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市

2021-01-20 新華社客戶端

秋風起,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大群遷徙候鳥過境,勺嘴鷸、小青腳鷸、黑腹濱鷸等近百種數十萬隻候鳥飛抵海濱溼地。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 編輯顧佳贇

鹽城大豐麋鹿保護區——天地舞臺(孫華金/攝)

灘涂遼闊,萬鳥翔集。

進入9月,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大群遷徙候鳥過境,勺嘴鷸、小青腳鷸、黑腹濱鷸等近百種數十萬隻候鳥飛抵海濱溼地。10月中下旬,以丹頂鶴、灰鶴為主的越冬候鳥「先期部隊」也將抵達。

鹽城一年中最美時刻即將來臨。

生態是鹽城最大的資源和優勢。近年來,鹽城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在放大黃海溼地世遺效應上創造新價值。同時,抓住「一帶一路」交匯點發展機遇,更加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協同發展,秉承「生態外交」理念,推動建設環黃海生態經濟圈,促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品質」同步發展,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鹽城答卷。

「作為全省地域面積最廣、人口第二的蘇北大市,鹽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對人民的敬畏之心,負重拼搏,持續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一茬人的歷史責任。」2020年8月,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鹽城,向海而生,城因鹽興,鹽由海生。

集森林、溼地、海洋三大生態系統於一身,黃海的雄渾氣魄與星羅棋布的湖蕩靈氣交相輝映。582公裡的海岸線面朝大海向陽生長,海域面積佔全省的48%,是名副其實的「東方溼地之都」。

黃海溼地2019年7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國第14處、江蘇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全國濱海溼地類世界自然遺產空白。以綠色生態為優勢的鹽城,從此正式擁有了一張世界級的城市「名片」。

成功「申遺」一年多來,鹽城出臺了《鹽城黃海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及可持續發展三年行動綱要(2019~2021)》,致力於把鹽城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本。

從G15高速鹽城北出口沿開放大道向北眺望,綠樹亭亭,草地青青,商住樓規劃井然有序,勾勒出簡潔優美的天際線。

亭湖段生態廊道建設是鹽城市區打造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的一個縮影。這條「綠色項圈」,是鹽城為城市「添綠留白」的重要舉措。

2020年,《鹽城市區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方案》發布,鹽城啟動建設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計劃用3年時間,在市區3條高速公路圍合而成的84公裡高速圈道路兩側,建設面積230平方公裡的綠廊,與先期實施的通榆河生態景觀廊道一併組成主城「中」字型生態廊道空間格局。

「生態廊道是一種景觀生態系統空間類型,是構建區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過濾汙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沙、調控洪水等多種功能。」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徐增產告訴本刊記者,「通過生態廊道的建設,可有效構建市區生態保護屏障,為城市的發展劃定邊界,避免城市的無序擴張。」

2019年1月29日,鹽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掛牌成立。

市委市政府對新組建的工作部門提出的要求是:秉承新的治理理念不斷優化調整鹽城的生態格局,治理方法實現從工程治理到生態協同治理的轉變,將保護生態當做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

江蘇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在鹽城境內;鹽城劃定10大類53個生態空間保護區域,佔全市國土面積26.23%,其中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1376.56平方公裡,生態空間管控區域2707.21平方公裡,扣除重疊區域總面積為4070.83平方公裡,全省面積最大。

保護區外,城市「含綠量」也不斷提升:建設南海公園、改擴建人民公園、提升改造東亭湖公園等6個綜合公園,建設鹽龍體育公園、鹽城溼地公園以及串場河、新洋港等一批景觀廊道……2020年5月,江蘇鹽城大縱湖國家溼地公園獲批,鹽城向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又邁進一步。

2017年以來,全市新造成片林51.8萬畝、改造提升現有林62萬畝,林木覆蓋率提升到27.8%,造林總量全省第一。全市建成森林小鎮40個、森林村莊330個,建成林業專業村89個。

生態經濟 「雙面繡」

在東臺沿海灘涂綜合開發先導區內,幾百臺大型風車迎著海風起舞——這是國內最大的灘涂地面光伏電站,上層為風力發電、中間是太陽能發電、下層進行水面養殖,實現了灘涂資源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

以「風光漁」互補產業為基礎,東臺片區探索建設沿海灘涂綜合開發先導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形成了循環經濟、高效養殖、生態科普旅遊特色示範區。

