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囚牛
囚牛,龍生九子中的長子,書中記載:「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平生很喜歡音樂,酷愛彈琴,對音樂有很高的造詣,所以很多琴頭都用祂的造像。
老二睚眥
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老三嘲風
龍生九子之一,有鳳凰的形象,是鳥的化身,平生好險,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頂上,有震懾妖魔,驅災除害的作用。如今殿角走獸即是其形象。
老四蒲牢
蒲牢,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傳說其生性害怕鯨魚,因此鑄有蒲牢形象的大鐘,通常用刻畫有鯨魚形象的鐘槌撞擊,以使其聲音更加洪亮。
老五狻猊
龍生九子其中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像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因其好坐,亦作佛座獅子。
老六贔屓bì xì
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其背亦負以重物,在多為石碑、石柱之底臺及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其原形可能為斑鱉。傳說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面刻上大禹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老七狴犴bì àn
龍生九子之一,形像老虎有威力。其重義氣、好訴訟,能明辨是非、仗義執言。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後為牢獄的代稱。此外,狴犴之形象常見於中國民間建築之門柄上。
老八負屓fù xì
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吻chī wěn
龍生九子之一,龍頭魚身,口潤嗓粗而好吞。漢朝時建造宮殿,為防止起火就在屋頂正脊兩端安裝形狀類似鴟的尾的吞脊獸構件。
還有另一種說法備註於此:
老大贔屓(bì xì)、老二螭吻(chī wěn)、老三蒲牢(pú láo)、老四狴犴(bì àn)、老五饕餮(tāo tiè)、老六bā xià、老七睚眥(yá zì)、老八狻猊(suān ní)、老九椒圖(jiāo t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