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辦」:爭取《阿凡達》劇組來拍續集
張家界「乾坤柱」更名引爭議,湖南省旅遊局昨日表示景點改名應慎重
雲霧繚繞、美麗壯觀,山脈如在空中漂浮……這是《阿凡達》中的經典場景「哈裡路亞山」。張家界一些人士25日將袁家界風景區中的「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此舉引來各界關注和爭議。
昨日,湖南省旅遊局局長楊光榮說,雖然張家界利用《阿凡達》的賣點不錯,但旅遊話題不宜隨意炒作,旅遊景點改名應慎重。
玄機的背後
「乾坤柱」被更名
「乾坤柱」為張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袁家界景區,海拔1074米,頂部植被鬱鬱蔥蔥,峰體造型奇特,垂直節理切割明顯,仿若刀劈斧削,巍巍屹立於張家界,有頂天立地之勢。
袁家界景區管委會主任宋志光說,2008年12月,好萊塢攝影師漢森在張家界進行了為期4天的外景拍攝,大量風景圖片後來成為科幻片《阿凡達》中「潘多拉星球」各種元素的原型,其中「南天一柱」圖片成為「哈裡路亞山」即懸浮山的原型。
1月25日上午,張家界數名身著土家族服裝的原住居民為「乾坤柱」更名標誌牌舉行揭牌儀式,並給過往村民和遊客發放傳單,講述為何將「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並將「哈裡路亞山」的照片掛在景區供遊客比較。
主持該儀式的宋志光說,將「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是民間自發行為,並非拋棄了「乾坤柱」這一叫法,而是多了一種稱謂。張家界有3000來座山峰,真正有名字的只有100多座,「乾坤柱」也是後來村民給取的名字。
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宣傳幹事鄧道理說,《阿凡達》裡的懸浮山酷似張家界的山峰,在網上發帖後,受到熱捧,當地村民看到了其中的玄機,認為多一種稱呼也不錯,就自發組織了這場揭牌儀式,希望更多人知道張家界。
炒作引爭議
後電影經濟的手段
將「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的舉動引來社會關注。不少網民認為,將「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是逐利的「炒作」行為,也有網民認為這是市場經濟下「後電影經濟」的營銷手段。
從網絡跟帖情況看,多數網民反對景點「更名」。不少網民認為,任何景區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是大自然恩賜大中華的風景產物,景點名字來由也大多有著典故與人文色彩,蘊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假如因為一部電影取了景,便跟著改名換姓,不免有「炒作」之嫌。
也有網民認為,景點「更名」,是市場經濟下「後電影經濟」的成功營銷手段,低成本高回報的宣傳手段將為張家界帶來可觀經濟收益。網民「李萬言」認為,從推動張家界旅遊角度考慮,「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是比較好的旅遊資源營銷策略。
針對網民質疑,宋志光說,這是順應了景區當地居民和廣大遊客的心願。他說,張家界是世界自然遺產,神奇風景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把「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是向外界傳遞一個重要信息:張家界不僅屬於世界,而且已經走向世界。
哈裡路亞山
兩地力推「神奇之旅」
事實上,隨著《阿凡達》影片熱播,關於「哈裡路亞山」原型的議論不斷。
雖然導演卡梅隆曾表示《阿凡達》「靈感來自黃山」,但關於「哈裡路亞山」是以黃山為背景還是以張家界為背景的爭議不斷。
1月1日,黃山旅委宣傳推廣中心負責人在接受當地媒體記者採訪時稱,黃山接待過《阿凡達》攝製組一位攝影師,這位攝影師拍攝了黃山的很多照片,這些照片成為片中「哈裡路亞山」的原型。《阿凡達》熱映後,黃山推出了「感受《阿凡達》裡的青山」等活動。
1月4日上午,張家界市旅遊局局長丁雲勇說,儘管卡梅隆導演沒說來自張家界,但照片確實是張家界。
張家界設立「阿凡達主題遊綜合事務辦公室」(簡稱「阿辦」),並推出「阿凡達之旅」。鄧道理擔任「阿辦」主任,鄧宣布,出資10萬元面向全球懸賞尋找第二座《阿凡達》「哈裡路亞山」原型的人。而「阿凡達之旅」將結合影片中的15處場景,推出「阿凡達—潘多拉神奇之旅」「阿凡達—哈裡路亞山玄幻之旅」「阿凡達—懸浮山神秘之旅」等旅遊線路,景點包括張家界的黃石寨、金鞭溪、袁家界等景區。
乾坤柱更名
程序上是否合法?
鄧道理說,「阿辦」的主要工作是協調處理藉助《阿凡達》營銷張家界旅遊的各種事項,負責與《阿凡達》劇組駐中國宣傳小組成員、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及承擔該片中國院線上映的中影集團負責人取得密切聯繫和溝通,推出「張家界阿凡達之旅精品線路」,編寫「張家界阿凡達旅遊線路精華景點導遊詞」,探索以張家界自然風光為主的《阿凡達》電影衍生產品的生產製造和營銷推廣模式,力爭《阿凡達》劇組來張家界拍攝續集等。
顯然,將「乾坤柱」更名為「哈裡路亞山」與「阿辦」關聯緊密,但這樣的命名或者突然修改景點名字的程序是否合法?
湖南省人大代表、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嚴龍認為,修改一個小景點的名字,不需要報告相關政府部門,但若更改整個景區名字,程序肯定嚴格。
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熊傳薪教授認為,「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底蘊深厚,中國的景點還是用中國名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