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蜘蛛網』不見了,地上的汙水也少了,老城區越來越漂亮!」潞河中學北街6號樓的劉富森大爺眼瞅著家門口環境面貌顯著提升。
劉大爺說的,就是今年通州區城市管理委承擔的城市副中心「老城雙修」項目——潞河中學周邊區域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其中,共涉及潞河中學北街及周邊17棟樓,1127戶居民。針對小區樓體外立面破損髒汙、道路坑窪不平、排水管線老化堵塞、路燈及景觀綠化缺失、公共設施老舊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全方位提升公共區域環境。
以前的潞河中學北街牆壁老舊、植被稀少,1200米的街巷中,連個歇腳的地方都沒有。經過整治,如今街巷煥然一新,移步異景。一進東口,就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口袋公園,花池美景、歇腳坐椅都擺放到位。設計師于波介紹,之所以在這兒建個小公園,除了地形空間合適,更參考了居民建議。改造前老街坊們表示,以前大家就習慣在這裡拉家常,希望以後能更方便。這才有了如今的設計。此外,小區出入口增設的瞭望窗、居委會閒置房改建的公廁、路側排水系統的加固和完善,也都是從滿足居民需求,聽取居民意見角度出發設計。經過整治,這裡新增1處公園、2處小微綠地、3處居民休憩空間,綠地面積擴大了965平方米。
除了硬體改造,還有更多的人文元素被注入街巷。
人行步道上的地磚圖案,是百年老校潞河中學標誌性建築「入德之門」和謝氏樓的輪廓;路燈杆上的圖標,則是「潞」字的抽象表達,其中蘊含著大運河水、船帆、潞河中學建築物等多種圖形。路中段有一小截南牆被拆除,替換成了一塊大玻璃,市民走到這裡,就能看見潞河中學裡那棵百年國槐。
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環境建設管理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整治只是第一步,之後的精細化管理也需立刻跟進。以潞河中學北街為例,每天都有街巷長和小巷管家巡視,發現問題會馬上拍下現場照片和視頻,通知主管單位解決。
據了解,該項目擬打造成老城「雙修」工程中的標杆和典範。
老城「雙修」,指的是老城的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啟動實施《老城區城市雙修與更新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任務分解表,通州區城市管理委承擔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
今年截至目前,通州區已完成2020年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市級任務,包括潞河中學北街、中山大街等在內的32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
下一步,通州區將繼續紮實推進老城「雙修」,逐步讓老城美起來、活起來、便利起來,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預計到2022年,通州老城範圍內168條背街小巷全部實現整潔有序。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維靜
攝影 唐建
編輯 趙琪
責任編輯 張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