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周勝潔、常鑫
哪吒、羋月、變形金剛、大聖……
誰家的「手辦」這麼多還這麼全?
別人家爸爸的!
仔細一看,這些竟然全是用粘土做的!
閔行區這位80後父親
就像女兒的「哆啦A夢」
自2013年女兒出生後
用一雙巧手隨時準備用粘土
為女兒捏出想要的玩具!
愛手工的父親為女兒開啟粘土之路
2013年之前,徐時歡的人生與粘土製作無交集。雖然初中他就開始接觸美術,大學也主修藝術設計,但真正讓徐時歡開啟玩泥之路的是2013年,那年他喜得千金,變為「女兒奴」。
孩子長大需要玩具,「買玩具不如自己做,還能一起玩,多有意義。」徐時歡這麼想,就開始了第一個實踐——用橡皮泥做了個藍精靈,但由於材質很重,腳細的藍精靈站不住。
幾次尋尋覓覓,徐時歡發現了超輕粘土這一材質,不但售價便宜,做起來方便,做完後只需自然幹,體驗度相當高。
如今,走進徐時歡的家裡,就如走進了一個卡通世界,十二生肖、孫悟空、哪吒、進寶,又或者寵物小精靈、變形金剛、鋼鐵俠……零零總總有上千件作品。女兒喜歡的公主系列、小恐龍、豬八戒背媳婦等,放在了醒目位置。妻子很支持丈夫的興趣,這次雙十一,她還網購了好幾公斤的粘土為丈夫「囤貨」。
圖片源自閔行報社
一把尺、一把塑料刀塑造多個經典形象
目前,徐時歡家裡的工作檯如單人課桌大小,桌上放著幾罐紅黃藍黑白五色粘土,他能用紅黃藍三原色混合捏出各種顏色,配上黑白色,完成各種作品。工具也十分簡單,只要一把尺、一把塑料刀,剩下的就是基本動作,揉、捏、壓、貼等,「簡單來說,只要有一雙手,就能做出粘土作品。」
記者隨機提出能否創作一個和青年報·青春上海有關的作品。爽快的徐時歡在了解了「青春上海」的吉祥物紳士鹿和青年報報頭後,開始了製作。前後只20分鐘,徐時歡就完成了作品:紳士鹿捧著「青年報」,無論是創意還是造型都超讚!
寓教於樂,把粘土和教育相結合
這幾年來,從靜態作品,到結合八音盒、走路機芯、電子元件的創意作品,徐時歡都在潛心研究,玩出新花樣。他覺得,工匠精神就是全情投入,將事做到極致,這條路上,他還要慢慢走。
目前徐時歡考慮把玩泥的快樂帶給更多孩子。去年和今年暑假,他在閔行區群藝館開設了公益課。他還用空餘時間走進幼兒園、學校,將傳統文化和粘土融合,開展公益課程。
為公益課準備的五色「餛飩」
說了那麼多,大家最想看的
一定還是這位爸爸更多的作品吧
接下來,就一起來圍觀!
最「時尚」作品
「會走路」垃圾桶配四五十個難分類垃圾
一套「會走路」的垃圾桶,四種流程圖,了解分類完成後的垃圾都去哪兒了。這套粘土垃圾桶及系列模型,也出自徐時歡之手,給四分類垃圾桶配上萌萌噠表情,還裝上發條和「腿」,為的是讓更多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垃圾分類。
特意製作的難分清的「垃圾「
最龐大作品
56個民族姑娘擁有同一張臉
一個透明收納盒,裡面疊放著徐時歡最龐大的作品——女生版56個民族人偶。一個個和食指差不多高的小人兒,都穿著本民族的服飾。為了區分,徐時歡還在粘土人偶的腳底板上寫上了民族名字。
製作這一系列,是因為剛上一年級的女兒,開學第一課要求了解56個民族,想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徐時歡深感這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機會。從9月1日著手製作,快的時候一天能做六七個,終於趕在十一國慶前全部完工。
最懷舊作品
「砰!」爆爆米花了!快看80後童年回憶
還記得黑色「大炮型」爆米花機嗎?機器架在火盆上,手搖式轉動,隨著「砰」的一聲,噴香的爆米花出爐,帶給很多80後香甜的童年記憶。徐時歡也不例外。小時候爆米花是「奢侈品」,拎著一袋熱騰騰的爆米花,就是這條街上「最靚的崽」。
就在半個月前,徐時歡在修手機的路上又偶遇小時候的爆米花。熟悉的場景和少年時的美好記憶,讓他突然有了用粘土製作的想法。「這個作品可以跟女兒分享自己小時候的記憶,一碗大米可以換滿滿一袋爆米花呢。」
更多精彩作品
一起做玩具
一起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父親與女兒,相伴著成長
文字: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視頻&照片: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常鑫
整理:Joanna
責任編輯:唐昱霄
別人家的爸爸
反正小編實名制羨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