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油制吐司或流入大陸 或利好品牌食用油企業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冒充食用油利潤奇高 下遊企業想檢驗溯源依然艱難

  上海福喜事件尚未水落石出,臺灣地溝油事件又再度引爆食品安全風波,目前已波及1247家企業,其中不乏味全、85度C、美心、大家樂等知名品牌。

  有內地食用油企業人士透露,地溝油冒充食用油利潤奇高,而且下遊企業想檢驗溯源依然艱難,而此事件會進一步利好信譽度高的油類品牌。

  文/表 記者塗端玉、張毓

  近日,中國臺灣地區知名企業強冠股份被爆收購大量劣質油用於生產「全統香豬油」,銷售給多家下遊用戶用以生產食品。據相關部門前晚統計,強冠公司生產及代工的劣質豬油,共出貨給235家企業,製品再流向1012家下遊企業,共波及1247家企業208項產品,味全、85度C、奇美、美心、大家樂、星巴克、7-11等眾多知名品牌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問題油制吐司或流入大陸

  國家質檢總局6日曾公告表示,經檢驗檢疫機構初步核查,中國大陸地區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該局要求各地全面排查以往進口記錄。

  昨日本報記者聯繫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其回復稱,目前正在關注此事進展,暫無內容發布,已要求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管。消費者發現不合格產品可撥打12331熱線進行投訴舉報。

  不過,昨日有最新報導稱,臺灣桃園縣衛生局查出上泓食品行3月從強冠購入「全統香豬油」,製成香蒜焗吐司、香蒜脆片、香蒜片酥和奶油條等約5188箱,而溢旺貿易自今年5月起向上泓進貨香蒜吐司610箱(每箱12包),分別賣給臺灣16家、大陸1家商家。目前國家質檢總局尚未就上述情況發表公開回應。

  在中國港澳地區,問題油的影響範圍也不小。繼香港美心集團承認曾採購強冠豬油製作菠蘿包外,香港快餐集團大家樂9日表示,公司的一家食品供應商提供的精煉豬油曾使用臺灣「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劣質豬油製作西式醬汁供香港分店使用。另據澳門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統計,截至7日上午,受強冠問題油影響的商家已超過20家,晃記餅店等中招。

  調查:食用油溯源依然難

  「很難估算臺灣地溝油成本,其可能論斤收,也可能論桶收,便宜的甚至幾塊錢,貴的可能幾十塊。」昨日某食用油企業一位有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地溝油利潤奇高。」

  其同時透露,食用油供應商還處於「靠自覺」的階段,下遊企業很難有設備技術可檢驗出其原材料究竟使用的是什麼,最多檢測發現其各類成分大概佔比,而結果合格不等於原料安全,因為即使是使用劣質豬油作為原料的問題油,光論結果也可能矇混過關。「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這一類比較純的油還好檢測一點,調和油的檢測難度更高。」

  據臺灣方面昨天公布的檢驗報告,強冠公司問題豬油的酸價、總極性物質、苯並芘(致癌物)等指標都在正常範圍,這也顯示對地溝油的檢測和管控非常困難。

  「短期不見得起效果,但長遠會利好一二線品牌的食用油企業,因為此事件又算再一次對公眾進行了一次食用油科普教育,無論零售終端還是餐飲、食品企業,都會更趨向於選擇品牌信譽度高的油類品種。」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但他也表示,此事件倒不見得會導致大陸出口臺灣地區的食用油增多。「總體來說,我們還是鮮有油脂出口,供需關係很難改變。」其預估,未來餐館或會加速提高使用原料透明度,「現在已經有部分企業在收銀臺或入門處位置張貼今日使用的米、油、肉從何處採購,這招對於讓消費者吃得安心還是很有用的,而且將原料供應商更多地曝光在公眾面前,也可促使其愛惜聲譽。」

