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午門,在太和門前的廣場上呢,有五座金水橋,在天安門外呢,也有五座金水橋,那叫做外金水橋,而我們眼前的呢,叫內金水橋。
在仔細的觀察一些這五座橋,只有中間的橋,為雲龍圖案。只有皇帝,皇后可以走。現在讓我們來體驗一下皇帝,皇后的感覺吧。
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在明朝太和殿失火,為了不影響早朝,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
在太和門門前有兩青銅獅子,故宮一共有六對銅獅,看門獅子都是有規矩的,一雌一雄,此處的銅獅是故宮最大的,左雄右雌,雄獅腳底是繡球,雌獅腳底是小獅子。
在我們前面雄偉壯麗的這座唯一最高等級的大殿,太和殿也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金鸞寶殿」。從基座上我們稱之為須彌座。太和殿的名字也改過幾次,現在所說的太和殿也是在康熙年間重建的時候才改叫「太和殿」。也遭受過幾次大火。
太和殿其實也就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真正皇帝辦公不會再這裡。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
屆時午門前是鐘鼓齊鳴,太和殿廣場旌旗招展,太和殿須彌座上18個鼎式香爐以及太和殿前的龜鶴肚腹裡都會燃起香薰,煙霧繚繞,如同雲靄;
大臣們在引領官的引領下來到太和殿須彌座前按官職等級排列站班,一共是18班。(明清兩朝官職級別都是九級,加上副職就是18個級別,有六個部委機關,所以稱為九卿六部)。
典禮在司鳴官的三聲鞭響中開始,太和殿門前的露臺上樂隊奏起了中和韶樂,皇帝在吉祥的樂曲和祥瑞的雲靄中升殿,大臣們行三拜九叩大禮,高呼萬歲,各小主兒們可以腦補一下當時的場景是多麼的壯觀。
房沿邊上的小獸,所以被稱為瑞獸,它們的名字按排列依次是: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十。
故宮規定,我們是進不去大殿裡面的,我們就說說大殿地面上的「金磚」。哦,你別誤會,可不是用黃金做的磚,而是形容這些磚的珍貴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