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發言。吳愷/攝
臺上臺下熱烈互動。
作為共青團理論學習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新青年說」活動第三期於昨天在漁陽裡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舉行。本期活動聚焦「新青年、新組織、新活力——社會治理創新背景下的青年社會組織工作」這一話題。活動由團上海市委主辦,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復旦大學團委承辦。團市委副書記徐未晚和兄弟省市團組織負責人代表出席活動,團市委副書記劉剛在活動中致辭。市社工黨委、市民政局、團市委及基層團組織、青年自組織代表,以及相關媒體記者等70餘人參加。
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諮詢專家、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石國亮,共青團廣州市委書記魏國華,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總幹事、上海社會建設青年人才協會秘書長閆加偉三位專家分別從中國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現狀,青年社會組織孵化、成長、成熟、反哺社會的實踐探索,以及新形勢下共青團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主旨分享。隨後,與會人員圍繞活動主題,對「青年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過程中作用發揮」以及「團組織激發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作為空間」等話題進行了積極熱烈的互動交流。
據悉,本次活動的精選觀點和精彩視頻還將形成「新青年說」報紙等相關文化產品,並通過微信微博、視頻網站等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在更大範圍內傳遞青年聲音,進一步促進廣大團幹部和青年學習理論、思考問題和交流提高,形成學習型組織建設的良好氛圍,以及積極向上、充滿建設性的思想輿論場。了解更多活動信息可關注「青春上海」微信公眾號及微博。
該活動還得到黃浦團區委、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協辦,並獲上海市社會建設青年人才協會、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學院和上海市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基地支持。
精彩觀點
共青團扶持青年社會組織發展要分階段、體系化
共青團支持青年社會組織發展,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等部門溝通,方便其備案;另一方面,要通過孵化項目,為社會組織籌集資金牽線搭橋,並給予場地等方面具體支持。
扶持也有一個定位的問題,比如說幫助一家青年社會組織扶持註冊成立以後,它可能就是一個合作夥伴,扶持的色彩逐步讓位於合作的色彩。我們還需要把共青團扶持青年社會組織的經驗體系化、載體化,比如成立青年社會組織方面的工作部門。對於面廣量大的上百萬青年社會組織,還特別需要分類指引。
(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諮詢專家、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石國亮)
志願服務交流會為社會組織搭建平臺
共青團組織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搭建好平臺。從2011年起,廣州連續3年舉辦志願服務交流會,總共籌集社會資金3507萬,資助1058個項目。藉此,聯繫2000多個社會組織,其中958個社會組織已經成為了共青團的合作夥伴。這是借鑑市場經濟的原理,破解組織項目資源要素難題的一次探索。藉此,廣州共青團努力使社會組織聚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聚起來」是通過建立一套全流程管理志願者活動的系統,圍繞著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需求,把服務項目分門別類,並制定了各個領域的工作指南。第二步是以培育促成長,使社會組織「轉起來」,推動青年社會組織實現自我的運行和自我發展。具體包括建立廣州市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組織導師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輔導,培養青年社會組織領頭人、骨幹等。第三是以支持促發展,使青年社會組織能夠「活起來」,把工作的對象變成工作力量,共同去參與社會治理。具體包括為社會組織籌集社會資源、對接團屬資源;通過項目評估考核,引導社會組織發展;將社會組織引入共青團各種各樣的陣地,結合抓項目落地,促進其規範運行。
(廣州團市委書記 魏國華)
共青團要進一步和青年社會組織充分互動
何處是共青團的作為空間?
第一,引領青年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會建設與管理。共青團當前要像上世紀九十年代探索志願者工作一樣,使青年社會組織成為社會參與、政治參與的重要力量,最終為黨開展這方面工作創造更多的經驗。
第二,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更豐富的公共服務。共青團要去做服務於青年的事情,才能更好地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政府、市場、社會合作去解決社會問題將成為趨勢,共青團要去探索社會問題解決的創新途徑,在這方面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共青團還要和社會組織合作,共同拓展公共服務的領域。共青團可以發揮資源優勢,和社會組織一道在更多的社會領域形成影響力。
第三個方面是服務社會組織,不斷強化其能力建設。一定要把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這樣的平臺建設好,要匯聚個人資源,為社會組織提供更加專業、更加豐富的服務,包括項目落地、活動創意、人才培訓以及志願者等。
第四個方面是推動青年社會組織和共青團的良性互動,促進共青團自身建設。共青團有資源,社會組織有創意和項目,要進一步融合互動,共同成長。上海團市委推動了團幹部聯繫青年社會組織的制度,黃浦區團委推進了團幹部社會組織混組開會等等,這都是小步的創新,但是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以後還可以在社會組織中挑選更多團幹部。
(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總幹事、上海社會建設青年人才協會秘書長、上海市志願者協會秘書長 閆加偉)
互動交流
在黨政部門、社會越來越關注社會組織的情況下,共青團的眼光更應該投向何處?
鄭長忠(復旦大學青年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共青團來做青年社會組織的工作,最重要目的是團結引領青年,而不僅僅是推動社會組織如何發展的問題,那是民政需要推動的一個兜底的工作。而且現在大家所關注、所介紹的大都是社會性公益組織,但是還有些非常重要方面是政府、社會不大會關注的,比如車友會、讀書會。這就是下一步共青團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最需要關注的問題。
企業共青團組織,尤其是國企,如何讓職業青年融入社會組織的建設,如何與社會組織合作?
閆加偉:可以像外企學習,他們在企業社會責任實現方面有一系列制度、規範、做法,在白領參與、志願者組織建設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企業共青團與社會組織合作,最簡單的就是項目合作,而更好的是隊伍的合作,讓社會組織的項目帶動企業共青團隊伍的能力建設。這樣能夠把社會組織的靈魂帶過來,有助於讓團組織有活力、更有創意,並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把參與的力量調動起來,而不僅僅像以前主要由團幹部來策劃活動。
作為區縣和黨政機關系統的團組織,如何支持所在區域、領域的青年社會組織發展?
魏國華:作為共青團組織支持建立的社會組織,它想要轉起來、活下去、運作好,最重要是人的問題,怎麼樣有好的骨幹、好的隊伍。第二個是項目的問題,要選擇合適自身情況的好項目。第三個是資源的問題,要籌措和具備各類基本工作資源。在這些方面,團組織有自己獨特優勢,可以和青年社會組織做一些嫁接和結隊扶持,幫助其在人力資源、工作資源上的提升。
團幹部聯繫青年社會組織後,如何更好地互動和融入?
閆加偉:做青年社會組織工作,很重要的差別是你到底把它看成是行政性的工作,還是一個群眾性的事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找到把它當成事業的人。首先,要找團幹部裡面有沒有對這項工作特別感興趣的人。第二個就是看志願者裡面有沒有利他精神強的人,把公益當成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人。還有一點,如果條件具備,不一定由團組織去直接聯繫和服務,可以成立像青年家園這樣的服務機構,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
(來源:青年報 記者 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