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地處惠州東部,位於大亞灣和紅海灣畔,歷來是粵東地區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重鎮,素有「嶺東重郡」、「粵東商埠」之美譽。這裡依山傍海,人文薈萃,社會和諧,客家文化、廣府文化、閩南文化交融匯集,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交相輝映,淳樸古風與現代文明交互融合,「海納百川,務實創新」的惠東精神引領著惠東人追尋現代文明的堅定步伐,奏響了文明進步的時代強音。
惠東縣城新貌。
一言一行見文明、點滴善舉見精神。走進惠東,我們發現,在街頭巷尾、社區鄉村、主題公園,文明用語、公益廣告如空氣般融入市民生活;鄉村少年宮在惠東的全面推廣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最真的笑容;各種形式新穎接地氣的精神文明特色活動,讓市民樂在其中;凡人善舉傳遞著這座縣城向善向上的力量,孝德工程傳播著「真善美」;人們還驚喜地發現,這座海濱城市更漂亮了,文明之風更盛了,人們臉上幸福的笑意更多了。 創建文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已成為建設幸福惠東,推動跨越發展的共識。創文衝刺號角吹響,惠東已站在文明創建新的起跑線上。
文明創建,為了城市更漂亮,市民更幸福
近年來,圍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惠東把創建省文明縣城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龍頭來抓,並列為本屆縣委、縣政府要辦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尤其是2013年以來,惠東以創建省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生態縣為載體,以打造「水清、地綠、天藍、路暢、城美、和諧」縣城為目標,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突出民生改善,堅持創建為民利民惠民,始終以文明之風引領惠東的改革發展進程。
「創文工作一直在做,究竟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這也許是許多市民心裡樸素的疑問。
「市民的生活是否更加舒適、更加幸福、更加滿意?」惠東縣委、縣政府也在不斷地自問著這樣一個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創建,街道寬了、乾淨了,縣城也美起來了,社會更加和諧了。」這是市民的感受。
「創建文明縣城,是為了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受到創建帶來的成果,努力為人民群眾謀取更大福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把惠民利民作為創建文明縣城的最終落腳點,這是縣委、縣政府在不同場合屢次強調的觀點,也是對市民疑問做出的明確回答。
更多的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自2010年踏上文明創建徵程以來,惠東的一項項民生碩果,舉目皆見。
惠東縣文化廣場一景。
擴容提質並舉 不斷優化縣城環境
回溯近幾年的創文過程,惠東市民明顯地感受到,路更寬了,出行更方便了,城市更美了,公共服務水平也大幅提升了。
一個城市是否能真正文化惠民,或可以通過圖書館管中窺豹。每個節假日,惠東縣圖書館總是座無虛席,這是一個集學習、教育、閱覽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公益性公共圖書館,自打該圖書館擴建升級以後,就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充電」學習。僅今年以來,該縣就投入900萬元增加藏書,經費均由縣財政核撥。預計到明年,惠東縣圖書館藏書量將超過60萬冊。
這僅是惠東縣藉助創文契機為城市擴容提質的一個例子。
近幾年來,惠東圍繞宜居、宜業、宜遊城市建設目標,始終堅持規劃先行、基礎先行,嚴格抓好縣城總規修編,累計投入了近100億元,擴建升級包括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在內的「雙十」工程,以及廣惠高速東延線、環城南路、環城北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由此,一大批標誌性建築相繼建成,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拉伸了城市骨架,完善了城市功能,使惠東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公共服務水平的大幅提升,讓群眾的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該縣大力抓好「一江一河四岸」整治縣城內街小巷亮化、綠化、淨化和一批路網管網改造,新建了現代化大型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升級改造集貿市場、垃圾中轉站和環衛設施,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深入開展城市環境八大整治及「周末衛生清潔日」活動,按照精細化管理的標準和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修訂了市政設施、安全交通等8項管理規定,使城市管理步入規範化、法治化的軌道;
以創建國家生態縣和開展「美麗鄉村」四大行動為契機,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關愛自然·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啟動縣垃圾綜合處理廠二期工程、獅朝洞垃圾填埋場封場和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加大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縣城生態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惠東高速公路網絡四通八達。
