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自然,SWA打造贛江邊上的活水岸公園

2020-12-12 騰訊網

導讀

河岸是一個地區抵禦自然災害的重要界面,具有顯著的生態和景觀價值,同時又極具動態性和敏感性。河岸空間規劃設計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最大限度減輕災害的目標。本文以江西省贛江新區儒樂湖新城「『S灣』活水岸公園」規劃為例,通過獲取項目所在地不同歷史時期的遙感地圖與水位數據,分析河流水文特徵的變化,提出基於自然的設計方案:通過適當的人工幹預,利用河流的自然發育規律做功,復育被破壞的河流沙洲棲息地,同時根據場地自然條件劃分公園功能區,營造引人入勝的濱水體驗。

贛江「S灣」活水岸公園:

自然驅動的河流景觀生態修復實踐

The S River Park onthe

LivingShorelineof the Ganjiang River:

A Nature-Based Solution to

EcologicalRestoration of

Riverfront Landscape

張楚晗

SWA集團助理董事,美國註冊景觀設計師,綠色建築認證專家

LAF

1

將水岸還給城市

贛江是長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在沿河區域的交通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項目地處江西省贛江新區核心起步區內的儒樂湖新城江段。在SWA集團設計團隊的建議下,原本沿贛江水岸規劃的城市快速路——金水大道的部分路段被改為地下隧道,避免了未來新城與水岸的割裂,從而為沿江公園的規劃創造了良好條件。該公園長約6km,面積近14hm2,是新城未來重要的水岸空間。

沿江公園在儒樂湖新城規劃中的空間位置 SWA, Google Earth, 南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

現狀問題與設計目標

設計團隊通過系統分析河流形態的演變歷史以及人工治理和經濟活動對河道的影響,釐清了場地的主要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以為後續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和策略指引。

河流演變過程分析

通過場地踏勘和區域地理資料查閱,設計團隊發現,贛江尾閭河段在1989年以前受人工幹預影響較小,其形態主要受鄱陽湖區三角洲沉積作用影響,水流流速較緩,岸基地貌鬆散,凹岸流速快,易受衝刷形成深槽;凸岸流速慢,水流中的泥沙逐漸沉澱產生淤積,形成邊灘[1][2],河道整體呈蜿蜒的「S」形。然而,近幾十年來人類對贛江的幾次重要幹預已使其趨於順直,特色河流地貌逐漸消失。根據衛星影像可知場地水岸線在1991~2001年間變化並不明顯,河流地貌在凸岸處為與河岸平行的弧形自然邊灘;2001~2009年期間,水岸線向下遊推移,凸岸的邊灘演化出了一個江心洲[3]。

研究河段水岸形態、河道橫斷面與深泓點的歷史演變(來源:參考文獻[2][3]) SWA, Google Earth

通過對比該河段1996~2019年間若干枯水期的衛星影像可見,2010年以後,水岸線向下遊後退越發明顯,邊灘和江心洲逐漸萎縮[4];由2019年低水位時期衛星圖可見,凸岸邊灘遍布坑塘,江心洲迎水面幾乎已被侵蝕殆盡。

場地內河段邊灘與江心洲的形態演變(來源:參考文獻[4]) SWA, Google Earth

根據文獻資料,贛江歷年年均水位呈現下降趨勢,且在1998~2011年間下降最為明顯[5]。結合河流形態演變分析可知,隨著場地附近的河流邊灘逐步萎縮,贛江水位也在逐年下降。

人工幹預河流事件梳理

隨後,設計團隊深入調研了過去20餘年間主要的人工幹預河流事件,並對其與河流水文特徵演變的時間對應關係進行了梳理。

(橫屏視圖)

人工幹預河流事件與河流形態演變對照圖譜 SWA, Google Earth

1989年之前,人工幹預對河流影響較小;1990年萬安水利樞紐截流後,贛江下遊泥沙量減少,河水衝刷力增強,導致河床嚴重下切;2001年後,贛江河道盜採砂現象嚴重,特別是場地附近的樂化鎮瓜洲村沿岸沙洲遭到濫採,沙洲最寬處由1990年的約990m縮減至2019年的約310m。2011年後,大規模的盜採砂現象才得到一定遏制[3]。

2012年,當地水利部門對原本的瓜洲聯圩防洪堤壩進行了加高和加固,以緩解江水對圩堤的衝擊[6]。重修後的瓜洲堤安全性雖然得以提高,但景觀效果生硬、缺乏變化,更破壞了周邊的生物棲息地。