  臺灣南部屏東、高雄等地有人以回收的潲水油等廢油,混雜製成食用油、飼料販售

  下遊企業生產銷售,流向更多企業,例如:美心集團使用強冠豬油每天製作約9000個菠蘿包,其中85%供應香港全線美心西餅店、7-11便利店,還有15%供給香港東海堂、星巴克特色店及部分商場、餐廳等。

  強冠採購上述劣質食用油,混製成「全統香豬油」販售

  經銷商和加工製造企業購入「強冠」豬油,例如:

  1.香港有四家企業曾購入,其中包括美心的供貨商都會食品公司。

  2.味全公司有12項產品使用問題油品,包括豬肉酥、肉鬆、肉醬等。

  相關企業回應

  香港美心集團

  8日在官網聲明,美心品牌及東海堂品牌月餅均不含豬油,除了曾用於製作菠蘿包外,集團旗下於中國香港之食肆餐廳及其他產品均沒有使用「強冠」豬油,集團旗下於中國內地之分店亦沒有使用該豬油。該集團於2011年8月起購入強冠豬油產品,於今年9月5日已停用並回收所有菠蘿包。美心集團位於廣州的餐廳美心閣昨日回應稱,店內菜式很少用到豬油。

  大家樂

  9日表示,公司的一家食品供應商提供的精煉豬油曾使用臺灣「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劣質豬油製作西式醬汁供香港分店使用。大家樂華南公司公共關係部昨日對記者表示,廣州分店使用的豬油品牌來自山東、河南,均符合國家標準,且用量不大,並沒從臺灣地區、香港地區進口過。

