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血君
戰爭動員,是國家採取緊急措施,全國轉入戰時狀態,統一調動人、物、財為戰爭服務,通常包括人員動員、經濟動員和國防宣傳。動員涉及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外交等一切領域,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有決定性影響。
戰爭動員能力最強有哪些國家?二戰中,義大利、德國和日本戰爭動員能力就很強,學生從軍,婦女參戰。但是,隨著戰爭推移,兵員出現不足,畢竟國力有限。這時,蘇聯爆發強大的動員力量。
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德國50萬士兵傷亡或失蹤,蘇聯350萬士兵傷亡,是近代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死亡人數最多的包圍戰,沒有卓有成效的動員和思想鼓動根本無法完成。
海灣戰爭,美國也完成一次高速集結、多兵種合成的經典戰爭動員。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多國部隊共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噸,發射298枚戰斧巡航飛彈和36枚空射巡航飛彈,海灣戰爭展示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如果再爆發戰爭,哪些國家的戰爭動員能力強?最近一期的法國報紙《費加羅報》列出前十名的國家是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其中位列第二的是伊朗,第三是以色列。
報紙認為,伊朗特殊的國情使得國防動員強悍,實際上,伊朗就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宗教信仰深入民心,一直處於備戰狀態。而最重要的是,伊朗的民兵組織「巴斯基」無處不在人數眾多。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巴斯基民兵組成。正規軍50萬人,革命衛隊12萬人,巴斯基民兵平時40萬人,戰爭時可動員至100萬人,也有伊朗官員稱可動員1100萬人。一個8000萬的國家,這一點是很強大的。
以色列的建國史是一部戰爭史。1959年,以色列頒布兵役法,正式實行「全民皆兵、迅速動員」的國防體制。以常備軍為骨幹、以預備役為主體,同建同用。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突然爆發,以色列超限度動員40餘萬人,接近全國人口總數的13%。在動員令發布52小時內,所有預備役部隊完成動員並投入戰鬥。
假如戰爭爆發,你會積極報名上戰場嗎?最近,不少網站發出類似調查。是的,我們已經和平太久,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戰爭來臨,大家思想動態怎麼樣?
《費加羅報》給出的答案是我們的動員能力是最強大的。我們有13億人口,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常備軍力世界前列,我們還有千萬量級的預備役人員,現在,預備役也納入軍事序列,足見國家重視,預備役退役老兵拿起槍就能戰鬥,這支規模世界第一的武裝力量又是衛國的鐵血之師。
第二,體制起到決定作用。就拿這次對付疫情來講,一聲令下排山倒海,全民參與嚴防死守,在世界上無可比擬。最後,我們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傳統,我們不欺凌別人,也從來不怕戰爭。應該說,《費加羅報》給出正確答案,第一實至名歸。(文中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