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大學黃品涵:真希望這樣的時光 能再延長一些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臺灣中時媒體集團、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鳳凰網、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臺灣地區舉行。

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來自兩岸的30名大學生營員先在金門參訪了獅山炮陣地、金門文化園區、瓊林社區、碧山社區、燕南書院等地,體會到金門在閩南文化、戰地文化、僑鄉文化交融中產生的社區營造特色。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兩岸學子合力敲響「和平鍾」,鐘聲響徹金廈兩岸。

之後,體驗營一行飛抵臺灣本島,途徑臺北、新北、新竹、苗慄、彰化、南投、高雄等縣市,陸續參訪了北投社區、三峽鎮、蕭如松紀念園區、北埔社區、鹿港小鎮、彰濱工業區、桃米社區等島內具有代表性的社區營造案例。在桃米社區,營員們運用此行學習的經驗,以自己家鄉為例,就如何運用社區資源進行社區營造進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體驗營在高雄佛光山舉行結業儀式。

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營員黃品涵記錄下了自己一路以來的感受和思考。

1.20

與新朋友們第一次見面,卻沒有太多距離的隔閡,彷彿是多年未見的朋友,成長了些,多了些不同的面貌,與自己敘舊,分享自己過往的經歷。

來到一個從未踏足的新環境,面對的不僅是這一路新奇的歷史面貌,而更是審思自己過往的經歷,是否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有更多反省或應用。

和平鐘敲響的鐘聲,聲聲迴蕩,不僅迴蕩在人聲鼎沸的廣場中,更迴蕩在我心間。一瞬間自己彷彿置身空蕩寂靜的空間,只有鐘聲聲聲迴蕩著。這種跨越時空,伴隨著歷史的傷痛與和平的到來,使得一切都好似被洗滌一般的釋然。是我至今難忘的記憶。

1.21

新的旅程,就此啟程。

此次旅程的開幕式,老師們分享自己人生路上的經驗,將點點星火薪火相傳,給予我們誠切的教誨。浚豪前一天還在逛街的路上背著致詞稿,雖然在臺上顯得有些緊張,卻半點沒有停頓,流暢地說完了原本準備的歡迎詞,心裡不禁為他喝彩,也不由地開始期待未來幾天的旅途,會見識什麼樣的新事物。

下午的參訪,不僅是參觀不同於自己過往所熟悉的社區,而更是去碰觸從未曾了解的新文化,明白過去這塊土地的先民們的所思所想,明白曾在這塊土地發生的興衰,體會曾經的喜悅與哀傷。

這樣的感覺並不全然哀傷,略帶點苦澀,略有些甜意,想來是歷經滄桑的苦盡甘來,被我微微地嘗到了一口吧。

1.22

飛機的尾翼劃破天際,從高空俯視,一排排房屋並列,倒映出過去兩天的回憶。了解金門的特殊文化與社區營造後,我們終於回到臺灣本島,去見識另一種面貌的社區文化。

北投的風景宜人,但這樣的風景背後,是許許多多不同背景的人,因為相同的理念而凝聚,彼此互相努力過後才得來的成果。這樣的努力並不僅僅是埋頭苦幹默默耕耘,就能得到的成果,而更是透過省思與修正後,才能成就的圓融。

社區營造這樣的議題,也或許可以不單單只有社區本身的單一定位,而更可以不斷擴散自己的影響力,讓整個社會都間接地擁有某些潛移默化的改變。

社會的改變,是由每一份點點滴滴的改變,而匯流而成,最後形成洶湧大河,衝刷出一片肥沃的土壤,等待某個種子的到來,破土生成一片生機。

1.23

一個成功的社區營造,不僅需要個人積極的行動,更需要社區全體的覺醒,以此才可能使得社區脫胎換骨,獲得重生。

早上去探訪三峽的李梅樹美術館,並參觀三峽祖師廟,李梅樹先生技藝高超的畫作、以及令人嘆為觀止的祖師廟雕刻,都是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介紹人李景文先生不斷強調,一座廟就是一本讀不完的好書,又慨嘆如今的人們無法重現李梅樹先生的雕刻,就是缺少一份對質量的執著。都在在地令我了解到,要使得人們意識到文化與藝術的珍貴,進而以自己的能力來維護甚至傳承創造,都是一段長遠而沒有盡頭的道路。