  味全

  8日發表聲明稱,未發現有使用臺灣地區的油脂。該公司與臺灣味全雖同屬於頂新集團一員,但在原料採購、生產經營皆為獨立管理系統。

相關焦點

  • 臺灣地溝油麵包流入大陸 曾獲譽好吃到流淚
    9月9日,澎湃新聞從臺灣桃園縣衛生局官網獲悉,該衛生局9月8日追查地溝油產品流向時發現,溢旺貿易委託生產的「香蒜吐司」使用了問題油。這批吐司部分已流入市場,其中一家經銷商來自大陸,但衛生局尚未透露該經銷商的名稱,也未透露該經銷商的採購量。據桃園縣衛生局介紹,他們是接到了彰化縣衛生局的通知後進行追查的。
  • 臺地溝油制香蒜吐司流入大陸 曾被贊「好吃到流淚」
    核心提示:臺灣桃園縣衛生局9月8日追查地溝油產品流向時發現,溢旺貿易委託生產的「香蒜吐司」使用了問題油。這批吐司部分已流入市場,其中一家經銷商來自大陸。據悉,自5月開始,溢旺貿易共進貨「香蒜吐司」610箱,約11700公斤。   臺灣「地溝油」事件正在蔓延發酵。
  • 味全、85℃等名企捲入臺灣地溝油案 產品流入內地
    而最近兩天在臺灣,這些上不得臺面的「地溝油」卻和味全、85度C等知名品牌聯繫在了一起。臺灣地區警方調查發現,臺灣屏東縣一家工廠生產、售賣地溝油已超過1年,這些地溝油被當地知名油品企業加工成食用油出售,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噸的劣質油品流入到了全臺灣地區,受到影響的企業有超過200家。此次地溝油事件影響多大?哪些產品可能受到汙染?
  • 廈門檢疫局:味全及盛香珍品牌食品使用臺灣問題油
    記者9日從廈門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經過排查,廈門檢驗檢疫局共發現廈門口岸進口涉使用臺灣地溝油(臺灣稱餿水油)產品兩個品牌,4.9噸食品,已全部要求進口商召回。  據介紹,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廈門口岸未進口強冠企業問題油品「全統香豬油」。
  • 臺灣地溝油調料或流入廣州火鍋店 從臺灣進口的
    記者隨後致電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乳製品以及果汁,沒有使用原料油,他們的原料都沒有從臺灣進口,臺灣地區生產的這些產品也並未正式進口到大陸。  而在調料區域,記者見到的大多是大陸產調味料,並沒有見到臺灣產的調料。隨後記者詢問了工作人員,他們表示,小零食中倒是有不少臺灣產的,但記者走訪發現,並沒有盛香珍等品牌的。
  • 香港大家樂也捲入臺灣「地溝油」
    南都記者昨日採訪廣州多家美心西餅店,店員稱內地分店的菠蘿包及所有其他產品均未使用臺灣問題油。    另據新華社報導,昨日又有一家香港食品企業捲入臺灣「餿水油」事件。餐飲企業大家樂集團9日表示,公司的一家供應商此前曾使用臺灣「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豬油製作精煉豬油供給大家樂使用。
  • 臺灣地溝油調料或流入廣州火鍋店 從臺灣進口
    經檢驗檢疫機構初步核查,大陸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   大型超市未見涉事產品   記者在大型超市走訪,並沒有發現諸如盛香珍等品牌的產品,不過,在南方醫院對面的永旺超市的冷藏區內,記者發現了味全集團旗下的多款飲品,包括味全優酪乳、味全乳酸菌、味全每日C及貝納頌咖啡等,上面產地標註的是杭州,並非臺灣生產。
  • 味全、85度C涉臺灣「地溝油」事件 大陸網購渠道依舊有售
    近日,臺灣地溝油事件正引起公眾廣泛關注。雖然發生在中國臺灣,但由於其中涉及已經進入大陸市場的兩個知名品牌味全、85度C,因而也引起大陸部分消費者的恐慌。根據臺灣地區警方調查發現,在屏東、高雄的地下工廠,其使用各種回收廢油混雜煉製,冒充食用油銷售,目前已有超過200噸的劣質油品流入了全臺灣地區。令臺灣警方驚訝的是,這些問題油品被臺灣地區知名油品企業強冠食品有限公司大量收購,用於生產自家的食用油產品。強冠使用問題油品生產的「全桶香豬油」已經超過51000多桶,從今年2月至今,已賣出超過48000桶。
  • 地溝油波及臺灣千家企業 味全、香港星巴克等捲入
    4日,臺灣地區又爆發一起地溝油事件,已查明有超過800噸劣質油品流入臺灣及港澳地區,200餘家企業受影響,其中不乏味全、臺糖、85度C等知名品牌。  味全12個產品受到影響  根據臺灣警方透露,他們在屏東、高雄發現經營劣質油品的地下工廠,以每公斤12元到20元新臺幣(約合為2.5元到4.1元人民幣)的價格非法收取食品回收油,和俗稱「地溝油」的餿水油、皮革廠廢棄皮脂油等摻混後,製成劣質食用油。這些問題油被臺灣地區知名油品企業強冠公司大量收購,用於生產食用油產品。
  • 味全85度C等捲入臺灣餿水油案
