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地鐵看合肥
合肥正在著力打造
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
生活在大湖名城、養人之都
想要遍賞美景何須出遠門
只要跟著地鐵線就能滿足你
對詩和遠方的全部想像
今天就讓我們坐上地鐵
一起感受合肥美景
在1號線南端,濱湖新區境內,規劃面積達550萬平米塘西河公園僅水域面積就佔了約180萬平米,這裡不僅是合肥市最大的休閒公園,更是水生植物和小動物們的天堂。
在1號線的中段,古城的歷史底蘊氤氳在包公園柳樹輕垂,無絲藕交錯的湖面。為紀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園林,將廉政無私的民族精神融於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景致中,豐富了城市休閒生活,薰陶城市人的高尚品德。一條地鐵線,兩處風景畫。
(秋日包公園,市民湖面賞景。圖自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
連貫東西的2號線上,不僅有時時蔭涼處處綠意的環城公園令人心生愉悅,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逍遙津公園、花衝公園每一處都見證著城市發展的脈絡,記錄著現代化大都市的自然本色。
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頂著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的多個名頭,大蜀山屹立於2號線西側,守望者這座城市日復一日的繁榮忙碌。經過改造升級的花衝公園,保留了狀元花衝、先農壇、工業印記三大歷史文化節點的同時,建設音樂噴泉、兒童樂園等多個觀賞點,為瑤海老城區點綴一抹亮色。
(俯瞰花衝公園 記者高博/攝)
如果說1、2號線連接了合肥綠化風景帶,那麼3號線更是將大湖名城的宜居美景巧妙融合。白日的政務區嚴肅威儀,而夜幕降臨下燈光璀璨的天鵝湖,卻在風景中更添一抹科技感。雕塑、園林樹木、人工沙灘、開放式公園倒映著廣電中心大廈,譜寫著地鐵時代的新曲風。
隨著合肥地鐵的高速發展,城市綠化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生態色彩將渲染於地下交通的沿線。5號線北段將迎來杏花公園、菱湖公園的秋意颯爽;1號線三期還將串聯生態公園的春意盎然;兩大水庫交相輝印於城市北側,乘著地鐵便可將城市美景收於眼下的生活,正在闊步向我們走來。
(國慶期間,天鵝湖畔燈光秀 記者李福凱/攝)
截至2019年底,合肥森林面積達到327.6萬畝。今年上半年,全市又完成綠化面積331萬平米,及38.3公裡綠道建設。加快推進「河長制」;加快建設環巢湖「十大溼地」和「十大公園」;努力做好「水」「園」「林」三篇「大文章」......如今,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大美合肥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