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旅遊】
近日,山東省濟南市集中調研餐飲企業,南京市委書記到餐館就餐,溫州市委書記考察當地民宿,浙江文化旅遊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長春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全面部署旅遊業復工復產,無論是地方主要領導的公開行程,還是黨委政府的文件,均在釋放有序恢復生產秩序,推進文化和旅遊消費的積極信號。 有消費就要有供給,旅遊景區,旅行服務就應該復工復業,各地也是這麼做的。
文旅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3714家A級旅遊景區恢復對外營業,復工率已超過30%。 在 浙江,全省文旅在線項目總投資超過 2 萬億,今年年度完成投資有望超過 2000 億元; 在河南, 目前已經為旅行社退質保金2800萬,積極處理因為退團退費引發的糾紛; 在上海,恢復開放的 戶外公園類的景點兩天就接待遊客超過39萬人次,同時上海博物館連日預約滿員,……
3 月1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上海市、重慶市、浙江省、黑 龍江省、河南省、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局),以及部分旅遊企業共同舉辦「國內旅遊市場振興與目的地高質量發展線上座談會」,來自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各類旅遊企業、高效和科研機構,以及新聞媒體的700餘名代表就文旅市場的疫後振興展開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 聽聽業界大咖在疫後文旅新趨勢、產業提質升級與科技賦能旅遊等方面獻出了哪些「錦囊妙計」......
01.國內旅遊預計全年減收1.18萬億
研討會上,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秦定波表示,受疫情影響,重慶市旅遊景區門票收入直接損失達到20.3億元,間接損失超過50億,鄉村旅遊企業直接經濟損失約10億,676家旅行社暫停經營,並退還遊客定金,損失達到12億,全市175家星級酒店,截至目前停業率達到74.28%,全市星級飯店入住率僅為2.3%,直接損失接近10個億左右。
同樣作為直轄市,受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上海的出境遊基本停擺,入境遊也受到嚴重的影響。據統計,今年1月份、2月份,上海接待入境遊客分別是48.98萬人次,8.25萬人次,分別下降19.63%和85.05%。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於秀芬這樣總結到疫情對當地旅遊業的影響。
寄厚望於冬季冰雪旅遊的哈爾濱的遭遇更是不容樂觀。對此,哈爾濱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蘭峰說,據不完全統計,規模以上的企業和旅行社企業直接損失10.95億元,春節黃金周旅遊業收入下降了超過80%,幾乎是全軍覆沒,跟往年的同比,一季度測算減少了1400萬人次的到來,損失超過23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63%。
疫情之下,國內各地旅遊沒有一個能夠倖免。據此前中國旅遊研究院研究測算,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
02.3714家A級旅遊景區復工
據文旅部發布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3714家A級旅遊景區恢復對外營業,復工率已超過30%,已恢復開放的旅遊景區主要為山嶽型景區、開放型景區和市民公園等室外旅遊場所,總體運行平穩,未出現疫情異常情況。從美團在研討會上發布的全國復工數據來看,目前全國已有近50%的酒店復工。
在博物館項目方面,截至3月15日,陝西、上海、四川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80多家博物館恢復開放,其中19家一級博物館恢復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東館、西藏博物館、浙江平湖市博物館新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項目已經復工。
最近,上海的景區、景點、文化場館、公園逐步開放,僅3月14、15兩天就迎來一波客流的高峰,其中戶外的公園類的景點接待遊客超過39萬人次,同時上海博物館連日預約滿員。
據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武介紹,截止3月17日,全省星級飯店復工率94.4%,文化和旅遊項目開工率94%,A級景區開放率80.5%,旅遊等級民宿開放率達73.1%,旅行社達64.4%。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開工的287個文旅重大項目,總投資達3078.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57億元。
03.降低遊客出遊心理門檻
在文旅行業逐步復工的同時,民眾出遊的意願還不是很高,消費復甦率還比較低。據美團發布的復甦報告顯示,消費復甦率僅為32%和17%。消費復甦低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對安全環境信心不足,尤其是對境外遊客來說,恐慌和焦慮情緒導致他們在年內或者是短期內出遊的欲望會產生根本的動搖。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戰略所所長吳普認為,主管部門與文旅企業要積極展現目的地的安全性,降低遊客的出遊的心理門檻。
在打消遊客出行顧慮上,桂林旅遊學院教授程道品表示,要實時降低疫情響應級別,疫情響應級別是旅遊者的心理門檻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樹立遊客安全旅遊信心的一個門檻。3月份已經有19個省下調了響應的級別,但是還在三級響應,只有個別省份已經調到四級響應。在疫情向好的情況下,各個地方政府可以實時進行調整,為喚醒旅遊市場營造大環境,營造大氛圍。
禁足在家到完全恢復出行信心與消費信心,這個中間需要有一個過渡時期,而周邊遊、省內遊等短途旅遊則是一個很好的過渡選擇。
中國旅遊研究院都市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高峻建議要把握好疫情後旅遊恢復的節奏,在目前的這個過程當中,不是馬上要讓大家180度轉過來,轉到非常歡樂、歡慶的節奏,其實在疫情過後大家可能都需要一些冷靜的思考。在旅遊業節奏問題上,在一開始的時候,不宜大規模的組織團隊集聚性的活動,而是要組織一些城市散客的旅遊,讓大家疫情過後有機會到外面多走走,到城市多看看。
中國旅遊研院院長戴斌談到,對那些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低風險的地區,可以在市場存量和消費潛力評估的基礎上,從本地居民的休閒遊和周邊遊做起來穩步啟動本地遊市場,可以是縣域、市域、省域。隨著形勢的發展,穩步推進同樣是低風險相鄰的省市的市場,進而形成全國的旅遊大市場。
04.新趨勢:綠色康養與生態休閒