鹽城擁有全省56%的海岸線、70%的灘涂面積,海上風電規劃容量822萬千瓦,佔全國規劃容量的11%、全省規劃容量的56%。

面對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鹽城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添綠、調綠、變綠」,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

2018年以來,鹽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支持智能高端發展,打造綠色發展引領區,建立起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

鹽城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迅速做大做強。2019年新能源產業開票銷售突破500億元,連續3年舉辦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已經成為新的城市地標產業。

「這裡主要生產4兆瓦和5兆瓦兩種機型,風機核心部件基本實現遠景自主研發,目前工廠每月可以生產22臺。」在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遠景能源有限公司,企業生產車間負責人向本刊記者介紹。

遠景能源是鹽城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和地標產業的一個縮影。

「產業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造長三角北翼產業高地。主導產業要推動集群化發展。圍繞汽車、鋼鐵、新能源和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百億級龍頭企業。」7月31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市委七屆十次全會上指出。

產業轉型升級,不僅為鹽城增添發展動力,更在釋放綠色發展紅利。

2019年1月9日,江蘇國新新能源乘用車有限公司年產7萬輛碳纖維輕量化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式獲江蘇省發改委核准,國新新能源成為鹽城首家獲批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的企業。

「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推動鹽城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鹽城國投集團董事長戴同彬說。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英銳6英寸晶圓流片項目生產車間內,幾百臺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高速運轉……「6英寸晶圓流片項目具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新速度快等特點,每年可產晶片60萬片,預計年銷售10億元、利稅1億元。」英銳項目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

在聚焦循環經濟、綠色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的支持引導下,2019年鹽城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79戶,累計達1177戶,成為蘇北首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000家的設區市;建立市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827家,542家企業進入省高企培育庫。

鹽城東臺條子泥黑臉琵鷺(孫華金/攝)

攻堅環境治理

2020年5月13日,由中交上航局承建的鹽城市區第Ⅲ防洪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子項——串場河生態修復溼地公園正式開工。

串場河,蘇中-蘇北沿海歷史上著名的人工運河,是鹽城的母親河。串場河生態修復溼地公園是鹽城首個功能性生態公園,這是鹽城將水治理與旅遊結合的一次探索,建成後將呈現出一個別有風情的串場河新景區。

「百河之城」鹽城,地處淮河入海尾閭、裡下河腹部水網地區,素有「洪水走廊」「鍋底窪」之稱,易受洪、澇、旱、漬、臺潮等多種自然災害襲擊。

幾十年來,鹽城先後掀起多次較大規模的治水高潮。平地開挖蘇北灌溉總渠、拓浚「四大港」、修建擋潮閘、加固沿海堤防、建成通榆河以及淮河入海水道、構建城市防洪體系……從而抗禦了多次颱風高潮襲擊和特大乾旱,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水旱災害損失。

在長期與水的「磨合」中,鹽城市目前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水行政執法體系和水法規體系。

2017年,中央發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號令。

鹽城市在江蘇省率先實行「河長+警長」雙長並舉模式。從市級到村級,全市8369名河長和1154名警長上崗履職,「一把手」抓「一把手」,層層織密壓實河湖責任鏈,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面、獨特生動」的護河大網。

「河長+警長」全面整治水生態環境,突出河道垃圾清理、工業企業排汙、農業面源汙染、港口碼頭和船舶汙染防治等重點,綜合施策、源頭治理,整體發力,不斷提升水環境質量,改善河湖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鹽城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在推進黑臭水體治理。鹽城市長曹路寶在市委七屆十次會議上表示: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做好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力爭2020年年底全市重點斷面水質全部達Ⅲ類。

與此同時,鹽城市委市政府在大氣汙染防治和土壤、「危廢」等汙染防治層面繼續發力。

在全國首家引進危險廢物剛性填埋和廢鹽綜合利用新技術,鹽城成為全國第一個廢鹽處置先行先試的地級市。目前,鹽城市危險廢物處置、綜合利用規模分別提升到22.9萬噸/年、31.66萬噸/年,該市危險廢物處置已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協同發展,生態外交

在範公堤組團中的鹽城高鐵樞紐西廣場,本刊記者看到一派熱鬧的建設場面。

「範公堤組團城市設計方案」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裡,建設中的鹽城高鐵站就在區域內。「這個設計方案強調站城一體、兩岸融合和城市雙修等理念,目標將高鐵周邊區域打造成為城市『活力之核、動力之源、魅力之窗』。」鹽城市交投集團副總經理楊成樓告訴本刊記者,「規劃通過一河兩翼、多片聯動的整體布局,實現產業功能互動,兩岸一體發展;通過三維立體的城市布局,實現樞紐以及周邊區域便捷高效的全天候立體換乘;通過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等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重塑城市『水綠空間』」。

