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雲南茶樹起源地,驚豔世界的茶之始祖茶樹王

2020-12-21 芷韻茶話趣談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古茶樹有74株,其中有32株在雲南。而在雲南的數十個縣境之中,都有發現樹齡百年以上,處於野生狀態的喬木型大葉種茶樹。這些古茶樹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和過渡型。它們根深葉茂,領先豐沛的地力,形成了良好的生態,是普洱茶之珍,也是中國茶葉之根。

鎮沅千家寨茶樹王

鎮沅千家寨的千年茶樹王,距今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茶樹。也就是說,公元前7世紀,春秋五霸在中原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的時候,這棵茶樹就已經破土而出,默默生長了。這裡的野生大茶樹群落位於鎮沅九甲鄉千家寨的原始森林之中,這片森林處於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茶樹群落有300公頃,地處於保護區北端10公裡的哀牢山主脈西則,南臨海拔3169米的大磨巖主峰。

位於海拔2450的千家寨1號古茶樹,高度達到25.6米,樹幅22米,樹幹直徑1.2米,最低分枝高3.6米。2號古茶樹高19.5米,樹幅16.5米,最低分枝高10米。結合千家寨古茶樹的地理緯度,海拔高度,光溫水溼等資源條件,進行類推測算,1號古茶樹的樹齡約2700年,2號古茶樹的樹齡約2500年,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樹。它們的存在對於茶樹原產地,茶樹遺傳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勐海巴達茶樹王

巴達茶樹王位於勐海城西58公裡的巴達茶山,也叫做賀松茶山。這裡是瀾滄江南一座重要的古老茶山,這裡是茶葉的重要原產地,也是勐海縣野生茶的主要生長地。這棵古茶樹高達30米,號稱「茶樹巨無霸」,樹齡1700多年。1967年,巴達茶樹王的上部被風吹斷,只留下14.7米的樹高,即便如此它也是勐海野生茶中祖母級的代表。

巴達茶山常年雲霧繚繞,雨量豐沛,近兩萬畝交錯生長的新舊茶園在演繹著茶山歷史,野生茶樹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是這裡的兩大資源,在原始森林中野生茶樹群落集中分布,約有6000畝,茶樹多為大葉種。《中國茶經.茶史編》對巴達古茶樹有詳盡的記載:生長於勐海巴達鄉賀松寨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樹齡1700年,巴達茶樹王,植株木型,樹高14.7米,主幹直徑0.9米,樹幅8.8米,葉片屬於中葉型,葉型橢圓,色深綠有光澤,葉長11釐米,寬6-7釐米,葉脈7-8對,鋸齒28對,葉間距離5釐米左右。葉姿上斜,葉柄較細,芽葉無毛,花朵呈黃白色,直徑5.8-7.7釐米,花瓣11-14片,柱頭5裂,萼片無毛。茶果呈梅花型,果皮厚,種子近球形,枝幹灰白,生長勢強。

人們對於巴達茶樹的崇拜就像出崇敬神靈一般,大有「不看巴達茶樹王,枉把巴達茶山訪」之意。而現在的巴達茶山已經建成了優質的生態茶生產基地,近兩萬畝新舊茶園交錯生長,的產量在400噸左右,名優茶玉丁香,女兒環更是名揚四海的極品茶。

瀾滄邦崴茶樹王

邦崴茶樹王位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富東鄉邦威村旁海拔1880米的山坡上,樹高12米,樹幅7.8米,樹姿雄偉壯觀,是典型的喬木型大茶樹。樹幹基部靠近地面處直徑1.8米,離地40釐米處直徑1.56米。離地1.8米處分出13枝支杆,直徑9-31釐米不等,這些粗大的枝幹構成了龐大的樹體骨架,有些枝幹還有互相嵌合,形成了連枝幹。在距離主幹2米處,有一段長3.7米,直徑24釐米的側根露出地面,表層土中生長著密集的吸收根群。如果沒有這樣強大的根系支撐樹體和吸收養分,很難想像大茶樹可以活到今天。

邦崴村原本為拉祜族聚居地,現為漢族和拉祜族雜居村。民族社會學界認為拉祜族源自古代羌人系統,3-10世紀由青藏高原陸續遷入雲南,逐步定居下來,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在沒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情況下,邦崴古茶樹的樹齡只能根據拉祜人的發展淵源,比照其他大茶樹的樹幹標本進行分析推斷。20世紀50年代初,雲南省茶葉試驗場曾經鋸開一棵直徑60釐米的大茶樹樹幹橫斷面標本,根據標本現實的年輪紋路,樹幹半徑1毫米為1年,據此推算樹幹基部直徑1.8米的邦崴大茶樹的樹齡,再加上該茶樹生長在1880米的高海拔地帶,經過長期的採摘,所以推斷邦崴大茶樹的樹齡為900-1000年。

