說都來了,就讓她們感受一下林海倫筆下的老虎窩探險之旅吧。
開始過第一道坎,眾人在張工指點幫助下順利過關了。大家的信心有了,跑的快的已連闖數關,高高在上了。連後來一直與我在後面觀察植物的秋麟也跑到前面去了。
春天見到的藤紫珠結果了,這種藤本或蔓性灌木長可達10米,嫩枝、嫩葉及果均黃褐色星狀毛。在半山腰懸崖處還遇到了與林海倫老師同框的藤紫珠,大家取不同角度紛紛拍之。
在一處懸崖邊上,終於看到了蔣凱文老師心心念的春雲實果,這也是我觀察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看到春雲實的果實。春雲實莢果斜長圓形,木質,黑紫色,先端具喙;種子2顆,斧形,一端截形稍凹,有光澤。
看到的春雲實果大多已打開果莢,有的已無蹤影,有的已有蟲蛀。也不知道為什麼雲實屬植物那麼招蟲來鑽心取果,也讓人們確定它可治小兒疳積等疾病,從而在市場上見有砍樹莖出售雲實蛀蟲者。
這種有刺藤本,各部被鏽色絨毛,二回羽狀複葉,春雲實是冬天不落葉的雲實屬植物與落葉的雲實本種還是比較好分的。
散石堆上爬滿了桑科榕屬植物珍珠蓮,也結了很多果實。前幾年誤認為是爬藤榕,近幾年經過對比發現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珍珠蓮為木質攀援匍匐藤狀灌木,葉革質,卵狀橢圓形,8-10釐米,寬3-4釐米,側脈5-7對,背面網脈突出,榕果成對腋生,果中等大,種子似珍珠狀。
爬藤榕又名紐榕,常綠攀援灌木,葉片革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9cm,寬1-3cm,側脈6-8對,花序託單生或成對腋生,或簇生於老枝上,瘦果小。
連續攀爬了幾個山石後,幾位美女已沒有了先前的恐懼感,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不斷變化的景致,眾美女與帥哥顧自歡快前行,我與小山窗前伉儷、秋麟等走在後面。
又遇到一處需要攀巖爬樹才能上去的石壁,張工做足了安全措施,系好保護繩,一個接一個安全的拉上去。
平成、孟博兩位小夥子像猴子一樣,在山石上行走自如,還做出各種動作,三哥逢石必攀,有時真為他捏把汗。窗前、塵靈等美女也施展曼妙身姿。豆神蔣老師也來一張日月同輝。張工健步如飛,行雲流水!
大家看到前面一塊寫有「龜石望水」的懸石興奮異常,大家前呼後擁上去,擺出各種動作留下瞬間倩影。
考慮到部分美女膽小,張工讓我帶她們從另外一條路上山。穿過一片赤楠、光亮山礬、毛柄邊連蕊茶及藤類組成的植物群落。穿越過程中給小山窗前伉儷拍了張合照。
小山老師說沒有看見扇葉鐵線蕨,話音剛落,在一處陡巖處幾株快要乾枯的扇葉鐵線蕨神奇地在腳邊出現,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梔子果已成熟,黃橙橙的果實在太陽映襯下格外醒目。此種可做染料,也可作糕點點綴,清熱、瀉火、涼血,藥食兩用的茜草植物,在象山隨處可見,但也招蟲鳥啄食。
毛柄連蕊茶及光亮山礬已開花。在此山上見到的光亮山礬,植株都比較大,也許是沒有其他大樹的影響自顧生長吧。
鏈珠藤開始多了起來,這種喜歡生長在山巖,可以不依附任何他物而自我纏繞生長的夾竹桃植物,因多個果實生在一起,像是鏈條串著一樣。
白花苦燈籠在林蔭下頑強生長,並結出很多果果。在這裡一路上都能遇到這種茜草科植物。計有木本的山黃皮(茜樹),灌木的虎刺、梔子,藤本(木質)的流蘇子、大葉白紙扇、雞屎藤、羊角藤、鉤藤,草本的金毛耳草等。
穿過幾處狹窄及陡峻的山石,我與小山老師、三哥爬上一塊巨石,大家建議我們拍個合影照,才有了這張直指蒼天的老虎窩「三劍客」證照。
張工一眾人從另一條路到了烏龜探水處,大家再次匯合稍事休息,補充些能量。三哥等人跑到老虎臥臺上休息,張工站在烏龜上,秋麟坐在烏龜上,留下這幾張趣照。
我倒不感覺餓,就到處看看,發現懸崖下有一株紅葉植物,走近一看還有果,張工採集枝果,細看確認為腺葉桂櫻。
繼續出發,前往休息地,在下山途中一處高大懸崖下方有幾株植物引起我的極大興趣,經與張工仔細辯認為腺葉桂櫻與茜樹,這樣基本確認此山為本人見到的兩種植物的第三處小群落。
下到一處被人亂題寫無用有礙觀瞻的巨石處,大家覺得肚子已唱空城計了。張工把背上山的炊具擺了出來,一會兒一碗碗散發著濃情厚意、熱呼呼的年糕湯出現在大家面前。各自把帶來的食物擺在一起就著年糕湯與大家共享。
吃過午餐,肚子也填滿了,大家就近觀察植物,並嘗試吃一些可食的野果、樹葉,如烏飯樹、赤楠、山礬、黃梔子等。
下山的路並不好走。在穿過一處巨石組成的路段時,需要爬樹、攀崖、下吊才能下去,著實讓人揪心,幸好都安全。
事後窗前老師問我們攀爬過的這兩株是什麼樹,我一時答不上來。因每次路過專注於安全,沒有考慮到觀察植物。但從樹杆及樹葉看應為殼鬥科之類的植物,另一株似為木荷,下次有機會再認真觀察。
這邊山岙也散布著春雲實群落,還有眾多流蘇子。流蘇子果實大多已裂開,種子不知飛向何處,流蘇子因種子邊緣有流蘇狀而得名吧!
看見幾株金豆,熟果味道還算可以,這種植物是金橘屬的原始種。 清初陳淏子在《花鏡》中提到:「又一種名金豆者,樹只尺許,結實如櫻桃大,皮光而味甜,植於盆內,冬月可觀,多產於江南太倉,與浙之寧波」。其觀察描繪還是比較符合金橘特徵的。
看看已近三時,天色不好,大家收拾行裝下山,並在山泉水出售處棚屋及登山入口處留下大家的合影。
此次老虎窩之行,大家快樂而來,安全而歸,得益於張工的精心組織及大家的互相幫助,也得益於眾帥哥美女樂觀的人生態度及必勝的信心。大家期待來日再探老虎窩,共享美好山野之趣。
此行之中,各位師友還攝影了大量照片及視頻,做過媒體工作的平成小夥子還在途中即興編輯了一些視頻,記錄下此次2021年象山老虎窩之旅。現選擇部分師友的照片及作品供大家欣賞。
本文為節省編輯時間,採用部分以前打標植物供對比研究欣賞之用。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各師友不一一列名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