鹽城到上海的高鐵預計2020年底通車運營。作為鹽城接軌上海、深耕長三角的重要紐帶,範公堤組團從規劃到建設過程一直受到鹽城市民廣泛關注。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速,鹽通高鐵『溢出效應』和世界遺產『品牌效應』疊加賦能,時空格局發生了巨大變革。」7月31日,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市委七屆十次全會上指出。

在鹽城大豐的豐收大地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區蔬菜工廠,記者看到工人們正通過遠程控制作業,農業工廠充滿科技感;作為大豐先進位造業生產基地,啟航未來智能終端產業園16萬平方米廠房全部建成,已入駐18家智能製造企業;中國風電葉片出口三大基本港口之一的大豐港,與上海港合資設立貨櫃碼頭公司內裝卸作業十分繁忙,「滬豐通」通關模式已經實現……以大豐為代表,鹽城的沿海縣區正在將「空間大」的資源稟賦變成「發展強」的現實優勢。

大豐的地理位置,在「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中部節點,也是長三角經濟圈北翼和江蘇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些年,作為上海的「米袋子」「菜籃子」「奶罐子」,大豐全域作為上海功能承載地,正在建設北上海「飛地經濟」示範區。在這裡,「大豐區接軌上海工作部」「北上海大豐智庫」等部門和機構,時時提醒著人們,接軌上海、深耕長三角已是「現在進行時」。

戴源表示,要豐富接軌上海的「開放內涵」,在城市群戰略中打造強支點;要全面融入國家戰略,推動更深層次對接;要加快構建接軌上海、深耕長三角的體制機制,推動重大戰略、制度體系、空間布局、產業方向與上海實現一體規劃、同步發展。

事實上,後申遺時代,鹽城的協同發展已不僅限於長三角區域。鹽城順勢提出了環黃海生態經濟圈的暢想,以生態合作推動經濟合作,「生態外交」的概念脫穎而出。

「依託環黃海生態圈,推動建設環黃海經濟圈,可以有效助推地區合作、企業交流、民間互動,實現生態破題、經濟落腳,把國際生態話語權轉化為現實競爭力與合作力。」鹽城市長曹路寶說。

環黃海生態經濟圈旨在著力打造全球生態保護示範區、海洋經濟引領區、創新發展集聚區、開放合作新高地。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環黃海生態經濟圈構想對東北亞的和平和發展意義重大,對中國與世界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積極探索。