下午參訪三灣鄉的北埔社區,對比過去平凡的鄉下景色,如今的北埔社區更多了許多寬敞乾淨的道路、幽靜美麗的湖水以及隨處可見的路牌指引。這些都需要熱情與細心去規劃,才形成我們當下看到的樣貌。但這樣的改造,仍有許多未來的困境,比如年輕人的外流、產業活化的困難,仍然是鄉下難以靠一己之力去改變的。對我而言,也因此有了想去追求探問的疑惑。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年輕人可以同時兼顧生涯的發展與社區的營造?這兩者之間,一定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嗎?

這是我這幾天以來,最沉切的叩問。

1.24

過去就曾聽聞過鹿港的盛名,一直以為自己從未踏足過這片土地,等到再一次站在媽祖天后宮之前,才發現原來多年前的自己早已經來到了這裡,只是記憶久遠已然模糊了回憶。當年的自己太過年幼天真,並未意識到文化的韻味、也未曾了解過歷史的滄桑,但那聳然而立的媽祖天后宮,直到現在還活在我略顯斑駁的過去記憶裡。

這一次參訪鹿港,我才真正地認識到鹿港的歷史古韻,並進一步地深入了解九曲巷、龍山寺,這些關於過去時光的書本,是光靠我自己無法一一認全的。但是對於一個社區的理解,我認為唯有了解這些細節之處,才有近一步去貼近甚至愛上的契機。試圖從這個方向著手進而完善社區營造,是我今天學到的一課。

1.25

一次地震的洶洶來襲,震垮了過往的一切,卻又開啟了一次嶄新的生機。桃米社區跨越了一次艱巨的挑戰,而後浴火重生,創造了一個絕無僅有的生態社區。

很喜歡桃米社區的一切,無論是最一開始具有溫馨氣息的文創討論空間,還是後來參觀的,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態園區,都給我以自然舒服的氛圍,徜徉不已、心曠神怡。

這種氛圍,絕對是用心經營社區的一群人,以相同的信念,共同建構而成的。用午餐之時,一邊欣賞美麗的湖景,一邊享用健康的餐點,如此親近自然的機會,是近來難得的放鬆。

旅程的最後幾天,是大家既開心又感傷的最後,真希望這樣的時光,能再延長一些。

1.26

和三五好友於早上五點鐘起床,踏著朦朦的夜色,追尋著路燈下投射出的影子,進入莊嚴的大雄寶殿頌早經。跟隨著僧侶們的唱頌,一字一字將經文從自己的口、自己的心向外而發,漸漸地我發現,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思緒紛亂,到後來的心緒沈靜、望嘆景仰,整個人都彷彿被佛光沐浴,變得自在了些。

頌完經,吃完飯,太陽升起,整座佛光山都沐浴在融融陽光之下。趁此機會逛逛整座山,經由熱心的僧侶介紹,略微知曉了佛光山的建設歷史。真正拯救超度一人不易,七級浮屠並非一夕可建成。佛光山至今已有五十二年開山歷史,這箇中的心酸血淚,皆非我能輕易想像的。

早上的行程是此次活動最後的結業式,看著各組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現過去幾天的時光,雖早已習慣離別,仍不自覺有些惆悵。但我想正因為明白離別並不是結束,反而是各自人生的從新開始,我反而心裡十分滿足而愉悅,因為過去這幾天的記憶,是足以滋養我未來許多歲月的富足養分。