總體而言,在近30年來的一系列人工幹預的影響下,場地內河段邊灘的地表徑流增加,與採砂坑連通為新的流槽,質地鬆散的河岸沉積物遭到侵蝕,原本穩定的S形凸岸逐漸破碎、瓦解。

恢復獨特的「S」形河流地貌

綜上,使河流恢復S形自然地貌成為此次設計的核心目標,其關鍵點在於:1)對新增的坑塘流槽進行管理,以減緩、遏制侵蝕過程;2)利用河水自然衝淤作用,恢復邊灘和江心洲等S形河流地貌單元;3)打破原有防洪堤的平行線式斷面設計,並在滿足防洪需要的前提下提升河岸生態效益和景觀品質

3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贛江「S灣」活水岸公園

設計將沿江公園命名為「『S灣』活水岸公園」,以突出標誌性的S形河流地貌,運用自然法則提高水岸和城市對抗自然災害的韌性,使之與動態變化中的河流同生共存。

「S灣」活水岸公園總體規劃平面圖 SWA

順應自然的整地策略

設計團隊根據河流地形及其演變規律的分析結果,確定河岸和植被保護範圍,進而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和儒樂湖新城規劃,分析公園不同區塊的開發適宜度及強度,並得出公園的整地策略和實施步驟:

1)首先,根據歷史河道地形圖,模擬不同水位下的邊灘邊界,確定防洪堤外受損邊灘的修復範圍。並增設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新型丁壩群,以利用河流自然發育規律整合現狀破碎坑塘,促進邊灘自我修復;

2)其次,在防洪堤內保留瓜洲村現狀溼地水塘系統和周邊植被,建立雨水花園等綠色生態基礎設施,並塑造微地形,引導地表徑流進入,實現雨水淨化,並補給地下水;

3)最後,消化堤壩與濱江交界道路規劃標高之間的高差,增加水岸岸線形式的多樣性,並對河岸景觀及其空間功能隨贛江水位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進行模擬。

水岸公園豎向設計及不同水位下的岸線變化 SWA

從人工堤壩到「有生命的堤岸」

在岸線材料的選擇上,設計團隊運用多孔隙的自然材料創造可滲透的多樣化水陸交界面,並根據不同區段河水衝刷力的強弱選擇不同的固岸抗侵蝕材料,以形成流速不同的水環境,保護灘體免遭侵蝕,並將不透水的硬質人工堤壩轉變為可供生物棲息和繁衍的自然堤岸,以提高河流景觀質量,滿足親水需求。

多樣化的岸線類型 SWA

在岸線橫剖面的設計上,根據堤壩與河流之間的不同高差實現從城市建成區到水岸的自然過渡,同時保證滿足50年一遇的防洪需求

不同形式岸線的橫剖面設計與不同的濱河開發類型及強度相適應 SWA

在防洪大堤的斷面設計中,設計充分利用壩頂的高程優勢,打造視野開闊的城市濱江慢行綠道

防洪大堤轉變為全景廊道 SWA

基於河流自然形態的公園功能分區

在自然狀態下,場地北段凹岸不斷被河流侵蝕,岸線距離堤壩近、河岸陡峭;河流沉積物在南段凸岸淤積,形成平坦寬闊的扇形邊灘。在這一規律的基礎上,設計團隊將「S灣」活水岸公園從北到南劃分為三個主要功能區:腹地狹長的北段為湖江一線親水區,毗鄰金水大道地下段與新城中央商務區的中段為中心河港區,腹地寬闊的南段為沙洲溼地區。

S灣公園分區示意圖 SWA

湖江一線親水區

S灣北段毗鄰儒樂湖水壩,,自然環境退化嚴重,且由於凹岸河水對河岸和堤底的衝刷作用較強,堤壩與水面高差懸殊,河岸極易塌方。因此,設計團隊提出儘可能保留現狀河流淺灘沙洲及岸上植被,並利用新型生態丁壩形成新的邊灘棲息地,既可緩解河岸侵蝕、穩固河岸,又可消化堤壩與水面的高差

湖江一線親水區 SWA

由於北段鄰近新城規劃中的文旅健康組團,設計團隊在該區段內新增了浮橋及遊船碼頭,並根據浮橋與丁壩的位置,將河道衝淤後形成的邊灘由北向南劃分為遊船河灘、親水活動沙灘,以及生態棲息地河灘。

