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讓文物資源活起來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人民日報記者 李維娜 攝

  今年3月8日,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加強保護和拓展利用文物等方面作出部署,濃墨重筆地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擴大引導文化消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適應了當前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文物工作服務大局、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

  全國兩會期間,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人民日報社《兩會e客廳》錄製現場表示,國家文物局不斷加強對文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經過系統梳理和整合開發,讓文物資源活起來,以更好傳承文明、服務社會。

  合理利用文物資源 讓它活起來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論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提到要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國家文物局在系統梳理文物資源、更好讓文物活起來採取哪些舉措?

  劉玉珠:「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重點實施「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國家記憶工程,鼓勵扶持文博單位和各類市場主體,開發更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促進文化消費。目前工作集中在以下五方面:

  一、系統梳理文物資源方面,基本摸清文物家底,通過國務院部署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等重大調查項目,基本摸清不可移動文物家底及國有可移動文物資源狀況,到今年2月底登記的國有可移動文物已超過4700萬件(套)。

  二、發揮文物資源的社會教育功能方面,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建立了中小學生定期集體參觀利用博物館的長效機制,深入挖掘和整合反映中華傳統美德的文物資源,已在15個省區市超過150家博物館進行試點。

  三、擴大文物資源向公眾開放方面,積極促進有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儘可能向公眾開放。全面推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的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

  四、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除繼續舉辦對外文物展覽外,與文化部共同製作完成「文物帶你看中國」3D觸控螢幕展示系統,今年將實現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全覆蓋。

  五、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制定《博物館商業經營活動管理辦法》。2015年,確定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等10家單位為首批「全國博物館文化產品示範單位」。

  合理適度為原則 以有利於文物保護為前提

  記者:讓文物活起來就涉及到合理利用,關於文物合理利用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劉玉珠:這次國務院印發的指導意見在總結近年來全國各地文物利用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對拓展利用提出了具體舉措,明確提出文物工作要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服務、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服務,特別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擴大引導文化消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當然,拓展文物利用不是無原則地放任不管,是有前提和原則的,指導意見強調,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現的不當、過當等教訓,合理適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於文物保護為前提,以服務公眾為目的,以彰顯文物歷史文化價值為導向,以不違背法律和社會公德為底線。下一步將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對文物利用作出程序和制度上的嚴格規定,堅決防止在利用過程中對文物造成破壞。

  記者:在國務院指導意見中,提出對低等級文物要開放一定的使用權,對此應遵循何種原則呢?

  劉玉珠:低級別文物主要是指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即《文物保護法》中表述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是我國文物資源金字塔的底座,其中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萬餘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總量高達64萬多處,對這類文物的保護,單靠政府是不現實的,必須創新管理,拓寬渠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這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社會力量自願投入資金保護修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可依法依規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給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權。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必須堅持原則、堅守底線:一是堅持依法依規。二是堅持程序公開。三是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文物。一切利用都要以服務公眾為目的,而不是為私人或特定人群服務的。一切利用都要做到遵法守德,不能違背法律和道德底線。

  文博創意產業尚處起步階段

  記者:有網友曾網購過故宮博物院研製開發的一些文物衍生品,比如「朝珠耳機」等,覺得這是讓文物活起來的一個表現。你怎麼看待這種現象,應怎樣提升博物館的文創開發水平?

