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版《成都》火爆背後的冷思考
■湯文元
《成都》走紅,幾乎在一夜之間。在軍營,從來沒有一首流行歌有如此紛繁的改編版本
今年2月,歌手趙雷在一檔當紅綜藝節目的舞臺上,抱著吉他,用溫柔、沙啞的嗓音深情吟唱「成都往事」。
寒冬裡,這首直擊聽眾心靈的民謠,像一股噴薄的暖流,很快湧入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不到一周,暖流匯入軍營,《成都》這首歌開始與軍人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搜尋引擎中鍵入「軍營版《成都》」,各種視頻和文字連結讓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僅有代表海陸空軍等各大軍種的改編版本,也有專門唱給國防生、維和部隊和復員軍人的,甚至還有警校女生唱給軍校男生的。改編後的歌詞中,有的是「獻給曾經一起並肩奮鬥過的兄弟」,有的是「分享那年當兵離開媽媽的情景」,還有的則是「默默忍受在部隊想念妻兒的苦澀」……
一時間,軍營版《成都》紛至沓來。「小酒館」「玉林路」和「帶不走的只有你」……被戍守在大江南北的軍人賦予了聲色各異的詮釋。時至今日,網絡上的改編版本仍層出不窮。晚飯後、熄燈前,軍營版《成都》溫柔、感性的旋律飄蕩在一些營區的角角落落。
軍營版《成都》的火爆及流行,折射著無數官兵對原創軍旅歌曲的渴望
軍營版《成都》的火爆及流行,折射著無數官兵對原創軍旅歌曲的渴望。這種渴望,某種程度上映照著軍旅歌曲由盛轉衰的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95後進入軍營。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吃著薯片、摸著鍵盤長大的年輕人對軍旅歌曲的喜愛卻帶著一種「復古」和「回歸」的味道。
一份來自基層部隊的調查顯示,在7組共70首按照創作年代列舉的著名軍歌中,62.6%的官兵選擇了更喜歡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軍歌,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保衛黃河》《南泥灣》等。
隨著時間軸不斷向今天推移,你還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創作於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歌單中,《當你的秀髮拂過我的鋼槍》《軍中綠花》《我的老班長》等原創軍營民謠受到了33.3%的官兵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