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作家詩人看臨朐」鄉村振興採風活動(一)

2020-11-18 濰坊五好青年

「濰坊作家詩人看臨朐」鄉村振興採風活動

(一)


11月14日,「濰坊作家詩人看臨朐」鄉村振興採風活動在臨朐成功舉辦,濰坊市各縣市區作協負責人、部分濰坊市籤約作家和骨幹作家詩人共計70餘人參加活動。本次活動由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作家協會主辦,臨朐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臨朐縣農業農村局、臨朐縣作家協會承辦。



好久沒回臨朐看看了。以前每年都要回好幾次。把臨朐當做我的第二故鄉,真是一點也沒誇張。我的姥姥家是臨朐嵩山一個叫銅峪的山村裡,我從小在那裡長大,儘管後來回濰上的學,每到寒假暑假,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回到那個小山村,度過我愉快的童年時光,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山楂樹,還有姥姥攤的酸煎餅,每每回想起來,真是溫馨難忘。


那時候的交通真是不方便,先是坐車到臨朐縣城,然後再坐車到嵩山鄉一個叫九傑的站點下車,然後下步走十多裡的盤山路,時近中午從家裡出發,下午下車,步行走到村裡,就要黑天了,每次回姥姥家,都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後來的後來,回去次數少了,可是對這個山村,對臨朐的感情,並也沒有減少。


前些年,聽說姥姥的山村要拆,拆了村子,蓋大樓。村民集體告別平房,搬進樓房。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尤其是一些老人,覺得這麼偏僻的村子,怎麼可能會拆,都以為是說笑話。後來村子還是拆了, 新建的樓房即將竣工投入使用。有的人心裡高興,有的人心情複雜,說不出的一種感覺。


本來我覺得,再也沒有回臨朐看看的想法了。看到這次「濰坊作家詩人看臨朐」鄉村振興採風活動,我又開始心潮澎湃了。對鄉村,我是嚮往的,對鄉村的那種愛,是從骨子裡發出來的,對臨朐的感情,不是說沒就沒的,我想我沒有理由來拒絕這次回臨朐看看的活動。更何況這次臨朐採風的幾個鄉村,衡裡爐、花園河、茹家莊、隱士村、北楊善、呂家樓等,都離著姥姥的銅峪村,不是特別遠。

我小時候,常就聽姥爺講,大概清朝時期,他們祖上就是從花園河搬到銅峪的,根據許氏族譜上介紹,結合花園河村史館資料,銅峪和花園河許氏最早是明初洪武年從安徽碭山縣移民過來的,至今600多年,堂號「汝南世家」。此處插播一句,都說安徽碭山梨有名,沒想到我姥爺的祖上也是來自安徽碭山縣。

八岐山下,將軍故裡。花園河,是全國文明村。走進村裡,迎面撲來的,是一種大氣,是一種沉穩。舉目遠望,八座山頭,藍天白雲之下,一種肅穆的感覺。這次行程緊張,來不及登攀山頭,等再有機會,一定爬上去,登高望遠,對了,還有八座山頭東北方向的太平崮,當地人稱「點將臺」,讓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其山巔之處那座全部用山石砌成的廟,應該已經列為文物保護了吧。

茹家莊,是臨朐人口最多的一個大村莊。我對它並不陌生,因為姥爺的姐姐就住在這個村裡,九十多了,眼不花耳不聾,精神矍鑠,記憶力超強,所以這個村我之前多次來過。但是對於路邊的茹家莊村史館,我還是第一次進入參觀。這一次,大開眼界,收穫多多。村史館門口的大樹和古井,吸引了我的目光。

大樹為明槐,現存活,在馬姓院中,明朝植於永勝橋(馬家橋)西南角。古井不古,不過百年歷史,始建於1920年,民國九年立碑記載。走入村史館,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東南角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舊址」紀念館。詳細介紹了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是在抗戰時期進駐臨朐的, 會同臨朐縣委組建地方各級抗日武裝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建抗日革命根據地,抗日高潮掀起,不斷尋找戰機,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為抗戰勝利奠定堅實的基礎。

