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中國古代,「藤」是所有藤本植物的統稱,但在很多古代詩文中,一說到藤,往往指的就是紫藤。
紫藤是很有辨別性的木質藤本植物。南朝梁簡文帝有首《詠藤》,說「標春抽曉翠,出霧掛懸花」,就可以肯定是在描述紫藤,因為紫藤的花序是懸垂的,而且它剛開花的時候還沒有葉子,要到花盛開之後才長出嫩葉,正契合於「抽曉翠」的表述。
到了唐代,「紫藤」這個名字更是頻頻出現在詩歌中。大詩人李白寫過一首五言絕句《紫藤樹》:「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流美人。」暮春時節,紫藤的花期已經要結束了,葉子已經密到可以把鳴禽隱藏其中,但仍在開放的花依然散發著芳香,讓美人流連忘返。
古人對藤本植物總有一種偏見,覺得像是趨炎附勢之徒。凌霄就因此被批評得很慘。但對於紫藤,古人卻顯得比較寬容。也許這和它的花色有關,應了「紫氣東來」的吉兆,於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它就成了吉祥的花卉。
紫藤有個姐妹叫多花紫藤,原產日本,但在很多特徵上和紫藤不一樣,最大的區別是莖的纏繞方向正好相反。紫藤的莖是右旋的,而多花紫藤的莖是左旋的。
上海嘉定有個紫藤公園,每年春天公園裡的藤花都會盛開,這些藤都是多花紫藤,而不是中國的紫藤。上學的時候,我們學過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從未見過這麼茂密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