改善民生 打響百宗民生項目百日大會戰
「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在擲地有聲的承諾中,日前,惠東縣啟動「接地氣、百姓緣」百宗民生項目百日大會戰,讓創建成果轉化為百姓看得見、用得著、得實惠的民心工程。
該縣此次開展百日大會戰,同時推動縣城近800宗民生項目(含百日大會戰項目)開展,總投入資金為21億多元,分為惠東縣城新增工程、縣城已列入計劃實施工程、縣城管理共三類。這些項目包括青龍大道左幅通車、二河仔橋拓寬改造、縣人民醫院遷建、動工建設西枝江中學、建設縣社會養老服務中心等,涵蓋了道路建設、水利改造、環境衛生、科教文衛、養老助殘等民生領域。
其中,有200宗是縣城新增工程類項目。惠東縣委書記林洪介紹,這些項目是老百姓迫切盼望實施的,要儘量將有限的財政資金聚集用在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上,「真正建在群眾心坎上」。根據要求,上述項目在春節前的百日之內要打開局面取得實效,在未來一兩年內要全面建成。林洪要求責任單位謀劃要快、啟動要快、建設要快、成效要快。
記者留意到,這些新增項目雖然都不是「高、大、上」的項目,但都「接地氣」,具有「百姓緣」,如蕉田社區、城北社區群眾呼聲強烈的路面井蓋下沉、道路坑洞、道路積水嚴重、路燈老化等問題。
再如,該縣將學校食堂公開也作為「百姓緣」的一項民生項目。學校食堂公開後,將在後廚裝上監控攝像頭,使廚房視頻畫面在餐廳「現場直播」。計劃實施「現場直播」的食堂包括惠東中學高中部食堂、惠東中學初中部食堂、平山中學食堂、職業中學食堂、飛鵝中學食堂、聯進中學食堂、高級中學A食堂、高級中學B食堂、實驗中學食堂以及榮超中學食堂,這些食堂將實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
此外,惠東結合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任務,根據各部門職責,從解決盲道侵佔、車輛無序停放、佔道經營等問題入手,開展治安秩序、生態環境、消防安全、亂搭亂建、交通秩序等專項行動,進一步築牢根基,強化對社會管理「關鍵領域」的治理,全力提高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涵蓋市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百宗民生項目」,被縣城的百姓們親切地稱為「創文圓夢工程」。在他們眼中,創文,帶來的不僅僅是城市外表的華麗轉身,更是實實在在地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生活,看得見,摸得著。
校園核心價值觀主題展示區一角。
核心價值觀 潤物細無聲
歌謠的蘊意直抵人心。朗朗上口的歌詞,既傳統又融合流行音樂元素的演繹,讓人忍不住駐足聆聽,靜心品味。歌詞將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漁歌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是一首由惠東創建辦主導邀請文聯、漁歌作協等漁歌界專業人士一起探討的全新創作的漁歌小調。
惠東以漁歌為引線,以特色文化為撬板,將全新漁歌製作成《惠東之歌》DVD,並在惠東電臺黃金時段和本地論壇主要版面滾動刊播試唱,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和自身城市的特色文化傳播融入於城市人海之中。漁歌發燒友陳先生如此評價道:「譜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很有意義,形式新穎,不落俗套,接地氣也鼓士氣,用現在網絡語言說,值得點讚!」喜愛漁歌的曾先生也認為:「漁歌是惠東特色文化的土壤與基礎,唱起來同聲同氣,群眾覺得親切,自然會跟著哼唱,歌詞內容就容易入腦入心,達到宣傳效果。」
「海納百川 務實創新 惠東精神 迸發光芒 幸福家園 德孝馨香 愛國敬業 無上榮光 誠信友善 人人崇尚 文明之花 處處綻放!」一句句色彩濃鬱的小調及寓意深刻惠東之歌,將民間藝術與傳統文化交相輝映,泥土氣息與惠東精神相得益彰,生動詮釋著「惠東精神、惠東形象、惠東文化、惠東表達」的豐富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主題步調相—致。在潤物無聲中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傳播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濃鬱的氛圍浸潤到人們心裡,陶醉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核心價值觀宣傳融入生活,深入民心。
象棋隱喻社會核心價值觀
與漁歌一樣,象棋文化在惠東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惠東是中國象棋之鄉,中國象棋國際特級大師呂欽就是惠東縣稔山鎮人。據統計,全縣每年參加象棋活動的人數約有30多萬人,佔全縣總人數的38%。
如何把象棋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在南湖公園內,以呂欽為原型的對弈銅雕搬進了廉政文化宣傳教育主題園,借用象棋所蘊含「人生如棋,遵守規矩」的人生哲理,以警喻世人。
在弈銅雕旁邊還設置了一個石質八面體,外立面共雕刻7個棋局及說明,分別寓意「馬踏實地、臥薪嘗膽、剖腹藏珠、聞雞起舞、犯顏三諫、鑿壁偷光、請君入甕」,既傳播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又具有很深刻的警示教育意義。
在象棋文化中,象棋體現的一個「和」字,以及寓意平等公平誠信等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元素打造象棋公園。
寓教於樂, 是中國象棋的一大特點。惠東縣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結合惠東象棋文化之鄉的深厚群眾文化基礎,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製成了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元素的象棋。