中心河港區

S灣中段緊鄰規劃中央商務區和一幢超過200m的超高層地標建築,將主要承擔公園的城市形象展示、科普教育和市民活動等功能。由於金水大道在該區段的部分已被改為地下隧道,地上部分將設置觀光巴士車道、城市公園綠道和森林緩衝帶,便於市民直接前往濱江公園:防洪堤內的排澇區為海綿城市示範區,也是該區段的核心綠色開放空間,內部設置了一系列寓教於樂的主題空間以推廣「海綿城市」理念;防洪堤外,鑑於贛江抽水泵站和排澇閘口恰好位於兩條街道延伸線與河岸的交點,為弱化其影響,設計團隊將其打造為兩條與街道相融合的生態棧道,一條通向公園的主遊船碼頭,另一條作為通往沙洲淺灘的漁人棧道。

中心河港區及海綿城市示範區 SWA

沙洲溼地區

S灣南段曾是採砂活動集中區,自然邊灘沙洲破損,生物棲息地退化嚴重。因此,具體的場地幹預策略包括建立生態丁壩群及弧形條狀沙洲、修復土體生態,以及建立植物群落

沙洲溼地區 SWA

設計團隊利用洪水漫灘和回落,引導包括現狀江心洲在內的三組弧形沙洲的修復或形成:周期性的水位漲落可將營養物質輸送到沙洲表面,幫助建立水生植物棲息地,以穩固沙洲邊灘。該區段堤壩內腹地較為寬闊,現存森林植被茂密,水塘、溼地狀況良好,但與周邊規劃道路標高存在較大高差。對此,設計團隊運用景觀退臺等手法予以解決,使植被與水塘均可被保留。此外,設計師還規劃了一條生態幹溪谷地以銜接區域內原有的分散水體,以實現雨洪調節功能,將該區段打造為新城南部門戶的綠色核心。

生態幹溪谷地規劃 SWA, Google Earth

丁壩景觀橋 SWA

04

總結與反思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核心價值在於運用科技手段重新了解自然系統的力量,引導自然力量做功。設計師不僅需要理解場地的自然屬性,也需要掌握河流對人工幹預的動態響應機制,才能最終提出以河流自然演變規律為核心的規劃方案。

項目運用創新的設計方法回應了以下挑戰:1)將人造堤壩轉化為「有生命」的生態堤岸,為形式單調、的人造基礎設施賦予更多富有活力的景觀元素;2)通過人工幹預復育受損的沙洲邊灘,提高濱江地帶的可達性;3)順應自然,根據場地自然條件劃分公園功能區,在不被洪水侵擾的堤內滿足休閒遊憩需求,並結合自然地形實現雨洪管理功能,同時藉助河灘形態發育規律,推動河流的自我修復。

修復後的S灣鳥瞰圖 SWA

由於設計周期較短,生態丁壩對研究河段對岸及場地周邊行政區贛江河段的水文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論證。此外,方案未來的落地實施還有賴於河流生態監測和評估系統的建立。

項目信息

項目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儒樂湖新城

項目面積:13.9hm2

項目委託:南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景觀設計:SWA集團

首席設計師:李慧琍

設計團隊:張楚晗,邵宇洲,馬小萌,詹修賢

設計時間:2018年8~12月

所獲獎項:2019ASLA北加州分會分析和規劃類榮譽獎

致謝

感謝南昌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胡遠徵、鄒夢遠為項目提供的幫助。

部分參考文獻

[1] Lei, S., Zhang, Z., & Zhang, X. (2014). Analysis on Tail Channel Evolution of 5 Main Rivers of Poyang Lak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Yangtze River, 45(4), 27-3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4.04.005

[2] Wang, J., Yang, Y., Zhang, Y., Yang, B., Jiang, L., Qiu, L., & Zhao, J. (2017). Impact of Water Level Change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in Poyang Lake Delt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41(1), 1-10.

[3] Hu, H. (2016). Study on Runoff-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iverbed Evolution of Ganjiang River Sink (Master’s thesi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Retrieved from CNKI Database.

[4] Kuang, F. (2014). Study on Reverbed Evolution and Regulation of Ganjiang River Sink (Master’s thesi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Retrieved from CNKI Database.

[5] Chen, F., & You, H. (2019).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f Ganjiang River and Its Cycle Analysis during 1965-2015. Water Power, 45(4), 17-21.