邦崴大茶樹為茶樹原產於我 國這一科學論斷提供了有力證據,它的植物學特徵和現代栽培茶樹相似,並且有一般栽培茶樹的化學成分,據此認定邦崴大茶樹為栽培型茶樹

雲南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很適合茶樹的生長,也是好茶的聚集地。

相關焦點

  • 探訪雲南茶樹起源地,驚豔世界的茶之始祖茶樹王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古茶樹有74株,其中有32株在雲南。而在雲南的數十個縣境之中,都有發現樹齡百年以上,處於野生狀態的喬木型大葉種茶樹。這些古茶樹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和過渡型。它們根深葉茂,領先豐沛的地力,形成了良好的生態,是普洱茶之珍,也是中國茶葉之根。
  • 第一株榮登中國郵票的古茶樹——邦崴茶王
    據相關數據表示,該株茶王樹樹高11.8米,樹幅9.0米乘以8.2米,根頸處幹徑約114釐米,最低分枝樹枝高0.7米,分枝比較密集。 一、「邦崴茶王樹」到底屬於什麼類型的古茶樹? 雲南始為世界茶源起源地,更是普洱茶、滇紅茶原產地的重鎮,在瀾滄江流域兩岸至今生長著號稱茶樹基因、品種最全最為密集的茶樹群落,包含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等古茶樹群落,又含有大葉種、中葉種、小葉種等不同葉狀的茶樹植株。這些茶樹植株,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 這株茶樹比秦始王還大1000歲,雲南「千年茶樹王」你都知道哪些?
    錦繡茶王3200年  錦繡茶王位於雲南省鳳慶縣香竹菁,是世界上發現的最粗大古茶樹,它的胸圍——樹幹直徑足有1.84米,8個人才勉強圍得起來,茶樹樹高10.6米,腰圍5.82米,樹齡高達3200年以上,這棵樹成為了中國茶葉界,乃至世界茶界的「一哥」,沒錯,是世界上樹齡最大的古茶樹。
  • 雲南山頭茶:邦崴古茶樹,你不了解的茶王效應
    在雲南山頭茶中,邦崴古茶樹,是眾多茶人繞不開的一個傳奇存在。邦崴茶王樹的存在,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古茶樹,可以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今天,小編就帶茶友們走進:雲南山頭茶之邦崴山頭茶~在雲南山頭茶中,邦崴古茶樹,是眾多茶人繞不開的一個傳奇存在。邦崴茶王樹的存在,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古茶樹,可以說改寫了人類種茶的歷史。
  • 雲南大葉種茶-世界優良茶樹種群
    雲南大葉種茶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其種子是自然雜交的產物。用種子繁殖而成的茶樹,是一個由形形色色形態特徵組成的種群,它在茶樹分類中稱為雲南大葉變種。雲南大葉變種與我國各省普遍栽培的小葉變種和印度栽培的阿薩姆變種,成為茶種植物中的主要變種,是現今世界上栽培的三大主要的茶樹種群。
  • 雲南大葉種茶-世界優良茶樹種群
    雲南大葉種茶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其種子是自然雜交的產物。用種子繁殖而成的茶樹,是一個由形形色色形態特徵組成的種群,它在茶樹分類中稱為雲南大葉變種。雲南大葉變種與我國各省普遍栽培的小葉變種和印度栽培的阿薩姆變種,成為茶種植物中的主要變種,是現今世界上栽培的三大主要的茶樹種群。
  • 了解雲南茶山茶樹的等級劃分,深度學習茶樹與茶品質的關係
    雲南茶山的中的茶樹,由於生長環境的差異,長得並不一樣。但經過這麼幾十年來的發展,茶行業已經把雲南茶山茶樹的等級劃分出來了。其中一個維度是茶樹生長的環境,另一個是看樹形的大小。茶樹生長的環境茶樹等級最高的是森林茶,等級最低的是莊稼茶、地埂茶,中間等級的是臺地茶、茶園茶、家邊茶。森林茶,顧名就是森林裡的茶樹,這種環境的生態非常好,但由於大多數森林茶是被保護對象,產量非常稀少。
  • 為什麼說茶樹起源地不是雲南,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茶樹的起源地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一般在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關於茶樹的起源地,眾說紛紜,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四川說、西南說、雲南說、江浙說、川東鄂西說」五種說法。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西南部指的範圍很大,而且茶喜溼潤,西南的氣候條件也正好符合,所以西南的說法在這兩點上正確率就高的。
  • 探訪世界紅茶起源地,茶樹竟然是枯枝爛葉,原來這才是最好的
    作為世界紅茶起源地,當地正山小種的價格,從最低兩三百元到五六千元不等,這裡的茶葉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我們現在去現場了解一下 。,並且打理得井井有條,九曲溪水從茶園中央緩緩的流過,從這裡開始,我們就進入了茶的世界。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何沛凌)關於古茶樹的起源地,學界曾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如今茶樹原產自中國的說法基本已成為共識,那麼中國古茶樹的起源地又在何處呢?其實,「密碼」就在貴州古茶樹體內。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6月29日,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專家組組長、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接受了多彩貴州網記者的採訪。
