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鎮總是給人一種涓涓細流、綿綿不斷、細膩又耐人尋味的感覺,所謂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樣的文化積澱,讓人流連忘返。甪直古鎮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甪直古鎮,地處蘇州境內,太湖之濱,被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因水流形狀似「甪」字而得名。
甪直水秀,聞名天下,石橋精美,世間所稀,曾橫架小橋72座半,有「橋都」之譽。猶以數座三步二橋(即雙橋)最為經典。「忠厚傳家久 詩書禮儀長」的鄉風純僕厚重,造就了許多文壇巨匠和名人雅士。
從唐代詩人、文學家陸龜蒙到現近代首位政論家王韜及當代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小鎮代有才人出,沉澱下厚重的歷史文化。同周莊烏鎮相比較,甪直名氣不如烏鎮大,人脈也沒有周莊深,商品氣息遠不及前者濃鬱,其清新俊永,質樸無華則獨領風騷。
鎮入口處有甪端神獸鎮守一方水土,進入景區便仿佛展開了歷史畫卷,葉老筆下《多收了三五鬥》裡的萬盛米行,腦海裡浮出那擠擠挨挨的糶米敞口木船,還有帶著氈帽的佃戶和陰陽怪氣的米行帳房,深感舊時的農人生存不易。
這裡是葉聖陶當年任教的「吳縣第五高等小學」舊址,大量珍貴的資料,從不同側面介紹了葉老光輝的一生以及在教育、文學、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貢獻,特別是在甪直期間所進行的教育改革實踐、文學創作等。
但凡古鎮,少不了各異古石橋,流經各家各戶的小河,河畔的廊橋,卻多了份別樣的樸實民宅。周末依然人流如織,當地小吃,餐館比比皆是,又似看到舊時繁華。古寺,沈宅,米倉都是穿梭時空的見證,漫步期間,就如看到一幅幅歷史的故事。
坐在河邊長廊小憩,吃一碗奧照面,在觀望著河道裡船娘搖擼行船而過,河面上泛起一道水轍。填飽肚子,一路順河邊前行,去了沈宅,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的老師王韜紀念館,保聖寺裡的九尊唐塑和1500多年的需四名成人方可圍攏的古銀杏樹,訴說著過去,堅守著未來,還有葉聖陶先生紀念館,江南文化園,歷史文物館,等等這些,不勝枚舉。
甪直古鎮的名聲雖然沒有同裡、周莊等同屬蘇州的古鎮大,但去過這幾個古鎮後,我對甪直古鎮的印象最好。甪直古鎮為數量眾多的的湖泊、河流所環繞,中心為南市河、東市河、西市河的交匯處,多條支河像網一樣交織在古鎮中,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水鄉環境。
在古鎮的河流中,不同時代、不同造型的石橋眾多,又使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橋鎮。此外,古鎮的建築大多保持著中國的傳統建築特色,而石頭鋪成的街道、護岸欄板上雕刻的各種花紋,都值得慢慢地欣賞。甪直古鎮沿河的路被稱為街,垂直於河道的為巷,街巷兩旁或商鋪林立,或粉牆黛瓦,很好地展現出了古鎮的生活。
甪直,一個很有意思的江南古鎮。這是個有些豐厚文化底蘊和人文景觀的一處精緻的水鄉,賞心悅目,陶冶性情,了解歷史,來此一遊為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