黃海潮湧,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杜家毫: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 走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 走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路子 湖南日報10月15日訊(記者 賀佳)10月14日至1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來到張家界市桑植縣,宣講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 融河擁山 生態立市!濟南勾畫現代版「鵲華秋色圖」
    生態立市、生態優先,「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態濟南」將展露新顏——以黃河和泰山兩大生態系統為骨架,形成「融河擁山」大都市發展框架和「山泉湖河城」全要素統籌協調的城市空間格局。生態立市、生態優先,「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態濟南」展露新顏。
  • 莊河市:生態立市,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莊河市先後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等「國字號」生態城市名片。「十三五」時期,莊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擁有藍天、碧水、淨土是每個莊河人的心願,也是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白城:堅持生態立市 為大地增添一抹綠色
    原標題:白城:堅持生態立市 為大地增添一抹綠色   近年來,作為吉林西部
  • 溧陽:守住綠色底線,走出生態立市發展新路
    從國家生態市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再到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城,江蘇省溧陽市只用了3年時間。12月6日舉行的第二屆溧商大會暨胡潤2020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發布儀式上,溧陽綠色發展名列胡潤排行榜第8。
  • 生態立市 北戴河康養休閒度假產業迎來華麗轉型
    關鍵時刻,北戴河重提「生態立市」的綠色發展觀,大刀闊斧實施「碧水行動」、「藍天行動」、「淨土行動」,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發展。經歷幾年生態涵養,北戴河的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區域內康養休閒度假產業,也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迎來華麗轉型的提速發展。
  • 而立海南:「生態立省」永遠在路上
    而立海南:「生態立省」永遠在路上 原標題:   新華社海口4月22日電 題:而立海南:「生態立省」永遠在路上  新華社記者 代超  走進海南省瓊海市北仍村,聽不到一般旅遊景點的喧鬧,感受到的是一片祥和、寧靜。
  • 美麗北海生態行丨生態立市 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面貌一新
    近年來,廣西北海堅持「生態立市」理念,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個縮影。馮家江貫穿北海市區,北連通馬欄河,向南匯入北部灣,流域面積68.5平方千米,中下遊分布有大面積的紅樹林。
  • 生態立市、工業強市、人文興市 興化奮力譜寫「繁榮繁華夢水鄉」高...
    高質量建設裡下河生態經濟示範區;關停拆除435家企業的925臺中(工)頻爐;創成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高」的成效更加彰顯。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煉「壘土成垛、擇高向上」興化精神,激發全市上下幹事激情;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蔣莊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接續打好三場攻堅戰 勇當生態立市旅遊富市排...
    原標題:接續打好三場攻堅戰勇當生態立市旅遊富市排頭兵 記者:聽說您剛帶隊去了趟福建洽談推進兩個項目,能介紹下項目情況嗎? 呂祥山:這兩個項目,一個是奧特萊斯城項目,另一個是五星級千禧酒店項目,去年底達成了合作協議,這次去主要是對接政策,細化落地方案。
  • 燕子回時 綠韻滿山林「生態立縣」的九寨樣本
    走進這個大山深處的縣城,它將用天然秀美的青山綠水,古樸純淨的美麗鄉村給出一份「生態立縣」的完美答卷。理念先行:生態立縣強勢推出輾轉於九寨溝縣各大小村寨,抬頭是青松與紅葉的完美映襯,俯首是一群林下撒歡的家禽走獸,漫步在這裡,猶如進入了天然的大氧吧。
  • 湟中:建檔立卡戶成為「生態」護林員
    湟中:建檔立卡戶成為「生態」護林員 2020-04-1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 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
    圍繞全會提出的「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等內容,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催人奮進,常德未來可期。
  • 憑祥以生態文明打造沿邊綠色文章,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近年來,憑祥市以生態文明創建為抓手,打造沿邊綠色城市,2020年,獲得了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光榮稱號,為城市發展裡程碑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市,憑祥市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呢?近日,記者深入該市進行了採訪。
  • 「生態立縣」助推永泰經濟騰飛
    永泰,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東部,是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福建省林業生產重點縣,福建省10大旅遊重點縣之一,素有「福州後花園」、「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優秀旅遊縣」等美譽,自古以來,都是一處宜居寶地。
  • 青州「旅遊立市」 大巴可停政府大樓前方便如廁
    青州市宋城內非遺文化快書表演。(齊魯網記者 於鵬 攝)齊魯網青州9月5日訊(記者 崔維莉 於鵬) 「雲門巨壽堪稱天下第一,駝山石窟造像群中國東部最大,玲瓏山魏碑全國罕見;青州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縣級市一級博物館,井塘古村是山東省保存最好的明代古村落;昭德古街躋身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龍興寺窖藏佛像入選中國二十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真教寺、萬年橋、範公亭、李清照祠、滿族旗城、松林書院等無不昭示著青州的古老滄桑……
  • 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權威訪談 | 石門:脫貧攻堅造樣本 產業發展新...
    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權威訪談 | 石門:脫貧攻堅造樣本 產業發展新突破 2020-11-24 10: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西憑祥:以生態文明打造沿邊綠色文章,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近年來,憑祥市以生態文明創建為抓手,打造沿邊綠色城市,2020年,獲得了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光榮稱號,為城市發展裡程碑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態立市,全市「一盤棋」1992年6月,憑祥市被國務院批准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2002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自治區直轄市,是廣西口岸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的邊境口岸城市。
  • 廣西憑祥:以生態文明打造沿邊綠色文章,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近年來,憑祥市以生態文明創建為抓手,打造沿邊綠色城市,2020年,獲得了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光榮稱號,為城市發展裡程碑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憑祥市城區圖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市,憑祥市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呢?近日,記者深入該市進行了採訪。
  • 臨沂有望撤縣立市的「國家級」,被譽「齊魯敦煌」,誕生最牛軍師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臨沂有望撤縣立市的「國家級」,被譽「齊魯敦煌」,誕生最牛軍師。這個臨沂有望撤縣立市的「國家級」,就是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就這樣,沂南也一直經歷著非常多的劃分,最終在1994年的時候成為了如今臨沂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