我佛慈悲,有緣相會。相信未來的你們,將會一切都好,感謝時光讓我們相遇,我將帶著這段記憶,一直走下去。

相關焦點

  • 臺灣政治大學博士:在大陸找到同根同源的美感
    專題:兩岸交流二十年          蔡欣欣博士    人物名片    蔡欣欣博士,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著有 《雜技與戲曲之發展研究》、《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論述》、《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等。    說起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蔡欣欣,福建乃至大陸戲劇界都十分熟識,20年來,她不遺餘力地推動戲曲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兩岸交流與合作。可以說,有好戲的地方就能見到蔡欣欣,有舉辦兩岸的戲劇交流活動就能見到蔡欣欣。
  • 臺灣學生考不上大學真難
    臺灣學生考不上大學真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0:10 來源:      據人民網8月9日電臺灣今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
  • 臺灣政治大學與海洋大學新能源學術參訪團到赤峰考察
    臺灣政治大學與海洋大學新能源學術參訪團到赤峰考察 2017年10月26日 08: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訊 近日,以臺灣政治大學副校長王振寰教授為團長的臺灣政治大學與臺灣海洋大學新能源學術參訪團一行7人到赤峰市進行了為期6天的歷史文化與新能源開發等方面考察交流。
  • 《侶行》走進臺灣政治大學 用故事詮釋中國夢
    侶行-臺灣政治大學演講(1 /1張)2014年9月26日中午12:20,優酷《侶行》的兩位主人公張昕宇、梁紅將來到臺灣政治大學,用他們一路的「侶行」故事,為臺灣學子描繪大陸青年人真實的樣子。優酷總裁魏明先生、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李黎女士也將在現場為他們助陣,同時臺灣電視教父王偉忠也將作為嘉賓來到現場。2013年7月,張昕宇、梁紅駕駛帆船從上海出發,開始了《侶行》第二季的旅程,同時也是去完成他們在南極結婚的誓言。歷時7個多月,縱貫地球,他們於2014年2月25日在南極的長城科考站完成中國人第一次南極婚禮。
  • 俠客島:再這樣搞綠色恐怖 臺灣真要變「綠島」了
    把國民黨過去在島內做過的事,也就是民進黨所說的政治案件,全部翻出來重新清算鞭屍,徹底把國民黨鬥垮鬥臭。如果說前面黨產條例是從肉體上消滅國民黨,那麼後面就是從精神上再把國民黨消滅。而且,民進黨上臺以來,不停炒作「共諜」危機。今年1月他們就推出了所謂的「保防法草案」,把所謂的保防執行機關的權力弄得非常大,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最後沒有繼續強推,但是不排除什麼時候能夠再冒出來。
  • 國民黨黨史資料將轉存臺灣政治大學 黨史館將消失
    原標題:國民黨黨史資料將轉存政治大學,黨史館將「自動消失」備受史學界關注的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資料保存問題,終於有了最新消息。據島內媒體《聯合報》報導,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將在今年6月30日離任,未來黨史資料將全數移存臺灣政治大學。《聯合報》報導透露,對於離職,王文隆不願多談。
  • 臺灣旅記:臺東綠島真好玩,這樣的快樂老家真希望下次能再來!
    好久不見啊大家,這是我來臺灣交換的第一篇遊記,記述了小長假去臺東和綠島的所見所聞。非常希望能和你們分享我的旅程就不知不覺的寫下了這四千字,全篇濃縮成七個字就是——臺東綠島真好玩!非常幸運地蹭了千容這個臺灣人地身份,民宿春假折抵500臺幣,老闆在得知我們沒有交通工具後幫我們換到更靠近火車站的房子。因為放好東西已經快三點了,所以我們就只計劃去逛逛臺東市區。
  • 「館長」被槍擊住院,政治人物紛紛探望,網友嘆:臺灣政治的悲哀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擁有127萬粉絲的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因遭槍擊,再一次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逐漸地,他成為臺灣健身界的當紅「一哥」,「館長」的稱號不脛而走。館長通過開健身館、直播賺得盆滿缽滿,他的聰明之處就是會撒一些錢出來做公益,島內不少網民稱其「面噁心善」,島內名嘴朱學恆則用「仗義每多屠狗輩」這句中國傳統俗語評價他。
  • 爭議聲中,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還是被搬走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搬走了。綜合臺媒消息,政大10日深夜宣布該校已於8日將銅像搬到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創辦的華興育幼院安置。臺灣政治大學1927年在南京創校,前身是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首任校長就是蔣介石。1954年,政大在臺復校,校內設有兩座大型蔣介石銅像。
