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北京 | 碧水東流潤京華

2020-11-08 京環之聲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美好的生活環境

一定是一個和諧統一的生態系統

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在那些流傳千古的詩句中

美好的環境一直是由多重元素組成

有山、有水、有花、有樹


金秋時節,「醉美北京」

山水林田湖草

許你一個現代桃源夢


「源」起京城

門頭溝永定河


延慶白河堡水庫


昌平沙河水庫


俯瞰密雲水庫


晨曉媯水


看山水底山更佳


門頭溝永定樓


延慶龍灣公園


昆明湖水


花香滿園藏不住

延慶夏都公園


大興南海子公園


水清岸綠好生態

延慶龍慶峽


延慶百裡畫廊


海澱昆玉河


房山小清河


順義潮白河


通州北運河


順義漢石橋溼地


通州西海子公園


攝影:陳立強 趙粵來 楊建國 路保林 張全躍

部分圖片由北京市各區生態環境局提供

相關焦點

  • 醉美北京 | 化境密雲間 山城如畫裡
    -醉|美|北|京-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有山、有水、有花、有樹金秋時節,「醉美北京碧水淨土燕山美潤澤京華千萬人
  • 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勝景
    作者: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曾凡銀、焦德武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考察時,強調要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 東湖評論:繪製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生態畫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馬鞍山市薛家窪生態園考察時強調,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長江大保護」提出四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一張張長江水質「成績單」,一幅幅水清岸綠的大美畫卷,彰顯著我們的母親河正一天天恢復原有的華光。山為一域之骨,水為一域之魂。長江作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在人民心中和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 一江碧水向東流
    兩岸青山,一江碧水,讓無數人魂牽夢縈。從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發源,浪奔濤湧地流向「天府之國」巴蜀,穿過三峽,經由窄窄的夔門衝向「湖廣熟、天下足」的江漢平原,然後一路向東,直至「江淮稻粱肥」「富饒甲海內」的吳越之地,中華民族在長江邊枝開葉蔓,形成了樸素而深厚的農耕文化。
  • 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格爾木市委宣傳部 攝中新網西寧8月2日電 題:長江源頭「碧水保衛戰」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作者 孫睿 馬紅娟夏季的沱沱河一如既往地安臥在廣袤的可可西裡,靜靜地審視太陽和月亮的交接。遠遠望去,有一個身影在沱沱河堤岸上走著,他時不時彎下腰,一隻手提著袋子,另一隻手清理著河流中的垃圾(塑膠袋)等,他就是這裡的河湖志願者新文。
  • 2020年北京市優美河湖評定啟動 可通過「水潤京華」微信公眾號和市...
    原標題:2020年北京市優美河湖評定啟動 可通過「水潤京華」微信公眾號和市水務局官方網站投票  河流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城市生存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保護河流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
  • 一江碧水向東流——東安縣河長制工作紀實
    趙四清 吳光平 何雲飛初冬時節,漫步在東安紫水河畔,但見河面薄霧繚繞,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碧綠的河水向東流淌,載著兩岸的倒影從遠處來,到遠方去,好一幅美不勝收的江南水鄉風光。在永州市東安縣這樣的美景隨處可見,有綠得可愛的湘江,有清得透明的揚江,還有藍得純潔的蘆江……她們像一條條玉帶般鑲嵌在東安大地上。
  • 「詩情畫意」夕陽漁歌月滿西樓,一江綠水向東流
    二、一江綠水向東流七絕 • 水岸人家王振江一江碧水映藍天,兩岸紅芳醉夜眠。七絕•題圖一江綠水向東流丁振生柳岸青峰霽霧幽,春江綠水蕩輕舟。七絕•題一江綠水向東流(新韻)胡安沁春風送暖萬花稠,鴻雁馳翔志不休。
  • 一江碧水向東流——廣西全力構建珠江上遊生態屏障
    新華社南寧9月9日電 題:一江碧水向東流——廣西全力構建珠江上遊生態屏障  新華社記者夏軍  今年8月,西江幹流紅水河上遊廣西天峨縣監測斷面顯示,河流水質達Ⅱ類標準。碧水滔滔向東流,匯入西江再至珠江。目前西江流域廣西境內40個監測斷面有36個達到Ⅱ類標準。
  • 張敬華:為「一江碧水向東流」作出南京貢獻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最新指示要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重點、緊抓不放,以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的過硬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福祉。
