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15億港幣在香港買豪宅的消息,讓很多小夥伴都驚呆了,也激起一片的羨慕嫉妒恨。不過,這個消息被媒體證實是對土豪的誤會。
傳說馬雲15億所買豪宅的實際買家,是頗有神秘色彩的富豪企業家張松橋。更驚人的是,在過去幾個月,張松橋還分別以51億港幣購入了香港山頂的何東花園,以7.6億港元向雅居樂主席陳卓林購入渣甸山包華士道1號的豪宅。
張松橋是誰?一連串舉動的背後,他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貿易起家】
張松橋生於重慶,是正宗的重慶人,但如今是一名正宗的實力派港商。
1980年,尚未高中畢業的張松橋獲得赴港單程證,移居香港過了兩年半工半讀的生活,由此與香港結下不解的緣分。
有報導稱,張松橋的祖母是越南華僑,後來移居香港。他當時到香港,除了讀書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還有個很大的收穫:獲得祖母的部分資產。
1982年,張松橋返回重慶,利用從祖母那裡得到的原始資金和熟悉香港的優勢,做起了從香港採購電子產品到重慶銷售的貿易生意。靠著成本只有幾塊錢,轉手可獲得十幾倍利潤的電子表,他在很短時間把資本翻倍。
與此同時,他還在重慶商圈建立了自己的人脈。上世紀90年代初,還曾作為上市公司渝鈦白最早的發起股東之一,曾出任副董事長一職。
依靠不斷強大的實力,張松橋創立了「渝港」公司,以此為旗艦,在重慶、香港兩地如鴨子划水般建立了實力雄厚的事業體系。
【「重慶李嘉誠」】
地產業是幫助張松橋拿到富豪俱樂部門票的核心事業。他是重慶市最早將房屋品質與小區配套和景觀建設綜合考慮的開發商、是重慶市住房量銷售最先突破100萬平方米大關的開發商、也開創重慶「造城運動」先河的第一人。
1992年6月,張松橋與同樣經營電子產品起家的曾維才合作成立了中渝發展,與重慶市政府籤下主城北部1.41平方公裡的土地開發合同,並於1996年打響了在地產業的第一炮:建成了由16幢16層到33層高密度建築組成、一次性開發面積達56萬平方米,並創歷史性容納3400家住戶的加州花園。
「加州花園」將中庭景觀、園林、教育、娛樂,體育、生活服務等綜合設施統統引入社區,並組建重慶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先後被建設部評為重慶第一個全國優秀物業管理小區,被重慶市政府授予重慶第一家「標誌性建築」。是重慶有史以來最大的商品房項目,也是重慶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住宅社區,在給重慶帶來社區概念,樹起高檔住宅標準的同時,也讓「中渝」成為重慶高端物業開發的領軍者,並分享重慶直轄後催生的地產業黃金商機至今。
在加州花園之後,中渝還先後發展了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由2幢25層、15幢30層樓房所構成的「加州城市花園」,以及 「中渝?科創樓」、「匯景臺」、「加州一號」、「山頂道壹號」、「都會首站」、「山頂道國賓城」、「山頂道御府」、「中渝?愛都會」、「梧桐郡」、萬州「濱江1號」、「雲都國際」、「重慶國際都會」等多個項目。其中,「重慶國際都會」,總建築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是在品質和品相上雙雙引領重慶地產新模式的城市綜合體。
2006年11月,張松橋以 「中渝置地」將旗下地產業務在香港成功上市,並在融資資金的支持下,把發展軌跡從重慶向成都、昆明等多個城市衍生。
華商名人堂曾深度訪問「中渝」,並總結出公司成為重慶地產持續大贏家的四個核心原因:一是從骨子裡追求高品質和高品位;二是在兼收並蓄國內外地產理念的基礎上永續創新;三是對城市發展脈絡的精確把握;四是注重對社會的回報,公司一直堅持支持重慶的各種公益慈善事業,曾獲「十大慈善企業」等榮譽。
因著中渝無法掩飾的卓越成績,張松橋也被人稱為是「重慶的李嘉誠」。
而他事實上,他也的確與包括李嘉誠在內的香港城中富豪,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經常渝他們一起討論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管理的問題,當然也包括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內地大舉套現,香港大舉買宅】
「重慶的李嘉誠」張松橋實則是重慶最低調的地產商。
在重慶,他一直隱居幕後,大眾視野裡的拋頭露面都由夥伴曾維才主持。包括華商名人堂當年報導中渝,也都是曾維才出面。以至於眾多重慶人,知道中渝,但壓根不知道他的老闆叫張松橋。
但在香港資本市場,雖然其低調作風不改,但因身兼四家上市公司主席,而且頻頻在公開市場動作,所以張松橋卻是一個相當知名的人。
根據公開資料,張松橋目前是香港中渝置地、渝港國際、渝太地產、港通控股四家上市公司的主席,同時擔任銀建國際等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並且通過旗下公司擁有香港西區海底隧道37%經營權,香港隧道及高速公路有限公司37%股份,香港駕駛學院70%股份,香港快譯通35%股份,同時還在香港擁有九龍尖沙咀彩星中心、中環世紀廣場等物業。
在諸多上市公司的股份增減持報告中,以及上市公司的公開首發認購中,張松橋也是常常出現的名字,並且是可以對公司股價產生影響的關鍵人。
而今年以來,張松橋引人矚目的卻不是資本市場的動作,而是在內地和香港地產市場的大「買賣」。媒體報導稱,2014年以來,張松橋便陸續出售在內地的地產項目,今年6月和7月,更連續出售資產套現逾80億元,甚至有媒體稱,他已基本清空在內地的土地儲備。
內地大賣資產套現的張松橋,在香港卻搖身變為大買資產的人。目前公開的記錄顯示:年初,他以51億港幣,買下了香港山頂何東花園,創香港歷來最貴的私人屋地(住宅連地皮)成交記錄。該物業建於1927年,為香港著名富商何東爵士與夫人張靜容生前住所,歷史悠久,曾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提議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7月,他以7.6億港元向雅居樂主席陳卓林購入渣甸山包華士道1號的豪宅。幾乎同時,他還以15億港幣從前電訊盈科副主席,曾協助小超人李澤楷崛起的頂級投行家袁天凡手中,買下白加道22號豪宅。
在香港,購買豪宅實質上是為了購買土地。張松橋購買這些豪宅,看中的自然也是其金貴稀有的土地。業內也預計,這些豪宅,可能都不會是張松橋的消費,而是他的投資。舉例來說,何東花園就極有可能被重新開發成洋房再對外出售。
一方面大舉從內地套現,一方面巨資在香港買地,「重慶李嘉誠」張松橋似乎在和香港李嘉誠下著同樣一盤棋:從內地賣資產套現轉而海外投資。只不過,後者是把資金大量投入到了真正的國外,而張松橋則是投向了香港。
跟隨社會發展而發展,是張松橋的成功秘訣。很少接受傳媒訪問的他,在談到如何獲得商業成功時,曾惜字如金地強調:一個成功的商人,要努力地去適應社會,而不能讓社會來適應你!
如果他的這盤棋,是為了適應社會,那他心中所要適應的,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本文轉載來自:華商名人堂,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