  • 民進黨害怕延長兩岸春節加班機
    根據中國民航網報導,應大陸臺胞及部分航空業者要求,中國大陸民航業務技術人員已多次就適當延長2020年春節加班機的運行時間與臺灣方溝通,希望能將春節加班機的時間適當延長,自2020年1月4日至2月15日期間都能安排,以滿足臺灣人返鄉的需求,但遭到臺灣「交通部」民航局拒絕。
  • 臺灣知名政治評論家毛鑄倫推介《大陸臺灣100年》
    戚嘉林博士專作《大陸臺灣100年》今適時隆重出版,饒具意義,謹補綴數點讀後心得,權充推介,希望能有助這本傑作獲得應有的重視。這條路線除了政治層面的變革,架空與迴避原憲法體制,逐步落實「中華民國臺灣化」,突顯「臺灣非屬中國」的偽議題認同之外,更大與用心深遠的,即為建構全盤否定與扭轉臺灣由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施政所樹立的「中國認同」,將之導向「新而獨立的主權國家」想像,而孳生更為虛妄自我矮化的,迷信美、日霸權主義部署於西太平洋遏制中國崛起的協作,是臺灣取得「獨立主權」的後臺靠山,導致一種以服從與服務於美、日對中戰略為己任的「臺灣特色
  •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李寧/中國臺灣網 2017-09-09 12:43
  • ——臺灣政治亂象的民意觀察
    新華社臺北10月4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灣當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一負責人在內部會議上自比明朝特務機構「東廠」,並大談以政治操作介入島內有關選舉。9月中旬會議錄音被曝光,震驚臺灣社會,輿論持續痛批「促轉會」實為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打手」。
  • 美食家焦桐再出新書 借美食說臺灣諷政治
    南都訊 記者趙大偉 臺灣啤酒、鹹湯圓、爆米香等等四十多種美食盡顯於《臺灣舌頭》一書,近日,臺灣作家焦桐來廣州方所與讀者們分享新書《臺灣舌頭》。  在「地瓜粥」一章節中,焦桐寫道,每周末都提早回家為病重的妻子熬一鍋地瓜粥,先把地瓜浸泡半小時再煮,滾沸時再轉小火,「我故意不用電鍋煮地瓜粥。守在火爐旁,像守著珍惜的歲月,情感和記憶,那樣耐心而堅定地守著。」焦桐說。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八廳「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第一展區的一個玻璃陳列櫃前,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原副主席吳國禎一邊指著陳列櫃中的史料原件和複製件,一邊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我特別希望臺灣同胞都能看到,讓他們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 傳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鶚將接任臺北市副市長
    傳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張金鶚將接任臺北市副市長 2013年03月19日 10:0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與會教育界人士直斥,根據民進黨當局主導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大肆宣揚「臺獨史觀」,完全淪為「政治宣傳品」。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併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
  • 臺灣「中研院」歷任院長的政治糾葛
    院內有力人物如史語所所長李濟、植物所所長李先聞,都是純粹的學人,向來厭惡學而優則仕,「尤其不樂見政治人物回到學術機構擔任主管」。他們從不給王世傑顏面,事事與他過不去,會議時一言不合即離席抗議。甚至王世傑自己從臺灣大學理學院院長位置上帶來的總幹事、地質學家阮維周也不與他合作。
  • 一場演講能讓臺灣變天?張安樂大學演講被綠營大做文章
    陳世嶽稱,他開設「當代臺灣政治發展」這門課的目的,是邀請臺灣新興政黨來演講,彼此互相之間政見南轅北轍,可培養學生了解新政治現象、反思能力。陳世嶽指出,「張先生(安樂)是講統促黨最適合人選」,至於張安樂是否適合到學校演講,陳世嶽認為「以我課程設計他最適合」。
  • 臺灣狗狗公車運行兩年頗受好評,真希望內地也有這樣的福利!
    還記得鏟屎哥之前介紹過的臺灣友善公車嗎?之所以叫友善公車,是因為這輛公交車上載的都是主人和自家的狗狗哦!如今,這種「假日寵物友善公車」已經運營2年了,頗受大家好評呢!能跟著主人一起沒有局限地乘車出行,毛孩子們笑的非常開心呀!這項看上去很小的舉動,讓許多家裡沒有交通工具的主人方便了許多,他們終於能夠光明正大地牽著自家的毛孩子去遠一點的地方玩耍啦!對於第一次乘車的狗狗們來說,難免有些緊張,但是有了主人的陪伴,它們都表現得非常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