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長距離到底如何訓練?

2021-01-15 網易

2020-12-16 16:02:22 來源: 小楊姐說生活

舉報

  

  一、多長才算長距離?

  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跑全馬,長距離必須要25公裡以上,35公裡封頂的。雖然有的人次次半馬打底,跑起來輕輕鬆鬆,但是全馬是42.195公裡,30公裡以後,那種憑意志力的跑感覺,依然一片空白,到了比賽,該來的一定會來的。平常要告別舒適平穩,適當地拉拉長距離,老司機一周一次,業餘愛好者,十天一次,也可以。我們是一周一次,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25~27~30~35公裡來回切換;不要非得每次長距離都要控制35公裡,身體難免吃不消的。

  二、拉長距離控制在多長時間?

  個人覺得,跑長距離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多小時,菜鳥跑者一個半小時就夠了!因為你超過了兩個多小時,怕身體有反應,恢復不過來,影響訓練的連貫性、系統性。拉完長距離就想休跑,或者帶著疲勞訓練,都難以保證訓練效果。我們一般在1小時50分作用,拉個20+,只有臨近比賽的前一個月,會拉到30左右。

  

  三、拉長距離有什麼要求?

  能力有大小,身體有差異,每個人拉長距離的強度是不同的:

  1、業餘愛好者—長距離慢跑——比日常配速慢一分鐘;日常拉練430,長距離慢跑,500~530之間,不能太慢,心肺功能處於閒置狀態,難以達到訓練效果;也不能太快,怕身體難以恢復。

  2、精英跑者—長距離有氧節奏跑——比日常配速慢20~30秒,日常拉練430,長距離控制440~450之間,通過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提升自己的有氧耐力。

  3、專業跑者—長距離節奏跑——比馬拉松配速慢20~30秒,比如,比賽315,長距離330~340之間。賈俄仁加、彭建華等專業跑者,喜歡以335的配速拉35公裡。

  

  四、長距離有什麼作用?

  第一,提升個人耐力,讓你具備完賽的能力,馬拉松拼的是耐力,沒有足夠的耐力打底,很難hold住42.195公裡。

  第二,隨著你的能力提升,對於距離和配速,有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專業跑者肯定不會以5分配速,拉長距離,因為強度低,心肺功能處於閒置狀態,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必須適當距離,目標配速,進行專項的長距離訓練,以此提升速度和耐力,簡稱速耐!說得通俗點,跑到30公裡,還能加速。

  我們現在拉長距離,基本上以輕鬆舒適平穩的節奏跑前面20公裡,後面10公裡會加到410以內。也就是說,前面20公裡是有氧跑,後面10公裡是節奏跑。當長距離漸漸掉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在我們的心目中,應該合理分配體能,將配速慢慢加上去才算完美,以此提升長距離的專項速度能力。

  五、比賽前要不要拉長距離?

