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磚》正在放映中。其中就是描述了男一因不小心來到了早期的唐朝,而後用自己祖先的名字在此生活時的種種事跡。在該劇中,張智堯實力詮釋出了李世民,而長孫皇后的扮演者袁姐姐,也是將角色的演繹的十分出彩。李世民,身為秦王,雖然初期並未登上太子之位,是通過後期的種種事情的發展推動了他,由此向眾人展現了他不同尋常的才智與能力。而在他在位的這段時間裡,唐朝亦是有了重大的突破。貞觀之治,便是後人對它的稱謂,這期間的國家種種規章法治等都為之後社會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基礎。
雖說李世民自身條件優越,即可寫詩作畫又能上陣殺敵,但他能夠順利的登基稱帝,主要是源自於一場事件,這也就是後人說的玄武門事變,在這一場事故後,他才走上了權力的頂端,掌控著大多數的權力。歷史中記載寫到,由於當時的秦王處事手段都十分厲害,在世人面前功名很大,因此當時的皇帝李淵有意向重立太子之位,此時的太子對這一切已有所感知,遂與其弟弟一起,想要除之,以求穩固自己已存的實力,卻在玄武門處被殺害。後來雖有傳言說這段歷史是不真實的,是李世民為了使自己得到權力之事合乎禮法,從而篡改了歷史。無論如何,他在位期間所作出的成績都是不可抹去的,畢竟皇家,權力的鬥爭向來都是成王敗寇。
貞觀之治一詞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世民稱帝之時,一系列制度規章的發展,使得大唐變得十分輝煌,政治上為官一身正氣,經濟上恢復活力,文化上繁榮發展。他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創新,並且融合了道家的理論觀點。同時在選用人才上十分注重他們的個人能力,且做到知人善用;虛心接納眾人的建議;以農業為經濟之本,同時又扶持了商業經濟的展開;進一步的優化科技制度的結構,使社會和平安定;在平定外患的過程中,也不忘尊重邊疆地區的文化風俗,使國家欣榮發展。
都說一個人能獲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因為有另一個人在其後面支持著他,而觀音婢之於他便是這樣的角色,一直全力支持著他的想法。長孫氏於601年誕生在世上,是有名的名將之女,又因其是家中幼女,更是備受寵愛,及時在父親去世後被異母兄弟趕到舅舅家中,也是受到厚待的。又因著家中哥哥年幼時與李世民互為好友,遂在家人推動下,花一般的年紀時就嫁與他為妻,婚後雖有苦難,也是度過了十分幸福的時光。李淵在位期間,秦王府與東宮之間的角逐中,也是為了他付出了許多的心力。後來李世民稱帝,封其為皇后。此後,更是一直伴隨在他的左右,盡心的扶持著他,皇后為人溫文爾雅,更是愛好讀書,常常是手不離書,才能非凡,總是能給出正確的看法或建議,唐太宗也曾說過其能在政務上給我許多啟發,對我極其有益。兩人感情之深厚,後來她駕崩,李世民對她的離去甚感傷痛,特賜下溢號文德皇后,以示心愛之妻之美好。
這是唐朝進程上的第二位君主,不僅是個偉大的政治家、精於政事,開創盛世,又由於常年行兵打仗,對軍中事務更是十分了解;還是個詩人,有不少的作品流傳至今。他對內能以文能治家理國,對外以武力開拓領地,對中國早期各方面的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也成就了一番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