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時代,誰來保護我的個人信息安全

2020-12-24 齊魯晚報網

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近期「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人臉信息一再失守,加固防線刻不容緩。

新技術要給特殊人群留一個「緩衝地帶」

近日,一則「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的新聞讓人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為了進行視頻認證,這位年歲已高的老人被家人抱起來,膝蓋彎曲,勉強進行人臉識別,十分吃力。對銀行或者用戶來講,人臉識別或許是一種便利,既能夠幫銀行節省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夠讓客戶節省排隊等待的時間。因而在包括銀行在內的很多窗口行業,技術升級如火如荼地進行,也的確讓工作方式和服務方式更加智能。在技術之外給特殊人群留下一個「緩衝地帶」,別讓技術成為冷冰冰、甚至一刀切的標準。

售樓處人臉識別只是讓商家受益

一些地方的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以此辨別自然到訪客戶與來自二手房中介等渠道的客戶,引發人們的普遍關注與擔憂。有律師表示,這種行為不僅侵犯消費者的個人隱私,還存在價格歧視。

日前,天津市一售樓處因未經客戶許可收集人臉信息上了熱搜。記者實地走訪看到,一個人臉識別攝像頭正對門口,每位走進售樓處的人都會被識別抓拍。

售樓處負責人鄂明介紹,公司去年11月安裝人臉識別設備,主要用於識別客戶是自主買房還是房產中介介紹來的,以便與中介分成。「房地產行業的頭部公司大多在用人臉識別技術。」

「男子戴頭盔看房」曾引發網絡熱議,起因是 「樓盤用上人臉識別設備,為保護個人信息不得不戴著頭盔看房 」。

「人臉識別」取廁紙 拷問公共管理精細化

12月上旬,廣東東莞一公廁「人臉識別供紙機」引熱議,市民只需站在取紙機前3秒,通過機器自動「刷臉」功能,便能得到設定好的紙量。這本是東莞莞城街道打造星級公廁的嘗試,最近卻因為隱私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雖說是方便了大家免費取用廁紙,但是人臉識別的方式卻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雖然設備上已註明本機沒存儲,但還是令市民擔心信息被洩露。

人臉信息一再失守,加固防線刻不容緩

據媒體報導,近日,陝西西安一名八旬老人接到自稱是北京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其涉嫌洗黑錢,要求其將238萬元打到所謂的「安全帳戶」,並指揮她使用遠程控制軟體完成人臉識別認證,隨後將錢轉走。老人意識到被騙後報警,目前案件已告破。本質上說,此番案件仍屬傳統的電信詐騙,即行騙者通過電話騙術操縱受害人實施轉帳匯款的行為。但不同的是,行騙者藉助了當下十分流行的人臉識別方式。

另外,當人臉識別在單位和小區門禁中泛濫使用的境況下,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採用人臉識別方式入園,而以侵犯隱私權和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引起廣泛關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原告郭某與被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某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某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某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人臉識別,應明晰法律邊界

也是在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細則並徵求社會意見,對38類常見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進行了規定,其中的 " 必要個人信息 "(缺乏某類信息,App就無法提供服務)中並不包括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生物信息的相關內容。目前已明確了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12類App,無須個人信息就能使用。在全球範圍內,人臉識別的市場前景同樣廣闊。有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而在中國,人臉識別的相關企業已突破1萬家。作為新興的身份認證手段,便捷高效的人臉識別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提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對於人臉識別技術,人們早已不陌生,並被廣泛應用於安防、支付、交通、門禁等領域,滲透於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技術最早應用於公共安全領域,它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相結合,在犯罪偵查與預防、出入境管理、安保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金融支付方面,近年來,「刷臉」支付作為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也正在取代掃碼支付。在交通出行中,人臉識別技術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