  • 關注第三屆勐海茶王節系列報導之二探訪「茶王」人家 揭秘「茶樹王」
    出發前,我曾做了些功課,查閱了南糯山古茶山的有關歷史,期間倍覺該山蘊含著許多的靈氣在裡面,但同時隱約覺得有些文章筆觸太重於說茶論茶,談茶如何醉人,如何留香唇齒之間,如何「佳茗似佳人」,而將這天賜之茶王如何改變或不能改變的與之有親密關係人的因素淡化了,有點見茶不見人之憾。
  • 「茶樹王」800歲,一斤茶曾賣12萬元
    幾乎沒人能準確地描述這一切,只有「茶樹王」,它站在這個海拔600米左右的地方記錄、見證了人們800年來的生活。最近,這株樹齡超過800年的「茶樹王」開摘——好多人支起人字梯邊採邊笑:茶王的茶青這麼好,今年又是一個好茶年。
  • 雲南普洱茶的幾種茶樹類型及原料產地!
    茶樹起源雲南,茶樹種類多樣化中心也在雲南,品種資源豐富為世界之最!那你知道雲南普洱茶是用哪幾種茶樹製作的嗎?其實,製作的茶樹類型有:野生古茶樹、過渡型野生古茶樹、荒山古茶樹、老茶園古茶樹(古樹茶)、臺地茶園茶(有機茶)等幾個主要的茶樹類型。
  • 雲南古茶樹過度開採 保護陷入「死循環」
    中新網普洱5月28日電 (記者 顧一航)2013年春茶季,雲南普洱古樹茶在茶葉市場掀起一陣熱潮。然而,古茶樹保護面臨危機。雲南普洱茶協會副會長於翔2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古茶樹保護陷入逐利開採致減產的「死循環」。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臨滄則是世界茶樹的源生地之一,現存大面積野生茶樹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是古茶樹遺產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區。
  • 全球最古老的三棵古茶樹,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世界茶王舉世無雙
    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雲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以及寮國北部豐沙裡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量十分稀少。世界茶王舉世無雙2001年初,千家寨樹齡2700年的1號古茶王樹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稱號。同年4月,中外專家學者共63人云集鎮沅,參加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雲南省茶葉協會、中共普洱地委、行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
  • 全球最古老的三棵古茶樹,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世界茶王舉世無雙
    而在一些所謂「骨灰級」茶友的標準中,則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古樹茶也叫大樹茶,在以雲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區以及寮國北部豐沙裡省有古樹群落,故而產量十分稀少。世界茶王舉世無雙2001年初,千家寨樹齡2700年的1號古茶王樹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稱號。同年4月,中外專家學者共63人云集鎮沅,參加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雲南省茶葉協會、中共普洱地委、行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
  • 百萬年前古生物茶籽化石,茶樹的起源地,黔西南茶篇
    1980年7月13日,高級農藝師盧其明在碧痕雲頭大山發現的茶籽化石,經初步認定是新生代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百萬年以上的古生物四球茶茶籽化石,證明了晴隆是茶樹的起源地。
  • 梵君說茶|淺談邦崴茶樹樹種
    在雲南所有茶山中,野生型茶樹集中生長的茶區主要有臨滄市雙江縣勐庫大雪山、普洱市鎮沅縣哀牢山,而野生栽培過渡型茶,生長最集中的則是雲南普洱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其實從時間算,邦崴還是個千年古村寨,野生型茶樹據專家考證已有1200多年歷史, 邦崴古樹的知名,主要得益於邦崴村的過渡型茶王樹。相關專家於1991年考察發現了瀾滄邦崴古茶樹是迄今全世界範疇內發現的唯一陳腐的過渡型大茶樹, 這株過渡型的千年古茶樹為研究茶樹的起源、演化、人工的馴化與傳播提供了新的版證據 。
  • 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據茶史考證,最早利用茶的是炎帝神農氏(距今6000~5500年前)。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載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裡的荼就是指茶,意思是能夠以茶解毒。
  • 國家一級評茶師莫榮桂:解開茶源地之謎 貴州古茶樹體內有「密碼」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何沛凌)關於古茶樹的起源地,學界曾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如今茶樹原產自中國的說法基本已成為共識,那麼中國古茶樹的起源地又在何處呢?其實,「密碼」就在貴州古茶樹體內。  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古茶樹群高峰論壇結束後,各界探尋茶之起源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