走出村史館,來到北邊一塊空地,向西望去,竟有一番收穫。入眼的是,一片碑林。急步過去,看到大多石碑保存完整,而且碑文清晰可見,它們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比如:清代乾隆二十六年的重修三元廟碑記、康熙四十年的修西大河善人橋碑記、康熙丙午年的重修三元廟碑記、明朝隆慶五年的修青石橋碑記、清代光緒十年的重修龍王廟碑記、清代光緒二年的重修三元廟碑記、清代嘉慶七年的重修三元廟碑記、民國五年的重修普濟庵碑記等等,隨著時代變遷,很多朝代的廟宇和橋梁,已消失在灰飛煙滅之中,而這些碑文清晰的石碑能完整保存下來,彌足珍貴,為後人研究臨朐廟宇橋梁提供可靠的歷史資料。

在姥爺年輕的時候,經常爬上銅峪的山,帶著乾糧,翻山越嶺,採中藥材,據他講,爬過幾個山頭,就可以來到隱士溜。從地圖上看,銅峪到隱士,距離很近,如果爬山過來,就要爬大半天呢,結合這次的採風活動,以及隱士村簡介,了解到,隱士村,並不是一個村,而是十個村,合稱隱士村。這十個村有:平安地、第二個莊、菜園、安家莊、魏家莊、史家莊、王家莊、後峪、郭家椿子、北湖。單看這些村名,是不是很有趣呢。遠處看到一個木頭牌子,上面寫著:平安地古村落。如果不是時間緊迫,很想過去看一看。

隱士最有名的是柿子,遠遠望去,群峰層巒之間,柿子樹上掛滿了誘人的柿子,這裡建成隱士書院、村史館、餐飲大廳、主題公園、隱士民宿群、景觀湖和柿餅晾曬基地。隱士巨變,民俗之美,充分體現了隱士人的生活情趣,回歸大自然,樂享醉美鄉村,這裡的一花一景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的。

中國柿鄉,臨朐隱士。暢遊畫中柿樹,回憶最美鄉愁。隱士以柿子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知名度越來越高,每年來隱士旅遊和攝影度假的遊客越來越多。2018年10月,全國第九屆柿文化文化旅遊節在隱士舉辦,這裡被授予「全國柿產業化示範基地」,隱士立足豐富的柿子資源,大力發展柿餅加工產業,成為集柿子生產銷售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美麗鄉村,成為臨朐全縣鄉村振興的帶頭村與樣板村。

上午採風活動圓滿結束,回來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行程滿滿,收穫多多,真是魚蝦滿倉,滿載而歸,非常有意義的一次採風活動,特別感謝主辦方與承辦方。真心期待著下一次的採風活動。

