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想必大家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細心的人就會發現,前三個文明古國裡都有個「古」字,而中國卻沒有,這又是為什麼呢?「古」帶有過去、曾經的意思。埃及、巴比倫、印度這三個國家的文化在世界歷史中,都有滅亡過或者短暫的滅亡過,後面有恢復了。唯獨中國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一直存在至今,中國還是那個中國。
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約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區(約公元前5450年),5150年前(約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統一,並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大一統國家,其朝代延續並更迭長達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徵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託勒密王朝)。順便說一下,這個託勒密王朝並不是埃及人自己建立的,而是馬其頓人建立的,只不過被埃及文化所同化了,所以託勒密王朝也是埃及歷史的一個朝代。一直到約公639年,羅馬帝國滅了託勒密王朝,使埃及成為其行省,埃及王朝政權倒臺。後來公元7世紀,古埃及文化被阿拉伯帝國伊斯蘭化,埃及文明中斷,但保留了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直到1300年後,公元1922年,埃及獨立。
古巴比倫 ,位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伊拉克地區,並於約5800年前,產生了飲譽世界的兩河流域文明,後期孕育了璀璨奪目的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於公元前3500年產生於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併。公元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所滅,中世紀兩河流域伊斯蘭化,兩河文明滅亡。
古印度,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古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一直到公元前18世紀滅亡,印度西北方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滅亡,雅利安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印度文明斷辰,從此印度就一直不斷被外族人所統治。先是雅利安人後又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徵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徵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中國的華夏文明約在公元前3000年在黃河流域形成。其中歷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間出現過眾多文聞名世界的王朝,比如強漢、盛唐,無一不是世界最強之國,其文明一直延續至今,已有5000餘年歷史。對於這一點,好多外國學者還是有非議的。因為在中國歷史中,有兩個朝代不是漢人建立的,那就是蒙古族的元朝和滿族的清朝。這兩個朝代雖然不是漢人建立的,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入主中原後,他們一直採用漢文化,推崇漢文化,最後直至被漢化,也成了華夏文明的一員。一個國家有沒有斷層,不是取決於當時朝代的更替,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所代表的文化有沒有一直傳承。五千年以來,中國用的一直是漢字,說的一直是漢語,並且在這5000年的過程當中,一直在傳承發揚,吸引了眾多少數民族加入華夏這個大家庭當中。蒙古族、滿族也是如此,這才形成了如今有56個民族組成的中國!
當然華夏文明也有最危險的時候,那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時的日本佔領了中國三分之一的領土,在東北三省和臺灣地區,大力推行日本文化,讓當地百姓學日本文字,說日文,不允許接觸漢文化。可惜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最終還是失敗了,不過其帶來的日本文化的影響說多說少還是有點的,特別是被其統治了50年的臺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