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曲阜位於山東西南部,是中國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曲阜從建城開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據文獻記載,中國遠古的炎帝神農氏自陳徙都曲阜,黃帝自窮桑徙都曲阜,少昊登帝位後亦遷都曲阜。古稱曲阜為「少昊之墟」,今存少昊陵。曲阜魯城東門北有壽丘,為黃帝的出生地。
周武王滅商,封周公旦於曲阜,建為魯國。周成王時,周公派其子伯禽就封於魯,成為魯國的始祖。曲阜作為魯國的都城自伯禽開始,至戰國末年(前256年)為楚所滅,歷經34個君主,延續800餘年。
春秋時代,孔子出生於曲阜。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魯哀公將其故居立為廟,「歲時祭祀」,即今孔廟的前身。魯國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儀之邦,而曲阜則是當時的教育文化中心。
曲阜現有孔廟、孔府和孔林,俗稱「三孔」。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府是孔子後代子孫居住的地方。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
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廟的範本。據文獻記載,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魯哀公把孔子的三間故宅改建成祠廟,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物,「歲時奉祀」。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並封孔子九世孫為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開創了歷代皇帝祭孔的先河。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諡加封,同時擴建他的祠廟,孔廟也就越修越大。歷代皇帝到曲阜,都是在孔廟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 ,歷史上孔子後代繼承人都被稱之為「衍聖公」。孔子後代賜爵始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奉祀孔子。漢永興元年(公元前43年),孔子第十三世孫孔霸被封為關內侯,號「褒成君」,賜食邑800戶,子孫世襲。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六世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子孫世襲。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敕建襲封衍聖公府。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擴建至現存規模。

孔府宴,是吸取了全國各地的烹調技藝而逐步形成的。孔府內眷多是來自全國各地官宦人家的大家閨秀,她們常從娘家帶廚師到孔府來。數百年來孔府宴花樣不斷翻新,流傳至今,成為「魯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府宴分三六九等,單就較高級的兩等來說,其數量之多,佳餚之精美,就令人驚嘆。第一等是招待清朝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宴」,是國宴的規格。一席宴,光餐具就有404件,上菜169道,全是名菜佳餚,如駝蹄、熊掌、猴頭、燕窩、魚翅等。第二等是平時壽日、節日、婚喪、祭日和接待貴賓用的「魚池四大件」和「海參四大件」宴席,種類繁多,奢侈至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