中午在五井供銷社大廳吃了一頓香味可口的臨朐五井全羊,來到臨朐,如果不吃一次五井全羊,那就表示沒來過臨朐。臨朐人民的熱情好客,那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下午的採風活動,我會另文介紹的,謝謝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作家詩人眼中的臨朐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鄉村振興採風活動成功舉辦濰坊市各縣市區作協負責人部分濰坊市籤約作家和骨幹作家詩人共計70餘人參加活動作家詩人們在五井鎮茹家莊村史館採風臨朐縣地處濰坊西南部,總面積1831平方公裡,轄14個鎮(街、園、區)、350個村(社區)、92萬人,享有「小戲之鄉」「書畫之鄉」「奇石之鄉」的美譽,是全國文化模範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 【臨朐重磅】臨朐龍泉古街第二屆廚師廚藝比賽、最美廚娘大賽暨縣作家協會、鄉土臨朐文學骨幹採風活動將與11月29日(陽曆)舉辦
    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美食文化,豐富群眾生活,振興鄉土文化和鄉村經濟,把李家莊龍泉美食街建設成臨朐和全省的美食文化基地,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經鄉土臨朐全國聯盟、臨朐縣作家協會、李家莊社區黨委研究確定
  • 「詩畫金秋 暢遊濰坊」媒體採風團到臨朐採風
    濰坊傳媒網訊 9月30日,由濰坊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舉辦的「詩畫金秋 暢遊濰坊」採風活動走進臨朐。採風團先後到北方石林、嵩山一號大道,龍潭湖露營公園、淹子嶺高山房車露營基地等地進行了參觀。1號大道順河路路段——「玉帶路」沿石河順河而建,旖旎綿延,沿河風光及原生態田園一步一景
  •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弘揚金翼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文學採風創作活動在古田縣黃田鎮舉行 2020-07-28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報集團組織「臨沂知名作家『走銅石 看小康』採風活動」
    「四進」攻堅在行動 臨報集團組織「臨沂知名作家『走銅石 看小康』採風活動」 為進一步將「四進」工作推向深處,22日,由臨沂日報報業集團聯合臨沂市作家協會、平邑縣作家協會組織發起的「臨沂知名作家『走銅石 看小康』
  • 鄉村旅遊看臨滄丨臨滄市舉辦「大美臨滄·助推鄉村旅遊」文學創作採風活動
    9月7日至9月12日,市文聯、臨滄融媒體新聞社組織臨滄作家到臨翔區、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鎮康縣等縣(區)開展「大美臨滄·助推鄉村旅遊」文學創作採風活動,圍繞「大美臨滄、美在鄉間,花開四季、香飄八方」的臨滄鄉村旅遊定位,以豐富多樣的文學藝術形式書寫臨滄,充分展示臨滄鄉村旅遊資源和發展優勢
  • 臨滄市舉行「大美臨滄·助推鄉村旅遊」文學創作採風活動
    9月6日至12日,臨滄市舉行「大美臨滄·助推鄉村旅遊」文學創作採風活動,組織全市10餘名優秀作家,深入基層一線挖掘鮮活事例、書寫真情文章,深入貫徹落實陳豪書記調研臨滄的重要指示精神,發出臨滄聲音,講好臨滄故事。 「文學藝術創作要貼緊時代步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 「我眼中的河北——臺灣作家河北文化採風創作交流」活動成果豐碩
    8月底至9月上旬,「我眼中的河北——臺灣作家河北文化採風創作交流」活動成功舉辦。臺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灣著名歷史作家藍博洲率28名臺灣各界中青年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在石家莊、雄安新區、保定、承德市開展採風創作交流活動。  在河北文學館,舉辦了活動啟動儀式和冀臺作家座談交流會,冀臺兩地知名作家50餘人參加活動。
  • 山西省女作家協會一行赴安澤縣開展採風創作活動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女作家協會主席葛水平帶領省內近三十位女作家在安澤縣進行採風創作活動,安澤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宣傳部長魏書亮陪同參加。葛水平一行先後參觀了安澤縣史情館、安澤連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川鎮洪驛村、安澤優品超市等處,實地感受安澤縣的歷史文化、藥茶文化及在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具體實踐,體驗別樣淳樸的鄉村文明。
  • 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薰衣草小鎮
    創新提升「三個模式」,對踐行生態優先、綠色崛起的臨朐而言,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下,以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標準、更實的措施,認真組織實施「一二五五一」思路舉措,圍繞建設秀美文明活力幸福臨朐,按照「五大振興」要求,聚焦「三生三美」,著力推進富裕鄉村、美麗鄉村、幸福鄉村「三村共建」
  • 第70個國慶節,濰坊是這樣度過...
