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格桑花,不必去西藏,楠溪江有!
近日,巖坦鎮東岙村的格桑花海已經進入了盛開期,免費對市民開放。奼紫嫣紅的花朵搖曳生香,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一片夢幻花海,與大自然的浪漫不期而遇,收穫「漫山花海畫中遊,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絕妙體驗。
藏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
看了格桑花海,自然要到嶼北走一走,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裡 青山環抱而四合,護城瀠洄而南流。這群山環抱的壟脈,就象蓮花瓣,舒展而開;嶼北古村居,就是個一蓮花芯,散發出千古的幽香,這是一朵千古悠久的蓮花。文化人稱嶼北古村「千年蓮花,尚書故裡」。
這個古村建於何時?據歷史資料記載,始建於唐代,迄今已有1千多年的歷史。嶼北原名菰田,祖宗徐雷、徐澤兄弟因避亂,從福建的長溪(現今福建霞浦)葛洪山遷居浙江金華雞籠山,在唐天福六年(941)再遷嶼北安居,開基立業,繁衍生息,徐氏一族日益興旺。北宋年間嶼北暴發瘟疫,死者甚多。徐氏紛紛外遷至鯉溪葉坑、黃南山藻、楓林等地。因此徐氏在嶼北日趨衰微。據嶼北汪氏宗譜記載,南宋時,金兵入侵,奸臣秦檜議和投降,奉議大夫汪應龍上疏言其奸,勸阻議和,但皇上不準。於是汪應龍稱病辭官隱退,後以平民身份隱居於永嘉菰田(今嶼北村附近)。第二年,汪應龍又勸在朝中任職的兄長汪應辰來永嘉隱居,汪應辰及侄汪逵及孫輩、隨從等一起遷至楠溪江的嶼北,這就是現今嶼北汪姓人始祖的來歷。
嶼北村是個歷史文化名村,村莊建設也有古老的規劃,村中建有7座宗祠,具有相當的規模,建有八口古井,泉水清澈,這叫做「七星八鬥」,寓意村裡文人學士輩出,就如天上的星宿璀燦。村裡建有卵石城牆,長達4000多米、高2米、寬0.5米,牆體每隔數米築有瞭望孔或稱射箭孔、槍眼;建有護城河長2000餘米、深1.2米、寬3米,兩側河坎也是用卵石壘築。永嘉山區村寨,有護城河的,僅此一個。村中現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古屋有20多座,單稱為「堂屋」的四合院式的古屋就有18座,四面圍牆,村人稱它為「18堂」:其名稱有「積善堂」、「茂秀堂」、「閒雜堂」、「祿德堂」、「鍾壽堂」、「三祝堂」、「更新堂」等。
林晉輝攝影
千年嶼北,古蹟多多。村中的「尚書閣」,是為紀念史部尚書汪應辰、汪逵而建,始建於南宋,明清兩代相繼修繕,是一座四合院式「日」字形的木石結構的古建築,佔地面積達3199.5㎡,建築規模宏偉。村中古建築還有尚書墓、明代石拱橋、初建於唐朝的昭福寺等。村中還有4口古井、狀元隱居遺址、狀元墳、敕門、得月樓、結義亭等古蹟。
尚書閣 來自網絡
嶼北村地靈人傑,文風鼎盛,科甲綿延,人才輩出。據宋史和《汪氏宗譜》記載,南宋以來曾湧現大批文人學士,先後出狀元1名、進士8名、貢生和庠生30名,其中南宋時期「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實屬歷史罕見,也是嶼北的歷史榮耀。
嶼北視覺旅圖@冷山攝
嶼北古村不僅人文景觀豐富,而且自然風光也十分優美。春季時節四周山壟山花爛漫,秋冬季節菊花黃、楓葉紅,點綴山野田疇,如詩如畫。村畔有一焦坑底的景點,奇巖怪石,層層疊疊,又如蓮花之瓣,山頂有一奇石酷似觀音站立,惟妙惟肖;山腳有瀑布,高30餘米,瀑水如素絹直洩龍潭,潭兩旁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嶺上白雲深處還有一座娘娘宮,香菸繚繞,古柏參天。
嶼北村還是紅色旅遊點:1923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謝文錦曾到嶼北宣傳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種子;1942年8月,嶼北成為了中共甌北縣委機關的駐地,成為指導革命活動的指揮中心;1945年3月,永嘉縣委組織嶼北地區民兵,編成九、十三兩個中隊,發動武裝起義,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現今,嶼北建有「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紀念亭」,英姿雄偉;建有中共甌北縣委舊址(1975年重建)。
嶼北視覺旅圖@驢說旅行攝
嶼北古村,2006年6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村鎮」;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嶼北村的部分鄉土建築,被浙江省政府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中國永嘉 楠溪江 等
|作者:高杜欣 谷周樂 章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