  這個因人而異,重點你的身體是否適應。一般來說,距離比賽一周之前,可以適當地拉一次長距離,以此形成肌肉記憶,漸漸適應比賽的節奏。我們一般距離比賽還有四天的時候,拉一個30+,感覺賽前不拉長距離,直接上戰場,心裡有點慌,身體也很抗拒。賽前通過長距離暖場、熱身,心裡有底。這個看個人體能吧!我們拉完能恢復,所以影響不大。對於過極點,健康完賽,很有幫助的。如果你身體不適應,也沒有賽前拉長距離的習慣,就不要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馬拉松:長距離到底如何訓練?
    因為你超過了兩個多小時,怕身體有反應,恢復不過來,影響訓練的連貫性、系統性。拉完長距離就想休跑,或者帶著疲勞訓練,都難以保證訓練效果。我們一般在1小時50分作用,拉個20+,只有臨近比賽的前一個月,會拉到30左右。三、拉長距離有什麼要求?
  • 馬拉松訓練,日常訓練多大強度,多長距離合適?
    馬拉松42.195km,要跑好馬拉松,離不開長期堅持訓練,我們平常的訓練多少距離,多少強度合適呢?記不清日本哪一位名將,好像是設樂 · 悠太,或者是服部 · 勇馬,因為在馬拉松比賽中屢屢出現後程降速,體力不足情況,所以在某個賽季前的訓練增加了很多超長距離 —— 40km、50km的訓練,硬是將馬拉松這樣超長距離項目變成了覆蓋訓練。
  • 馬拉松訓練計劃日常
    跑步的距離和配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以及最近的身體狀況而定,本計劃中的耐力跑是訓練中最靈活的部分。如果你感覺疲勞,那麼就減少距離和配速,如果天氣糟糕也如此進行,那麼這一天就是你進行交叉訓練的好日子中長距離跑——這項訓練通常是每隔一周的周三進行,要點是要以一個相當穩定的配速(大概比你馬拉松配速每英裡慢30秒)跑10到14英裡。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馬拉松突擊訓練的小妙招
    今年11月、12月份噴湧而出的馬拉松比賽,多數都是提前一個月發布賽事信息,有的更是緊張到提前兩三周發布比賽信息,那麼在3周內如何準備馬拉松,以我多年的臨陣磨槍經驗,給大家提供個思路。首先做個自我能力檢測找到短板,其次針對短板做專訓練,然後為比賽樹立最優目標和兜底目標,最後上賽場臨場發揮。
  • 提高馬拉松成績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基礎要點?
    馬拉松熱潮讓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進來,不論年齡,不論基礎。許多跑者在不斷挑戰21.0975KM,42.195KM,甚至是50KM或更長距離。那麼是什麼魅力在吸引這麼多的人群加入?自我的成就感和價值感。經過馬拉松訓練的洗禮,越來越多的跑者感覺到,除去以上的感覺外,同時會感受到精神狀態的良好。
  • 對於普通人來說,6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到底有多難?
    最近就有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小時能夠跑完10公裡,在不要求成績的情況之下,能不能在6個小時之內跑完全程馬拉松?」甚至還有人問道:「對於普通人來說,6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到底有多難?」答案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 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馬拉松怎麼訓練比賽
    在我們全面了解了這次創舉的歷史意義之後,再看一下每一個馬拉松愛好者都想知道的。如何訓練和準備自己的馬拉松比賽?對許多跑步者來說,想要跑馬拉松是一種個人挑戰。你可能想要測試你的極限,或者證明你可以堅持到底。也許是朋友說服你這麼做的。也許你想減肥,變得更健康。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馬拉松訓練馬拉松有哪「4不」,2大原則和3大特色?
    想要跑馬拉松不疲勞、疼痛、不逞強、不費時,還能緩解身體疲勞,輕鬆甩掉體脂肪,日本流行且有效率、適合東方人體質的「川越式馬拉松訓練」,將是非常適合一般市民跑者的最佳訓練方式。無論是以4至5小時為目標的入門者,「破4」、「破3」的跑者,還是世界等級的選手都一樣,只要進行訓練時隨時意識著自己所需的速度,肯定可以輕鬆看到成果,會比埋頭苦幹的拼命跑有更好的結果。【川越式馬拉松訓練2大原則】:所謂「川越式馬拉松訓練」的訓練有2大原則:一是跑足夠的距離就好;二是不累積疲勞。
  • 跑步多久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賽前該如何訓練?
    馬拉松對於很多的跑步新人來說,是非常期待卻又不敢去挑戰的。我尤其記得自己第一次跑步的時候,繞了操場跑了2圈就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到後來能一口氣跑5公裡、10公裡也不覺得費勁了。也正是因為堅持跑步,結實了很多的和我一樣愛好跑步的人,之後大家經常一起跑步,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想報名半程馬拉松的想法。
  • 對於普通人來說,6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到底有多難?
    最近就有網友提出這樣的疑問:「如果一個小時能夠跑完10公裡,在不要求成績的情況之下,能不能在6個小時之內跑完全程馬拉松?」甚至還有人問道:「對於普通人來說,6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到底有多難?」答案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 跑步多久可以參加半程馬拉松?賽前該如何訓練?
    馬拉松對於很多的跑步新人來說,是非常期待卻又不敢去挑戰的。我尤其記得自己第一次跑步的時候,繞了操場跑了2圈就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到後來能一口氣跑5公裡、10公裡也不覺得費勁了。也正是因為堅持跑步,結實了很多的和我一樣愛好跑步的人,之後大家經常一起跑步,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想報名半程馬拉松的想法。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最困擾的不是跑多長距離,而是如何在長距離上保持理想的跑步配速。很多跑者卡在一個配速平臺上難以突破,所以才會有所謂的4小時大關,330大關等等說法。
  • 馬拉松的由來以及馬拉松距離的歷史!
    「馬拉松(Marathon)」其實是一個平原的名字。公元前490年,波斯欲吞併希臘,希臘士兵奮勇抗敵,最後在馬拉松平原擊敗波斯侵略者。傳令兵菲力彼得斯 (Pheidipides) 拋掉盾牌跑了四十多千米回到雅典,高呼他們勝利了之後,便倒地犧牲了。後來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及菲力彼得斯的英雄事跡,便於第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了馬拉松長跑比賽。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3、肌肉受破壞由於馬拉松距離長,大概有接近5萬步左右,那麼腿部的肌肉需要承受上萬次的地面反作用力,而且向前邁出步伐的時候也需要上萬次的肌肉收縮。所以,在30公裡之後,大量的肌肉都受破壞了,導致退漲,腿酸,想抽筋的表現。
  • 訓練營|備戰馬拉松別忘了練好LSD
    馬拉松跑者大多會在賽前進行長距離的拉練,也就是LSD訓練,這種訓練通常比全程或半程馬拉松配速每公裡慢30秒左右,有助於提高跑者的耐力。一、什麼是LSD?LSD訓練的強度下,脂肪代謝比例較高,訓練持續時間較長,可以增強脂肪燃燒的能力,提高脂肪供能的比例,讓跑者在長時間的比賽中獲得更多的能量。這也是LSD訓練強調「慢」的重要原因。3.提高肌肉耐力和強韌度長距離慢跑,可以讓肌纖維、肌腱與韌帶逐漸適應長時間的運動,提高支撐器官的強韌度,有助於預防損傷。
  • 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該如何跑?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細節
    很多人跑步最初的宗旨是為了減肥、為了健康,為了讓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可是不知不覺中在朋友又或自己的興趣中「投身」到馬拉松的浪潮中,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參加半馬的狀態?很多朋友在參加了一次或幾次半程馬拉松之後,想要開始嘗試全程馬拉松,可是比賽距離增加了一倍,這樣真的合適嗎?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真的就一樣嗎?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3、肌肉受破壞由於馬拉松距離長,大概有接近5萬步左右,那麼腿部的肌肉需要承受上萬次的地面反作用力,而且向前邁出步伐的時候也需要上萬次的肌肉收縮。所以,在30公裡之後,大量的肌肉都受破壞了,導致退漲,腿酸,想抽筋的表現。
  • 跑馬拉松的人為什麼耐力這麼好?其實有個妙招適合日常訓練
    據統計,去健身房鍛鍊身體的人群普遍在20多歲,而30多歲的人群,他們更熱愛長跑,同時年齡越大對於長跑距離的追求就越高,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馬拉松,由於這是一門不需要特殊設備和環境限制的運動,因此許多人不會選擇接受培訓,所以也成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熱愛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