    根據臺灣地區警方調查發現,在屏東、高雄的地下工廠,其使用各種回收廢油混雜煉製,冒充食用油銷售,目前已有超過200噸的劣質油品流入了全臺灣地區。  最受關注的是,這些問題油品被臺灣地區知名油品企業強冠食品有限公司大量收購,用於生產自家的食用油產品。
  • 85度C:大陸門店未用臺灣地溝油
    福州市華屏路上的一家85度C門店,顧客仍不少關注理由9月初,臺灣警方查獲一起用「地溝油」及豬皮內臟下腳料等製成食用油案件,已有200噸流入臺灣市場。臺灣「強冠企業」也收購此問題油,以約3∶1的比例製成「全統香豬油」,賣給臺灣多家知名食品企業,包括85度C、味全等品牌。85度C的麵包糕點有沒有用「全統香豬油」味全的飲品醬料還敢不敢買?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發現,85度C在福州有多家門店,味全公司的飲品、醬料在福州各大超市均有售賣。那麼,這些涉事企業的產品,在福州是否也被「地溝油」汙染?市民呼籲我省有關部門抓緊排查。
  • 味全、85度C大陸發聲澄清:產品未用臺灣油
    近日,臺灣「地溝油」事件持續發酵,問題產品已波及臺灣全島,諸如盛香珍、味王、好帝一、陸仕、欣冠、奇美、味全、祥有味、品高、憶霖、犁記等眾多知名企業、百年老店赫然在列,其中大量涉事產品已下架銷毀。而盛香珍等旗下品牌更是大陸遊客喜愛的伴手禮,網上也有不少專門銷售代購臺灣食品的店家,「已經聽說此事,相關機構也正在調查此事,但具體情況我們也不清楚。」安邦東道食品表示店內產品還未下架,如果現在下單,他們依舊會按時在第二天發貨。
  • 香港大家樂捲入臺灣地溝油 內地下架8700件食品
    南都訊 記者吳璇 霍瑤 高遠 蔣生 臺灣「地溝油」事件持續發酵,目前已波及港澳。不過經國家質檢總局初步核查,內地並沒有進口「全統香豬油」。  美心西餅在香港出售的菠蘿包被證實使用了臺灣問題食用油,目前已全部下架。
  • 上海:下架8700件涉臺「地溝油」問題食品_臺灣地溝油市場調研_市場...
      臺灣地區發生「地溝油」事件,並跟味全、85度C等知名品牌聯繫在了一起。記者昨天獲悉,上海市食藥監局發現並下架「問題食品」約8700件(袋)。本市食藥監部門表示,要求相關企業切實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如銷售涉及臺灣食品必須提供合格證明,違者將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 海口本地品牌食用油重量作假 5升調和油少1斤多
    同樣是食用調和油,同樣標稱淨含量為5升,不同品牌的食用調和油實際重量竟相差1斤多是何原因?市民質疑目前海南市場銷售的部分品牌食用油存在缺斤短兩現象,連日來,商報記者對海口市場調查發現,海南食用油市場確實存在著缺斤短兩、利用子虛烏有的名號往臉上貼金誤導消費者等現象。
  • 質檢總局:2013年以來大陸未從臺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7日訊 (記者 段丹峰)最近臺灣再次爆發了問題香豬油的食品安全事件,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範麗青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此作出回應稱,大陸質檢部門極為重視,並已暫停臺灣「正義公司」其他食用油品的進口。此前,國家質檢總局也發布公告稱2013年以來大陸方面未從臺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
  • 【CZT·城記】淘寶代購臺灣美食?當心地溝油
    舌尖上的安全近年來越發受到關注,地溝油則成為百姓談之色變的食品安全威脅。根據臺灣地區警方透露,案件最早引發關注,是因為他們在屏東、高雄地區發現經營劣質油品的地下工廠,以每公斤12元到20元新臺幣,約合為2.5元到4.1元人民幣的價格非法收取食品回收油,和俗稱「地溝油」的餿水油、皮革廠廢棄皮脂油和禽畜屠宰場的皮肉下腳料等廢棄物,加以混摻、燃煮後製成劣質食用油品。
  • 臺灣地溝油食品已流入大陸市場,有三成尚未召回仍在流通
    臺灣地溝油食品已流入大陸市場,有三成尚未召回仍在流通 澎湃新聞記者 吳恆 2014-09-11 15:53 來源:澎湃新聞
  • 金龍魚"問題油"事件調查:誰在製造問題油?
    目前,雖然「問題油」已經下架,但縈繞在消費者心中的疑問仍未能解開。「問題油」背後的色澤和煙點項目為何不合格?「問題油」生產、流通環節到底誰之過?記者日前就此進行了調查。金龍魚被曝出現「問題油」春節臨近,食用油「黃麴黴素」風波未平,「色澤煙點」風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