[6] The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f Jiangxi Province. (2014, June 18). Basic Information Announcement of the Reinforcement Project of the Guazhou Lianwei Levee in Nanchang City [No. 36010067240962920130032]. Retrieved from http://www.jxsl.gov.cn/id_100172/project_infocontent.shtml

參考引用 /Source:

Zhang, C. (2020). The S River Park on the Living Shoreline of the Ganjiang River: A Nature-Based Solution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front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8(3), 114-12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40015

相關焦點

  • 胡世忠調研青原區城北濱江生態公園(北延)項目時強調:突出水岸緩衝...
    吉安新聞網訊 1月11日,市委書記胡世忠來到青原區城北濱江生態公園(北延)項目現場調研。他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按照「水岸緩衝、江景風光、休閒活動、生態秀美、大氣簡潔、實用便捷」原則,突出水岸緩衝和生態休閒功能,做好結合文章,打造贛江「最美岸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漳州市內千年古剎邊上有一生態公園,水岸綠地美不勝收,免費開放
    近些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建設,被譽為「水果之鄉」的漳州,更是在市內打造了大片的休閒綠地,成為市民遊客的旅遊好去處。「五湖四海」中的南湖生態公園就是其中最美的一個,位於千年古剎南山寺邊上。這片空間可以說是一年一個樣,連續3年前來,切實感受到了它的變化,越來越美了,即使在盛夏的下午,你都能看到不少市民在公園裡漫步
  • 瑞江打造綠色水岸 建設生態文明
    同時,加快碼頭工業城及其項目建設,著力把碼頭打造成長江沿岸快速崛起的新型工業、港口物流、宜居宜業港口新城。建設園林城市 彰顯水岸特色生活在公園周圍,聽鳥鳴、賞美景,曾是很多人所嚮往的。而這些,在瑞昌已經成為現實。近兩年,瑞昌市投入重金改造了柳湖公園、人民公園和安定湖公園,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 南昌贛江畔將建大型水上娛樂主題公園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瑞穎報導:近日,南昌經開區公布了神州通水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贛江獨洲保護利用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該項目位於國家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港路雙港碼頭,根據規劃將建造一個極具特色的大型水上娛樂主題公園。
  • 南昌今年將再添一批市民公園 含九龍湖公園、贛江風光帶等
    這幾年,不少南昌市民發現,南昌城區內大大小小的公園和綠地越來越多,城市變得更綠更美了。為提升城市環境,讓城市更綠更美,今年南昌將重點推進包括九龍湖公園二期、贛江市民公園四期、朝陽新城中心公園在內的20餘座大型公園的建設,啟動贛江風光帶南延工程和北延工程,同時打造一批「口袋公園」。
  • 藍光•水岸公園丨瀘州東進,公園生活大境!
    -漁子溪片區級商業中心、泰安商業中心、茜草市級商業中心和沙灣中心片區級商業中心等「四大商業中心」,建設商住綜合體和星級賓館;新建3個城市公園;新增多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打造國際水準的居住環境,滿足高新區居住、餐飲、購物、娛樂、休閒等全方位生活需求。
  • 金科·集美水岸公園房,鮮氧生活,靠譜!
    長期面對城市灰色的水泥、嘈雜與喧囂,人們對自然的嚮往更為強烈。 「沒有一個建築物能凌駕於自然之上,而是應該屬於這片自然」德國建築大師考夫曼·泰裡格的這句話,不僅是地產的一種建設理想,也是體現現代人居住需求從安全性轉變為舒適性,由此得見,兼顧城市繁華與自然幽靜的公園房必將成為地產行業耀眼的明珠。
  • 藝術點燈打造浪漫水岸公園
    來源: 小楠 舉報   臺灣日治時期,政府以小京都的城市風格規劃建造臺中柳川、綠川及臺中公園間的棋盤街道
  • SWA | 城市的發展與設計之深圳
    深圳灣公園:人與自然的界限深圳4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圳灣的水岸劇變。在90年代,65平方公裡的鹽沼淺灘被填平,一些周邊的山體也被開挖以用作填海材料,同時消失的是深圳灣沿岸的紅樹林、鹽沼,以及豐富的海洋與潮間帶生物棲息地。