    本屆花博會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美麗中國、花彩青州」為主題,集中展示青州乃至全省、全國花卉產業的發展成就。除了美麗的鮮花,青州市還舉辦「遇見古城小戲·尋夢文化青州」古城文化惠遊客文藝演出,在古城進行京劇、魔術、變臉、武術、空竹表演等文藝演出,更好地滿足廣大遊客的出遊體驗,讓遊客親身感受青州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東港區作家協會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文學採風走進「稻田文化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活動為載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精神在鄉鎮進行延伸,根據東港區文聯統一安排,東港區作家協會組織30餘名會員參加活動進行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採風,一同走進濤雒豐收的田野
  • 牛郎織女傳說在濰坊全新演繹 臨朐九山成電影拍攝地
    濰坊齊魯網1月27日訊(記者李楊)27日上午,由好萊塢華裔導演徐寶華執導,濰坊草根作家吳世平任編劇的古裝神話動作電影——《牛郎織女之九山傳說》新聞發布會在濰坊舉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發布會據悉,該電影屬於原汁原味的「濰坊造」,除了劇本由濰坊人執筆外,拍攝地也選在了臨朐九山。同時,群眾演員的海選工作也將同步展開。  發布會上,電影編劇、濰坊市民俗文化草根作家吳世平介紹道:70年代黃梅戲電影《牛郎織女》深入人心,牛郎織女傳說作為中國的經典傳統文化,蘊含著特有的文化精髓。
  • 江蘇籍臺灣作家展開訪鄉採風活動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0月28日電(記者 陳琪)海峽兩岸文壇的一大盛事--江蘇籍臺灣作家訪鄉採風活動昨天在南京正式展開。    應邀前來參加此次「臺灣作家訪鄉採風」活動的有著名詩人余光中、蓉子、張默,著名小說家司馬中原、段彩華、朱秀娟、陳若曦、張至璋,著名散文家張曉風、周嘯虹、歐銀釧,著名報導文學家夏祖麗,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管家琪以及著名文學史料專家應鳳凰等十八人。
  • 邂逅浪漫 濰坊臨朐薰衣草小鎮花開正盛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11日訊 (記者 韓蓓蓓) 看薰衣草,何必去遠方!濰坊臨朐深山裡就藏著一個「普羅旺斯」。臨朐九山宋香園生態世界近三千畝薰衣草花海,花開正盛,紫色花海隨風起伏,花香馥鬱浪漫得緊。據了解,臨朐九山薰衣草小鎮位於濰坊最西南部,沂山西麓、彌河源頭。規劃佔地面積52平方公裡、種植薰衣草3萬畝,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單片面積最大的薰衣草花海、與法國普羅旺斯和日本北海道比肩的世界第三大薰衣草小鎮。
  • 濰坊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金秋十月,秀美臨朐
    人民網濰坊10月19日電 10月17日上午在全國第七個扶貧日,「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齊魯行第一小組媒體採訪團來到了這次活動的收官之站——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五井鎮的隱士村。隱士村隱士書院(攝影 韓春義)隱士村又稱隱士嵧,位於臨朐、青州、博山三縣交界處,全長6.5公裡,由一線十村組成,全村有670戶2180口人,因為隱士三面環山只有一條路可以進村,交通不是很發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座小山村的安謐和原生態。
  • 濰坊臨朐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全域旅遊進程
    中國山東網濰坊3月22日訊 (記者 韓蓓蓓) 22日,記者從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臨朐縣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暨第六屆中國(臨朐)沂山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臨朐立足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優勢,整合全縣文化旅遊資源,在全市率先設立了第一家文化旅遊發展公司
  •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濰坊市南部生態涵養區的「兩山」理論...
    (接上篇)問題的解決(一) 解決方案1. 任務一為如何利用「生態功能」促進「綠色發展」?任務二為如何通過「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以及三大主要問題,一是空間問題:如何構建綠色發展空間格局?二是生態問題:如何解決區域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三是產業問題:如何促使山區產業生態化發展?
  • 中國臨朐恆信薰衣草小鎮新聞發布會召開
    齊魯法制網濰坊訊(李國華)2020年8月9號,中國臨朐九山恆信薰衣草小鎮新聞發布會,在濰坊恆信總部大樓三樓會議廳隆重舉行。黃芳致辭,代表臨朐縣委縣政府對恆信集團致富不忘家鄉、大手筆投資美麗鄉村建設,致以真誠的感謝。
  • 濰坊最美自駕路,臨朐嵩山一號大道,美景與挑戰同在,路線全攻略
    近幾年,濰坊臨朐縣為發展鄉村旅遊,在南部山區新修了多條旅遊觀光專線,助力鄉村振興。其中,網絡上最火的就是嵩山1號大道,全長約60多公裡,實現了嵩山、龍潭湖、水杉林、淹子嶺和黃谷村等主要景點的有機串聯,沿線景點古蹟眾多,歷史文化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