  • 【美麗中國長江行】為了一江碧水向東流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加快實施了一批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只為了給長江下遊人們送去一江碧水。騰出河灘 立即迎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今年4月初,長江江津龍門灘段,一群在江岸邊低空飛翔的「鴨子」吸引了正在這裡採風的《江津日報》副總編輯袁孝椿。袁孝椿和同事們立即用相機拍下了這些美麗的身影。
  • 水潤京華六十年!密雲水庫依然是北京「大水缸」
    京城東北,燕山南麓,群山黛綠間,有一灣碧水。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1960年9月1日竣工至今,這裡就一直擔負著「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續滋潤京城六十載。於是,國家先後調整水庫供水方案,從最初向京、津、冀全面供水,到後來停止向河北、天津供水,再轉為主要擔負向北京城市生活供水的重任,坊間經常流傳著一個說法:「北京城裡三杯水,兩杯來自密雲水庫」,密雲水庫被稱為北京的「大水缸」。人努力,天卻不幫忙。從1999年開始,華北地區進入乾旱期,密雲水庫蓄水明顯入不敷出了。
  • (新華全媒頭條·精讀)確保「中華水塔」碧水東流——中國三江源...
    新華社西寧9月13日電題:確保「中華水塔」碧水東流——中國三江源生態保護報告新華社記者江時強、陳凱、李亞光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高山群嶺聳竦,冰川溼地綿延。
  • 私藏在兩省三縣交界處的「秘境之地」,碧水丹山,醉美寶泉!
    風和日麗,帶著久違的心情來到位於兩省(河南、山西)三縣(輝縣、修武、陵川)交界處的輝縣市薄壁鎮寶泉旅遊度假風景區,曾多次來到過這裡,卻擋不住我執著的腳步,為了在目睹它那碧水丹山,我又一次來到這裡。遊龍峽蜿蜒迂迴,山崖瑰麗,碧水橫溢,原始山水之精品畫廊。選擇來這裡旅行的遊客還真不少,景區內有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的擺設物件,有年輕人喜歡的刺激娛樂項目,有中年喜歡的綠水青山,還有適合老年人避暑度假的民宿、農家飯。
  • 【一鏡到底H5】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修復啟示錄
    【一鏡到底H5】一江碧水向東流——長江馬鞍山段生態修復啟示錄 中安在線   2019-12-31 15:23:00   來源:中安在線    編輯:王騰飛
  • 張家口草原天路沽源段:九星連珠旅遊格局(六)水潤京華
    以九龍泉白河源生態休閒體驗為主題的水潤京華景區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清澈甘潤的泉水長流不息,從山澗潺潺溢出,聚為一泓,汩汩南下,經雲州,入密雲,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飲用水源。2001年白河流域被國家列入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項目。白河與黑河匯成潮白河,注入密雲水庫,滋養了中國的心臟地帶。
  • 東六環改造工程「京華號」刀盤下井
    日前,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東六環改造工程「京華號」刀盤「挺身而起」,在吊裝機械臂的牽引下,從組裝場地緩緩移至始發井井口並成功下井,準確降落在預定位置。「京華號」盾構機刀盤位於盾構機的最前部,用於切削土體和硬巖。
  • 這種花是北京春季最早開放的花卉之一,有「京華第一春」之美譽
    杏花是北京春季裡最早開放的花卉之一,每至三月下旬便悄然盛放。老年間北京人觀賞春色,以杏花為首,故有「京華第一春」之美譽。馮時可詩曰:「塔鈴松鼓中天奏,杏雨槐雲下界流。」而方拱乾的《香山入杏花深處》更富意境:「誰言花事未,紅已雨成村。望欲晚依寺,心憐春閉門。」北京有幾處以杏花命名的風物景觀,多富意境。「杏花春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於九洲景區西北,雍正年間被稱為「杏花村」,以唐代詩人杜牧《清明》詩中的意境造景。
  • 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我市持之以恆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紀實
    近年來,我市切實把抓好長江大保護、打造美麗長江經濟帶擺在突出位置,深入開展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行動,全面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殲滅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傾力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綠色生態屏障。 護一江碧水, 江邊居民「推窗即景」 一碧江水,兩岸蔥蘢。
  • 引灤入津,碧水南流鑄豐碑
    碑下,清澈的河水譁譁東流,似乎在向人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詳細報導——引灤入津,碧水南流鑄豐碑■中國國防報記者 侯 磊百年津城,海河起點三岔河口,「盼水母親」主題雕塑高高聳立。碑下,清澈的河水譁譁東流,似乎在向人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立下軍令狀,駐津官兵爭當排頭兵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京、津、冀遭遇嚴重乾旱,用水緊張使工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海河成為天津人民賴以生存的「蓄水池」。而歷史上,海潮倒灌對海河造成汙染:泡茶,是苦的;熬粥,是鹹的。「天津一大怪,自來水醃鹹菜」,成了這座城市的用水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