象棋盒以樹木紋理為基調,古色古香,手捧棋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共創文明惠東,共築幸福家園」,「惠東」「家園」四字別具匠心的凸顯了「惠東文明家園」的家鄉情懷,與棋盒上下兩側的「中國象棋之鄉」相互輝映,棋盒正面下方是黑字白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極其吸引眼球,構圖美觀,自然和諧。打開棋盒,棋盤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棋盤構思精妙,將帥位置下分別是「中國夢」,將士活動區域將24字核心價值觀兩邊分布,寓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成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價值內核,中國夢從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步步落地生根的過程,如棋藝對弈一步一個腳印,張弛有度才能穩操勝券。剩餘各宮格分別用最具中國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等56個漢字編排,用小篆字體印製於每個宮格的右下角,用現代文備註於左上角,並附8字詮釋,內涵豐富。在這棋盤上對弈,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薰陶效果。該象棋自製成以來,共派發了兩千多副,深受廣大幹部群眾喜愛,為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拓了一條契合地方群眾文化的新途徑。
《惠東縣孝德工程建設系列叢書》。
美德潤民風 孝行化人心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之根本,而德則為城市文明之魂。惠東縣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啟動了孝德工程建設,積極引導人們踐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的傳統美德。同時,開展「惠東十大孝子」、「感動惠東人物」等系列評選活動,一批批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不斷湧現。其中,古槐基、劉瓊英等2人獲評為「中國好人」、「廣東好人」,劉小平獲「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羅長嬌等37人獲評「惠州好人」,陳元娣等59人獲評感動惠州人物、感動惠東人物和十大孝子。
培養孝德傳遞正能量
日前,惠東縣首屆「惠東十大孝子」名單出爐。「十大孝子」以自身行動傳遞著孝德的力量,他們分別是:作為一名慈母孝女的年近七旬老人陳嬌,溫暖敬老院老人的90後義工馮淑燕,「一餐兩食」現代孝子惠東平山二中教師鍾啟發,長期照顧殘疾大哥的巽寮個體戶葉燕林,用真情敬奉身邊6名老人的多祝鎮個體戶劉小平,像對待親生父母般照顧敬老院老人的稔山鎮敬老院院長鄭餘生,照顧百歲母親的六旬兒子羅娘林,積極參加臨終關懷活動的義工周雪珍,成為伯父貼心「拐杖」的侄媳林伯招,放棄深圳高薪工作回家照顧病母的梁化鎮個體戶鍾育君。
當地還建設了銘德廣場等一批公民道德教育基地和各類道德講堂200多間,使之成為發現、培育、宣傳道德模範和弘揚正能量的有效載體。崇德向善、扶危濟困、傳播文明已成為惠東人的核心價值和道德追求。
惠東縣文明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惠東正在開展「孝德工程」建設,通過舉辦孝子評選活動,大力弘揚「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出版了孝德文化系列叢書,組織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培訓、孝德文化書法作品展覽、公益廣告大賽等活動,以德化人,傳播社會正能量。其中,《惠東縣孝德工程建設系列叢書》包括《弟子規》、《孝行惠東詩詞集》、《惠東榜樣》、《孝德文化書法作品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共5冊。通過詩詞、書法、重讀經典、傳統文化學習,以及講述時代道德楷模故事等多種表現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首屆「惠東十大孝子」頒獎現場。
6萬志願者助力創文工作
一系列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學校和文明家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覆蓋延伸到社會每個角落。同時,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絡,廣泛開展「中國夢·少年美」、核心價值觀「中華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教育和關愛留守兒童、救助孤殘兒童活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圍繞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惠東縣深入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遊、「做文明有禮惠東人」、「小手拉大手」等系列道德實踐活動。在車站、醫院、商場、賓館等公共場所顯著位置,設置公益廣告和「遵德守禮」提示牌,使公益宣傳和文明意識像空氣一樣融入百姓生活,使文明內化為市民精神追求、外化為市民的行為習慣。
而一個個道德榜樣所引發的「典型效應」,則發展成「社會效應」,全縣註冊志願者達6萬多人,志願服務隊達300多支,形成志願服務制度化,成為了服務鄉村、社區、企業、校園的龐大實踐群體,崇德重孝、扶危濟困、傳播文明已成為惠東人的核心價值和道德追求,一波波尚善向好的「文明潮」,強有力的推動著惠東的文明創建工作廣泛深入開展。