  劉玉珠:近年來,各級博物館加大文化產品開發力度,增強博物館的服務和造血功能,但我國文博創意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開發經營模式呈現多元化;二是品牌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顯著提高;三是經營能力和營銷渠道大幅拓展;四是社會效益有效增強。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採取以下舉措發展文博創意產業:一是與文化部研究出臺推動文創產品開發的政策性文件;二是加大博物館文化創意資源開放力度;三是鼓勵博物館與社會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推動社會資金與博物館文物資源相結合,拓展開發投資、設計製作和營銷渠道;四是發揮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家級和省級綜合博物館的引領作用,打造更多創意品牌;五是重點實施「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拓展和延伸文化傳播功能。(記者 劉照普)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相關焦點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調研安徽文物工作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12月7日至10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一行深入安徽調研文物工作。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會見劉玉珠一行。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郭強,副省長王翠鳳,副省長、阜陽市委書記楊光榮,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袁華等先後參加會見和實地調研。
  •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記者從30日至31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2019年,讓文物活起來蔚然成勢,已成為文博人的共識。全國博物館5354個,全年舉辦展覽2.6萬個、教育活動近26萬次,參觀人次達11.3億。
  • 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來了!關心阜陽這項工作…
    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來了!12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來我市調研文物保護工作。副省長王翠鳳,副省長、市委書記楊光榮參加調研,市領導孫正東、白曉雲、黃珍、顧恆中分別參加相關活動。
  • 國寶守護人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活化閒置文物,也是另一種文物保護。2017年歲末,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的播出,文物變成了「網紅」,這為「文物活起來」帶來哪些啟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要保護利用傳承好民間收藏「最近熱播的《國家寶藏》和《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用『高大上』的方式挖掘出文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
  • 國家文物局長赴赤峰現場檢查千年遼塔保護工作:深刻汲取教訓
    最新消息顯示,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近日趕赴現場檢查。除險加固中的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遼代武安州白塔(5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靖 攝《內蒙古日報》報導提到,6月1日下午,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和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一同在赤峰市巴林左旗考察契丹遼文化遺產保護情況,研究推進相關文物保護工作。
  • ...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國家文物局「讓文物活起來座談會...
    為進一步盤活文物資源,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9月1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專家座談會,交流研討讓文物活起來的理論深化、實踐創新和政策突破。現將部分專家發言摘編刊發,以饗讀者。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論述,從三個維度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進行了解讀:一是物質的符號體系,主要是從物質層面進行活化和傳承;二是精神的價值體系,進一步提煉文化資源蘊含的民族精神,從而塑造國家形象,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 文物局:文物保護和利用並不截然對立,利用的前提是保護好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0日電 國新辦10日舉行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情況吹風會,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文物保護和利用並不截然對立,利用的前提是保護好。他還稱,國家文物局已陸續出臺部分配套性政策,還有一些比較重大的政策正在制定中。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 來源:國新辦網站有媒體問:一直以來,民眾可能都認為如果被公布為文物,或者文物保護的等級提高之後它可能就不能動了,八批國保單位共達到5058處,這是否意味著今後我們對文物保護更嚴格?
  • 讓文物活起來大有可為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對於一個國家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發展力量。對於一個城市來講,讓文物活起來可以找回老城記憶,體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魅力。這些年,基於文物資源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者、國家形象的「金名片」、推動發展的「助推器」的特質,讓文物活起來,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持續關注的文化重策,日益成為文物工作對標提質的中心任務,日益成為普通百姓常掛嘴邊的熱門話題。文物場所,可以成為國家客廳。
  • 國家文物局:我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 施雨岑)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30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我國保存和遺留了豐富多樣的革命文物資源。目前,登記革命舊址、遺址達33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7處;抗戰文物3000多處,長徵文物1600多處。
  • (文化)國家文物局: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 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
    在21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要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推進中國文化基因理念研究。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4000多項考古發掘項目有序開展,我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等關鍵領域考古項目重點實施,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窮。
  • 國家文物局:23個省份將文物安全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王瑩)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全國文物局長會議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文物工作,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回顧「十三五」改革發展,謀劃「十四五」事業布局。
  • 代表委員熱議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用數字博物館展現文明沉澱
    4年裡,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的熱播,象牙塔裡的高冷神秘文物,成了流量擔當的IP,「博物館熱」也成為一股風潮。   大眾和文物的距離正在拉近。然而,離真正的零距離仍有差距。如何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都活起來?
  • 國家文物局胡冰副局長一行蒞臨深圳望野博物館調研指導
    、副局長胡冰,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一級調研員朱曄、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趙古山、展覽處處長羅利君、外聯處處長孫小兵一行,蒞臨深圳望野博物館,調研粵港澳大灣區跨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和非國有博物館建設發展的具體情況。
  • 北京文博丨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11月30日,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出席成立儀式並講話。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主持成立儀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物局等單位代表,國家文物局各司室、各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儀式。胡和平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考古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 安徽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舉行工作座談
    安徽日報訊(通訊員 宗禾 記者 李浩)12月8日下午,安徽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在合肥舉行工作座談,省委書記李錦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座談會。省領導郭強、王翠鳳參加。
  • 國家文物局:全國登記革命舊址、遺址3.3萬處
    新華社資料圖片 圖文無關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今日介紹,目前中國革命專題博物館和紀念館是808家,登記革命舊址、遺址3331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7處。她指出,今後要更好地繼承革命文化,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更好推動革命文物工作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意見提出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基本原則,並提出了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的主要任務等。
  • 國家文物局給出答案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國家文物局:21196千米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代表委員談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打通文物保護「最後一公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張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邵希煒 李冬陽)近年來,「讓文物活起來」成為整個文博界的熱點話題。究竟如何理解「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活起來」有哪些方式?如何落實文物保護「最後一公裡」?在中國經濟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節目上,五位代表委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文物局:掀起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新高潮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韋衍行)革命文物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12月30日至31日,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會上表示,2021年國家文物局將圍繞建黨百年,掀起革命文化傳承發展新高潮。全國文物局長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