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表演、歌唱俱佳的圈內大姐大,她的一首《萬水幹山總是情》,唱得是那樣的動情,仿佛能越過萬水,跨過千山,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她的深情和歡樂。她與羅家英20年的愛情長跑更是被大家傳為佳話。但是你知道這位曾經的港劇一姐是我們內地出生的嗎,你知道她在成名路上經歷了哪些事情嗎,今天我繼續帶大家回到上個世紀的流金歲月,一起回憶汪明荃的藝術之路。
汪明荃出生於上海市郊區,她的爸爸早於1949年到香港經商。有一年,爸爸從上海買來了一個收音機,婆婆閒時也扭開聽聽,不少流行曲如《夜來香》或是《葡萄仙子》等等她很快也懂得哼幾句。1957年,爸爸決定把一家人接到香港居住。汪明荃來到了香港,一家人住在號稱「小上海」的北角。憑著她的聰慧,很快地,她學懂了粵語及英語,與同學也打成一片。在學校的汪明荃是校內活躍分子,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
然而可能是從小學習環境不同造成的,汪明荃會考沒考上,一時也沒找到理想職業。一位叔叔就對她說:「我的洋行需要人手,不如你來幫忙當會計吧。」就這樣,她在中環當起朝九晚五的會計小姐來了。當會計的日子,是她感到有生以來最難忍的。她的算術本來就不好,每天要計算一大堆乏味的數字、一張又一張撕掉的廢紙塞滿了字紙簍,每天上班如坐針氈。
恰好,麗的藝員訓練班招考新生,她知道了這消息後,馬上去報名。在上千位報考者中,只錄取了9位,她是其中之一。藝員訓練班是晚上上課,每天還未下班,汪明荃的心就飛到訓練班裡去了。下班後,她就急忙搭乘兩毛錢的電車,到灣仔的訓練班上課。在電車上,汪明荃喜歡觀察電車裡的人們的一舉一動。此時的她做夢也想不到,10年後萬千的香港市民下班後就守在電視機旁,為的是看她的演出。
籤約後不久,她的歌喉才華顯露,麗的選派她負責「金玉滿堂」節目。這一個既歌且舞的節目吸引汪明荃的全身投入,少時的夢幻、中學時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實現。那時候,汪明荃每星期都要抽出時間,乘車轉渡海小輪,再乘車到老師處學唱歌。她的才華漸受器重而喜歡她的觀眾越來越多。麗的合約結束後,汪明荃下定決心到日本學習歌舞,汪明荃重返香港後,1971年4月1日加入無線電視,踏進了事業的新境界。她將在日本所學的全獻給《歡樂今宵》。該節目有了這位生力軍助陣,陣容大為加強。
汪明荃能歌善舞,又會演戲,而且口才伶俐,懂得國語、英語、日語,許多不同性質的節目就由她擔任主持。隨著《歡樂今宵》一起成長,在各方面磨練都到了純熟的地步,1975年,汪明荃正式加入無線話劇組,她的事業又推上一高峰。漸漸地,她登臺和出演電視劇的機會越來越多。1978年4月,汪明荃因《書劍恩仇錄》風靡東南亞,此後,汪明荃又主演了《帝女花》、《《倚天屠龍記》、《千王之王》、《楊門女將》、《萬水千山總是情》等數十部電影和電視劇集,塑造過各種各樣的經典形象。
她演唱的《歡樂年年》、《山歌情誼長》、《迎春花》、《圓月彎刀》等歌曲流行多時,不少唱片成為白金唱片,不少歌曲成為「十大金曲」,打上「龍虎榜」。她的演唱會,絢麗多彩,是視聽之娛的最佳享受,因為她不惜大量投資在服飾上,聘請專人為她設計多款特殊的衣服,她與舞蹈藝員載歌載舞,拜姿變化萬端。配合著舞臺上銀幕播映出的劇集片斷,獨具匠心的布景,帶給觀眾一個驚奇的喜悅。
汪明荃不滿足於歌、影、視方面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她還追求更高的創新,更高的突破。1982年,她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以及連續幾年被評為「香港十大電視明星」和"香港演藝十大當紅人物」。經過不懈的奮鬥的奮鬥,汪明荃已成為無線電視臺有口皆碑的「當家花旦」、「阿姐」級藝員,在娛樂圈中享有很高地位。現在的汪明荃已經年逾七十,但是她塑造的一個個經典形象和光輝歷史,將永遠載入香港娛樂圈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