今年以來,惠東縣以「講文明、樹新風」、「三關愛」等為主題,廣泛開展「鄰裡守望、溫暖社會、關愛老人、關愛未來」、「志願助殘陽光行動」、「黨員責任崗」、捐資助學、「呵護海洋、我在行動」、到景區開展文明旅遊活動等志願服務活動,積極為弱勢群體解急難、送溫暖、獻愛心,廣泛傳播文明理念。
在惠東,志願服務已經融入百姓生活,成為這座縣城閃亮的名片。
惠東100多名志願者到敬老院為老人送去蛋糕、生活用品等。
推動督查創新機制 倡導全民創建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歷經六年的探索,惠東縣創建工作在創新中發展,形成了一套常態化創建的工作體制和機制,形成了「黨委總攬、政府主導、行業協調、部門配合、城鄉聯動、軍民共創、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創建格局。建立起縣、街道和社區三級黨政領導分片掛鈎督辦制度,推出了《第一現場》電視輿論監督、網絡創文互動平臺、創文督查自行車騎行隊、政務快訊創建督查每日簡訊和周末衛生清潔日活動制度,強化輿論監督,出臺了《創文督查方案》和《創文考核評分標準》,做到「千斤重擔有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有力推進創文工作廣泛深入開展。
「網際網路+」文明創建 引導強大輿論場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貴在創新。惠東縣文明局在創建省文明縣城工作中,結合網絡媒體平臺的特點,敢於突破常規,善用網絡的傳播力量,更好地引領了網絡文明的新風尚,構建起引導教育人們崇善、向善、從善的強大輿論場。
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什麼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宗旨?什麼是文明創建的重點和難點?惠東緊緊抓好這些「點」,精心編制了創文知識問答50題,並與本地論壇網站合作,以有獎問答的形式開設「惠東縣創文知識有獎競答」版塊,以廣大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創文的各項工作要點,讓市民在富有趣味性和遊戲性的氛圍中,深入了解和認識創文工作,從而進一步支持和參與創文工作,推動文明創建工作更深入的開展。
此外,針對「衛生死角」、「六亂」、「牛皮癬」等城市頑症、難症問題,惠東通過在網絡媒體平臺和縣電視、電臺媒體開設《創文大家談》欄目。讓市民群眾能通過網絡、電視、電臺等媒體針對創文工作獻計獻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讓創文工作更接地氣,能更大範圍內匯聚市民對創文工作的心聲和意見,從而營造出「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支持」的創建氛圍。同時,通過「文明惠東」、「惠東發布」等微信、微博平臺,讓創文之聲無處不在;開通了「督查組」微信群,對於督查的現場情況、有疑惑的問題,及時了解並解決;開設了「政務快訊」——創文工作曝光臺,對各部門創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曝光。
截止目前,惠東縣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的各項創文活動的點擊率已超30萬人次,參與創文知識網上問答人數達4000多人。惠東創文工作通過舞好「網際網路+」這把長劍,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平臺,加強網上創文攻勢,對文明創建相關活動展開了立體化的報導,在當地掀起了傳播文明、引領文明的網絡熱潮。
惠東縣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創文宣傳。以報紙、廣播、電視進行媒體解讀、新聞報導和批評監督,以網站、微信、微博、微視頻、手機客戶端等網絡平臺,以及戶外公益廣告、海報、路牌燈箱、圍擋、LED屏等媒介傳播文明理念,將公益廣告宣傳與「文明餐桌」、「文明旅遊」、「文明交通」等相結合,在全縣各大餐飲企業、旅遊景點、交通路口設立張貼公益廣告宣傳展板、提示牌,做到了全方位、立體式、無縫隙、全覆蓋的「微傳播」。向市民派發《創文知識問答》、《文明禮儀手冊》、圍裙、環保袋、象棋等宣傳資料達100多萬份,進行宣傳動員激發廣大市民創建熱情,凝聚群眾智慧和力量,形成全民創建的生動局面。
深化普及才能認知認同,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如今,漫步在惠東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駐足在建築圍擋、電子顯示屏、社區宣傳欄前,人們很容易就與一幅幅宣傳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山海惠東建設主題的公益廣告不期而遇,公益宣傳和文明意識像空氣一樣融入百姓生活,讓人們在享受城市美麗景觀的同時,也感受著街頭正能量的薰陶。
組建文明督查騎行隊,專治城市「髒亂差」。
組建文明督查騎行隊 專治城市「髒亂差」
「鈴鈴鈴……」插著「文明督查騎行隊」小旗幟,排列整齊的自行車騎行隊伍,一改「搖車窗」看問題的工作作風,騎單車穿行在大街或小巷深處,不時在一些衛生死角,佔道黑點等駐足拍照登記,與附近群眾交流意見。
據介紹,惠東縣文明督查騎行隊由該縣創建辦工作人員,以及當地市民代表和志願者代表組成。騎行檢查能真正實現文明創建的多方位、全覆蓋,使督查工作範圍變得更細,有著「小路也能走,窄巷也能過」的優勢,能更地深入檢查和真實反映基層社區、背街小巷、夜街夜市等衛生死角,重點督查各項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及時督促整改城市環境秩序「髒亂差」「牛皮癬」等具體問題。同時還能及時了解民眾需求,幫助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騎行隊員、市民代表小婷表示,騎行一小時,真切地感受到了惠東為創文工作付出的努力。一路上,車隊走走停停,進市場,進小區,對文明創建工作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都更加熟悉了,也不自覺的增強自己的文明理念。