「新冠疫情肯定會帶來很多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轉變,公眾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會發生很多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嚮往更加健康的生活理念,更願意為高品質、精神消費類的產品買單。」在談到疫情結束後旅遊市場的變化時,凱撒同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裁陳杰這樣表述到。
與會的專家學者中,持有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秦定波介紹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時表示,要把原來同質化、低端化、粗放化的產品轉向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的旅遊產品,對康養旅遊、親子家庭旅遊、鄉村旅遊等要強抓,打造觀光旅遊產品、休閒旅遊產品、養生旅遊產品。培育特色化的旅遊產品,遊客希望希望產品更加生態環保,更具家庭溫暖。
桂林旅遊學院教授程道品也指出,大健康旅遊在疫情後肯定是遊客比較青睞的,從業者要突破傳統的健康旅遊模式,塑造和打造養生旅遊,生態旅遊。要採取針對性的行動,從目的地來講,優化供給側結構,讓產品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實戰化;從企業來講,培育旅遊產品的品牌、品質,個性化的服務等。
談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發展目標,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麗娜強調,這次疫情過後,黑龍江將重點擴展自然氣候四季旅遊體驗,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以中國自駕和生態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優先發展冰雪旅遊,戶外運動,生態旅遊三大譜系系列的產品,重點培育自駕遊、康養遊、研學遊三大產品。
05.雲智慧催生新業態
本次疫情推動了雲旅遊、雲娛樂、網上博物館等新業態的發展,數字文旅消費成為新的熱點和趨勢。目前,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業態的流量大增,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相關指標創歷史新高。各大在線旅遊平臺紛紛推出雲旅遊項目,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餘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闢了線上遊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遊產品在網上傳播,讓人們足不出戶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浙江省充分發揮在雲智慧領域的優勢,率先推出了雲遊浙江的直播活動,讓宅在家裡的廣大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夠在線上遊覽浙江省的A級景區,瀏覽博物館、美術館,欣賞高水平的地方戲曲和音樂會。據統計,在48小時的雲遊浙江直播活動中總觀看量達到1300餘萬人次。
從上海的實踐看,全市140家博物館開展的200多個在線的活動,發布的近50個線上的展覽,訪問量就達到了800多萬人次。第二個是非接觸性的經濟迅速崛起,比如無人配送,在線服務,自助服務等展現出成長的潛力,比如一些酒店自助入住,機器人送物送餐,高端定製餐飲外賣等服務。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院院長谷慧敏看來,景區人臉識別,視頻會議,機器人導遊,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等服務模式將越來越普及,以平臺加顆粒的模式開展深度數位化旅遊目的地打造,將產業鏈上的旅遊者、旅行社、酒店、監管部門等眾多的顆粒加上智慧旅遊的平臺,用科技來賦能,最低的交易成本和最高效率帶來服務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分析所所長何瓊峰指出,線下旅遊按下了暫停鍵,在線旅遊則按下了快進鍵,當地各地在線用戶數、時長、互動頻率所有的數據都出現了量級變化,包括雲賞花、雲看展這些雲旅遊的活動都豐富多彩,應該說線下的實體的數位化轉型和線上的數位化融合的進程在進一步的加速。疫後,在線旅遊業將迎來全新的機遇,在線旅遊在過去20年當中,取得了多重紅利,現在應該是以5G、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科技進步在塑造旅遊的未來。
06.挖掘獨有氣質重塑城市形象
疫情中,城市品牌形象受損不可避免,而作為旅遊消費首先被喚醒的場域,如何挖掘城市獨有氣質進而塑造城市品牌顯得尤為重要。
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重慶市在全國走在了前列。重慶具有特殊的地理山水格局,是一個很難被定義的城市。穿樓而過的輕軌,橫跨長江兩岸的長江索道,交錯盤旋的立交橋,這些城市公共資源被注入旅遊要素,轉身為城市旅遊資源之一,到過重慶的人都會驚嘆於重慶的別具一格。重慶是一城千面,是一座站立的城市。2019年9月,抖音與頭條指數聯合發布了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的白皮書,重慶成為最受歡迎的抖音城市,城市抖音的播放量達到113.6億次,是唯一一個破百億的城市。
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強調,要培育和維護旅遊目的地的形象,不斷提升目的地形象在目標市場的到達率與打開率,無論是旅遊法還是各級政府的規定,國際國內市場推廣都是文化和旅遊系統的首要職責,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重建設和監管,輕營銷和推廣。二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陝西師範大學旅遊與環境學院教授馬耀峰也認為,推進旅遊目的地形象創新要以旅遊總體形象為統領,加強形象宣傳,通過成立專業性的文旅形象營銷機構,創建政府、企業線上線下遊客參與的營銷新模式,有效發揮旅遊行業協會推廣聯盟和新媒體的作用。
如何實現疫後旅遊市場的振興是每一個旅業人必須面對等問題。振興市場不是要簡單的回到過去,而是要積極的謀劃未來,面對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進步對旅遊業的挑戰,面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為目的地建設帶來的機遇,面對全球化新時代對國際旅遊的影響,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提高危機意識和戰略應對能力,全方位提升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領導能力,對於事關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遊客滿意度高不高,市場競爭力強不強,旅遊業發展後勁足不足,文化和旅遊系統,旅遊行業必須要回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