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志短」,雖然並不符合所有情況,但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真實而無奈的生活狀態。在《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之間,也存在著無數貧寒的小戶人家。這些貧寒的小戶人家,多多少少都與四大家族有點牽扯,他們很多人也都在依靠四大家族生活。
為了餬口,他們或靠著巴結寧榮二府討生活,或靠著從寧榮二府接點小工程,聊以為生。然而,也有連這兩種條件,都不具備的——比如那位金胡氏和她的兒子金榮。
這對母子,與寧榮二府的關係就更遠了——胡氏的小姑子,金榮的姑媽,嫁給了賈家近支的賈璜。賈璜夫妻兩個,也只是有些小的產業,更多的時候,是靠著到寧榮二府去請請安,奉承奉承尤氏和鳳姐兒,得到這兩位少奶奶的資助,才能勉強度日。
好在,這位璜大奶奶,雖然自己不富裕,卻沒忘了寡嫂和侄子,她再三的求了王熙鳳,把自己的侄子金榮,也安排進了賈家的家學讀書。由此,金榮認識了薛蟠。
因為「起嫌疑頑童鬧學堂」,金榮被迫給秦鍾磕頭賠不是,回到家裡氣不忿,嘮嘮叨叨的向母親發牢騷。胡氏道:「你又要做什麼鬧事?好容易我望你姑媽說了,你姑媽千方百計的向她們西府裡璉二奶奶跟前說了,你才得了這麼個念書的地方。若不是仗著人家,咱們家裡還有力量請得起先生?況且人家學裡,茶也是現成的,飯也是現成的,你這二年在哪裡念書,家裡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生出來的,你又愛件鮮明衣裳。再則,不是因你在那裡念書,你就認得什麼薛大爺了?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有七八十兩銀子,你如今要鬧出了這個學房,再要找這麼個地方,我告訴你說吧,比登天的還難呢!……」
哪一位做母親的,能忍心看著兒子被人欺負?胡氏肯定也不可能願意別人欺負自己的兒子。然而,「人窮志短」在這對母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胡氏之所以願意忍下這口氣,其一是為了省下兒子念書的費用,其二是為了能得到薛蟠的資助。
第一點也罷了,第二點,卻是她兒子做了薛蟠的「契弟」換來的!契弟,本來是乾弟弟的意思。但在《紅樓夢》中的第九回,卻另有一番深意。薛蟠好男風,為了結交所謂的「契弟」,才假裝來這裡讀書,學中的小學生們,圖了薛蟠的銀錢,多有被他哄上手的,金榮就是其中一個。
無論金榮的母親,究竟是不是知道「契弟」另有一層深意,僅僅憑著自己家中這兩年就收到了薛蟠的七八十兩銀子,也該知道,這種關係不太正常。要知道,在《紅樓夢》的年代,同樣為窮苦人家的劉姥姥,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費,也不過二十兩左右的銀子。
知道了又如何?這位母親,大概也只能裝糊塗。或許,生活的困境,讓這位早早喪夫的女人,過多的品嘗到了太多的艱辛,然而,默認兒子做了薛蟠的「契弟」,這位母親,確實有點太沒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