如今,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既要為社會帶來溫度,更要守住法度。

(大眾報業·大眾網)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但你天天用各種高級護膚品保養的「臉」,在網上卻很廉價,甚至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人的人臉信息。此前多家媒體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就有人臉信息售賣,5毛錢一份;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別安全認證措施之一。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 航空裡程積分被盜,資訊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對航空公司的信息審核發出質疑,並對身份信息被盜用的後果產生擔心,「私人的身份證信息怎麼會落到陌生人手中,如果今天能用我的名義辦一張積分卡,那麼明天是不是就可以辦銀行卡,辦貸款了」。無獨有偶,近期分別有演員吳磊、歌手江映蓉、演員李晨等多位明星藝人發現被盜刷航空裡程積分,其中,李晨在個人微博表示其歷程卡從2018年6月就開始被盜刷,先後有十來位陌生人使用他的歷程幾份兌換免費機票。
  •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 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人臉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匹配與識別四部分。目前已被廣泛運用於遠程開戶,機場、火車站及景區的認證核驗,人臉手機解鎖,線下刷臉支付,公安系統的天眼系統抓捕嫌犯等領域。  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
  • 資訊時代的風險:自動售貨機存在支付漏洞、刷臉技術並不安全
    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種漏洞更需要注意,黑客黑進支付程序把收款帳號改成自己的是分分鐘的事,消費者很有可能掃碼支付成功卻拿不到商品,而且與此同時支付帳號ID、訂單等用戶信息也會被洩露給黑客。所以研究員提醒消費者,在使用自動售貨機購買物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掃完二維碼顯示的收款方是個人還是公司,若是個人定需要謹慎核實。
  • "刷臉"就能在ATM機上取錢了!真的安全嗎?
    繼「無卡預約取款」、「存摺存取款」功能後,農行山東省分行在總行「刷臉取款」功能上增加了「刷臉存款」功能,還完成多品牌ATM同流程同步開發和投產工作。據悉,「刷臉存取款」的推出可以讓客戶在交易過程中大大降低銀行卡被複製的風險,降低設備吞卡數量,提升客戶體驗。同時,還能促進ATM人工智慧應用的推廣和普及。疑問:會不會發生盜「臉」取款?
  • 「刷臉」技術不能成為脫韁野馬
    先是有一名高校老師狀告杭州野生動物園刷臉入園,再有一名教授對自家小區刷臉門禁說不,還有一些售樓處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用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分析客戶來源,甚至有的地方上公共廁所取廁紙,也要刷臉……   截至目前,「刷臉」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支付、交通出行、酒店入住等領域,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下一步,人臉識別技術應如何規範使用?如何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 深圳人能刷臉坐地鐵了?!我們即將進入刷臉時代……
    厲害了,我的大深圳!看到這裡美醬忍不住要感嘆一句深圳科技發展的速度真的是太太太快了未來的樣子超乎我們所想像5G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深圳刷臉時代的到來>刷臉查公積金深圳公積金在支付寶城市服務推出刷臉查公積金業務直接把臉作為登錄密碼想查公積金餘額等業務只需刷臉就可以啦刷臉取款招商銀行早就在深圳實現刷臉取款了
  • 公交卡已過時,信用時代刷臉真的來了
    隨著普及和二維碼支付市場的爆發,消費者從PC向移動終端的遷移速度加快,預計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交易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達到1.021萬億元,增長率為73.6%,誰搶佔了這個市場,誰就有第一次機會。支付寶大戰微信:多維創新獲勝有支付寶,還有小程序,當支付寶觸發用戶如火如荼的場景支付時,微信會殺死applet,您可能還記得,在您的朋友圈可能會被應用程式的信息刷掉,據說張小龍選擇來紀念iphone十年前發布的第一部iphone手機,似乎appape或多或少有一些賈伯斯圖。
  • 網絡時代,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就是保護你的個人財產
    在現今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裡,保護好你的個人信息就是對你個人財產的最好保護。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現在很多人都會上網,包括購物,查詢,支付,出行,等等。網上的東西包含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網絡安全的擔憂也是與日俱增。那麼我們來科普下平時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做到利用網絡的同時,也令自己用得安全。
  • 身份證將迎大變革:電子身份標識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新華視點消息: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6年通過不同渠道洩露的個人信息達65億條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的個人信息被至少洩露了5次。   如何在日益複雜的網絡中保障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網絡中進行有效監管,淨化網絡環境?   近日,公安部終於放出了「大招」,電子身份標識載入手機卡的時代即將來臨!
  • 「臉卡」時代之憂 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來了 誰來保護我們的隱私
    針對許多小區業主擔心的「刷臉卡」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記者採訪了太琨律成都所主任朱界平律師。朱界平表示,目前我國已對「個人信息」進行了一定的立法保護,關於「人臉信息」的刑事案件也並不多見,但「人臉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個人信息,他和個人的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還有一定的區別,並且它仍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細化對人臉信息獲取、加工、保存、應用等各方面加以規範,不僅能對公民的個人信息進行更好保護,也能使中立的技術向更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
  • ...刷臉、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技術應用邊界在哪?
    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今年12月1日,天津通過的一項信用條例首次提出禁止相關單位採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多位律師認為,這將對其他地方形成示範性作用。
  • 讓我們更安全地「刷臉」
    讓我們更安全地「刷臉」 2020-12-11 14: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難題待解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逛動物園強制「刷臉」有必要嗎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發給他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的簡訊。有著法學專業背景的他,對人臉等生物敏感信息尤其關注。
  • 「刷臉時代」到來!無需手機 兩三秒完成支付真的安全嗎?
    央視網消息:掃碼支付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刷臉支付您體驗過嗎?不用拿手機,只需要刷臉就能夠結帳、辦理酒店入住、乘坐地鐵等交通工具,中國的刷臉時代已經到來,哪些行業實現了人臉識別?它的安全性又如何保障?
  • 漢柏科技牽手眾薈信息,開啟智慧酒店的「刷臉時代」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武漢火車站的「刷臉進站」和首都機場的「刷臉登機」引爆了人們對不知不覺到來的「刷臉」時代的熱議。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困境待解
    當晚,他截圖發朋友圈吐槽:「這家公司強制收集個人敏感信息越來越過分了」。有著法學專業背景的郭兵,對人臉等生物敏感信息尤其關注。此前,他就對酒店「刷臉」入住以及人臉信息安全保障存疑:「如果已經核實了身份證信息,基本就可以判定為本人,『刷臉』並不是完全有必要的。」
  • 「動物園有權採集我的臉?」浙大法學博士怒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洩露誰負責
    比如,人臉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存在極不確定的安全風險,公安等政府部門出於一定的公共利益考慮採集人臉信息我還可以接受,但是一家動物娛樂遊樂場也能採集人臉信息,安全性、隱私性我都表示懷疑,萬一信息洩露誰能負責?」
  • 浙大法學博士拒絕「刷臉」入園,起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獲立案
    比如,人臉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存在極不確定的安全風險,公安等政府部門出於一定的公共利益考慮採集人臉信息我還可以接受,但是一家動物娛樂遊樂場也能採集人臉信息,安全性、隱私性我都表示懷疑,萬一信息洩露誰能負責?」
  • 「刷臉」真的安全嗎?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人臉識別存在哪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