「騎行隊這是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模式,通過自行車騎行讓文明教育輕裝上陣,讓文明督查更接地氣,更能看到、聽到、感受到創文細微之處,更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與配合。」騎行隊員、志願者代表李峰說。
自今年6月成立以來,督查騎行隊所到之處正悄然發生變化。截至目前,「文明督查騎行隊」在文明創建點共發現各類問題逾3000個,全部通過政務快訊創建督查簡訊的形式進行了交辦,目前問題整改到位率高達98.6%,未整改達標的問題仍在緊密跟蹤督辦中。
廈深鐵路列車馳騁在惠東大地上。
文明花開 碩果纍纍
近年來,惠東縣先後榮獲中國女鞋生產基地、全國象棋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16塊國家級金牌和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城、省衛生縣城等榮譽,同時還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稱號……
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古槐基、劉瓊英2人被評為「中國好人」、 「廣東好人」,還有劉小平、羅長嬌等一大批道德模範獲評「惠州好人」、感動惠州人物、感動惠東人物和十大孝子。崇德向善、扶危濟困、傳播文明已成為惠東人的核心價值和道德追求。
歷經數載的創建,惠東人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和更大的力度推進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政務環境更加廉潔高效。
建立起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系統、規範行政權力公開運行專題網頁、網絡問政和網上辦事大廳等多項政務監督及服務系統,使政務服務環境更加透明、高效。
市場環境更加規範守信。
建立了企業與重點人群的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機制,努力優化市場規範守信環境。
人文環境更加健康向上。
全縣各級志願者隊伍達300多支,註冊志願者人數達6萬多人。文明餐桌行動參與率達80%以上。文明理念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
文明創建工作覆蓋城鄉。
廣泛開展「美麗鄉村綠滿家園、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美好心靈」四大行動。2013年以來,惠東縣共表彰了文明村鎮43個、文明單位(窗口)77個、文明社區15個等。今年,重點打造 7個文明創建示範點和10個核心價值觀文明示範村,以示範點引領提高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水平。
社會文化環境更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網絡不斷健全和完善,網際網路信息安全保護技術措施達到100%,全面完成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任務。
生活環境更加舒適便利。
2014年,縣財政用於教育、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支出37.68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1.35%。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社會環境更加安全穩定。
近千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點相繼建成,「打、防、管、控」一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完善。2015年前三季度,「兩搶一盜」警情數同比下降28%,刑事警情宗數同比下降56%,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
生態環境更加美化。
以創建國家生態縣為契機,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縣城生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05%,建成區綠地率達39.75%,人均公園綠地20.30平方米,生活垃圾、危險廢棄物和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均達100%,全年城市空氣品質優良,主要汙染物年日均值均滿足國家二級標準,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100%。
2014年惠東縣GDP、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收入和在崗職工人均工資收入分別達到440.2億元、222.0億元、30.2億元和46483元,近三年平均分別增長14.2%、17.1%、31.1%和15.0%。2014年,在全省67個縣域經濟體系中,惠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排名第三,同時還獲得中國十佳投資環境縣的稱號。 (惠州日報記者餘雪芹)
近年來,圍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惠東把創建省文明縣城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龍頭來抓,並列為本屆縣委、縣政府要辦好的三件大事之一。尤其是2013年以來,惠東以創建省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生態縣為載體,以打造「水清、地綠、天藍、路暢、城美、和諧」縣城為目標,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突出民生改善,堅持創建為民利民惠民,始終以文明之風引領惠東的改革發展進程。(惠州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