  • 金輝優步水岸依河而居,把家搬進水岸公園裡!
    金輝優步水岸,擁攬龍河一線美景,打造醉美龍河水岸一公裡,鳥語花香,流水潺潺,臨窗瞰景,如詩如畫。一、千年廊坊歷史,訴說龍河傳奇廊坊與龍河密不可分。「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今安次),徵伐蚩尤」從此,龍河之名家喻戶曉。它承載著千年文化底蘊,見證著城市變幻風雲。
  • 藍光•水岸公園
    項目位置: 重慶龍洲灣花溪藍光水岸公園銷售中心地址:重慶龍洲灣花溪藍光水岸公園售樓部銷售中心電話:023-68391999項目簡介項目佔地約79畝,建築面積約29萬方,建築密度約28%,總戶數1621戶,車位1991個,車位配比嚴格按照純改善住區的標準
  • 街頭運動公園即將亮相水岸新城!預計9月建成~
    街頭運動公園即將亮相水岸新城!,見縫插「綠」,將城市中的一些小角落打造成為適合公眾日常休閒的「街頭運動公園」。 位於水岸新城伊克淖路沿線的街頭運動公園,東起訶額倫路,西至泰康東街,景觀設計總面積為17800平方米。 其中訶額倫路至金海路區段面積為5800平方米,可汗街至泰康東街區段面積為12000平方米。
  • 生態休閒綠島 百裡贛江明珠——神岡山公園風光掠影(圖)
    公園主入口假山疊水景觀  這裡把森林「嵌」入其中,各種原生的樟、柏、松、楓競相爭綠吐翠,新栽種的常青樹木整齊通透,公園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發揮著「綠島」效應,讓人零距離享受生態之美。  這裡還岸於民,打造親水臺平,既滿足市民與水互動的需求,又賦予遊步道駁岸疏朗開闊、動靜皆宜的特色。
  • 彰顯南昌特色打造「夜遊贛江」品牌
    到滕王閣旅遊區遊覽、賞《滕王宴樂》精彩表演、乘觀光遊輪夜遊贛江、在秋水廣場觀看一場噴泉表演,精彩的夜遊景點讓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精彩演出點亮夜生活到具有濃鬱歷史文化氣息的滕王閣景區遊覽,成為許多南昌市民夜遊的首選。7月29日晚,滕王閣景區內,不少市民站著觀看燈光秀和古裝表演,人群中不時發出喝彩聲。
  • 南充:繽紛水岸溼地公園二期正式開建了
    高坪這座美炸天的城市公園開!建!啦!沒錯,就是打通「醉美江岸線」「最後一公裡」的嘉陵江朱鳳山段溼地修復治理工程(繽紛水岸溼地公園二期)正!式!開!建!啦!西臨嘉陵江,東至江東大道東側綠化帶項目全線長約1.3公裡,面積約345畝共劃分為休閒遊憩、兒童娛樂自然藝術、生態環境、沿路景觀五大功能區是一座既能展現自然之美,又能展現藝術之韻的城市原生態自然生態溼地公園
  • 江西古村有江南最完好的客家宗祠群,贛江邊上,距贛州市區30公裡
    夏滸村,又名夏釜,被蔣經國取「華夏天府」之意而命名「夏府」,2010年取「位於贛江萬安湖邊」之意而改稱「夏滸」,與湖江圩鎮隔贛江相望,位於贛江十八灘河段最險的兩大險灘——天柱灘和黃泉灘之間,距贛縣縣城35公裡,距贛州市區30公裡。
  • 贛江市民公園三期明年春節前開園 市民可乘觀光小火車覽美景
    本報訊 劉小勇、江南都市報記者廖濟堂攝影報導:今後可以踩在懸空的玻璃上欣賞贛江美景。11月13日,記者從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2015年春節前,贛江市民公園三期將正式開園。玻璃懸空觀景平臺效果圖  13日下午,記者在贛江市民公園三期景觀綠化工程建設現場看到,一座沿江而建的市民公園已初具雛形。  紅谷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贛江市民公園三期景觀綠化工程範圍南起八一大橋,北至贛江大橋,全長3.7公裡,規劃總面積23萬平方米。
  • 伊金霍洛水岸新城中心公園正在建設中,看現場→
    在水岸新城中心公園,挖土機、推土機轟轟隆隆,運輸車輛往來不停,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熱火朝天的做公園硬化、為景觀水系打墊層。
  • 南昌要打造不夜城,「夜遊贛江」你看好嗎
    到滕王閣旅遊區遊覽、賞《滕王宴樂》精彩表演、乘觀光遊輪夜遊贛江、在秋水廣場觀看一場噴泉表演,精彩的夜遊景點讓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遊船夜遊 賞贛江美景在碧波蕩漾的贛江之濱,乘坐「滕王閣號」遊輪,從滕王閣神風亭碼頭出發途經南昌大橋
  •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江西廬陵贛江國家溼地公園(試點...
    吉州區、青原區政府,廬陵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為切實做好江西廬陵贛江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國檢驗收工作,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江西廬陵贛江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迎接國家驗收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