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烤羊肉串、日本人愛燒鳥、巴西人愛烤牛肉、美國人愛烤牛排,總之,夏天,到處都是燒烤的味道。
學生時代,和朋友們一人吹一瓶冰鎮啤酒,再來盤花生,一盤毛豆,肉串板筋,談天說地。工作以後煩心事兒多了,正式的酒局吃煩了,吵雜的街邊燒烤攤反而能讓人真正的放鬆下來。
俗話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一頓不行,那就兩頓!這句話充分證明了燒烤在我國飲食、人文、社交中的地位,燒烤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國人熱衷於擼串,尤其是北方人最甚,食材的種類多樣,燒烤的形式和醬料的複雜程度等,可以說已經將燒烤變成一種文化。
燒烤形式有兩種,一種叫明火燒烤,一種叫暗火燒烤,明火燒烤就是最常見的爐子裡用碳或木頭燒烤食物,暗火是指爐子下面放上碳火或者其他燃料上面蓋上石板、鐵板之類的平板再把食物放在板面上烤。
另外,燒烤又分為生烤和熟烤,比如海鮮,蔬菜,牛羊家禽這一類別全是生烤。豬蹄,雞爪這類需要熟烤,不然真烤不熟呀!
真正熱愛燒烤,懂得「吃」又會「吃」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錯過中國這三個地方的燒烤,東三省、北京、新疆。
如果說耶路撒冷是朝拜者的聖地,那麼東三省絕對是擼串達人們的天堂。
東北大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所以東北燒烤講究就地取材,出產什麼烤什麼,其中最出名的燒烤城市要數丹東和錦州。
丹東屬於海邊城市,靠海吃海,什麼新鮮就烤什麼,主打烤黃蜆子、白蜆子、生蠔等,再蘸著蒜泥而食,汁兒多味兒鮮。其次重口味的烤串也是應有盡有烤毛雞蛋,就是雞崽剛剛從蛋裡要孵出來還沒全部破殼時,那營養價值豐富,還有烤蠶蛹、烤鵪鶉、烤鴿子等等,再配上冰鎮的鴨綠江啤酒,這夏天過的才叫有意義。
而錦州是東三省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食材豐富,錦州的燒烤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食材沒有吃不到的燒烤」,種類之多保證讓你一次吃不全乎。
東北燒烤的蘸料有別於其他地區,東北人口味重喜歡刷醬,料粉撒勻後還刷秘制醬料,所以東北烤串味兒濃,吃起來味道層次感分明。
北京的燒烤——講究,什麼講究?乾料講究!
秘制乾料=孜然粉+辣椒粉++黑胡椒+腰果粉(花生粉或大豆粉可替代),這講究的乾料再配上剛烤出的肉串,那味道,那豈是一個香字了得。
在北京吃燒烤色白啤不能少,牛欄山二鍋頭、燕京扎啤、北冰洋汽水,絕對標配。
新疆燒烤,絕對是中國燒烤文化的鼻祖。陳佩斯的小品《賣羊肉串》絕對是80後的經典回憶,六角帽、長衫配翹鬍子,輪著蒲扇打著嘟嚕吆喝著「新疆地羊肉串啊~」,邊看小品邊咽口水。
新疆的紅柳大串最為出名,在新疆的戈壁沙灘中有一種常見的灌木———紅柳。紅柳的枝幹是粉紅的紫紅的或是黑紅的。將調料醃製過的羊肉用紅柳枝串好再經過木炭的燒烤,那金黃色的汁一點一點的滲了出來……光是看烤串的色澤就叫人吞咽口水。入口後,肉汁的鮮美配合紅柳獨特的清香,真讓人回味無窮。
在新疆吃串配果酒是絕佳的選擇,店家自釀幾十種果酒,口感絕佳,營養豐富!
不得不提的日式燒烤
日式常見的燒烤形式大致可以分成下列幾種:
素燒:將沙拉塗抹在食材上,直接於烤箱內烤。
照燒:將調配好的醬汁一面烤一面塗抹在食材上,直到食物可以食用。
串燒:將食物串在竹籤上,直接置漁火爐網上,反覆燒烤。
鐵板燒:將食物置於燒熱的厚鐵板上烹調。
巖燒:先將石頭或巖石置於火爐上燒烤至300度以上,再將食物,置放在燒熱的巖石上烹調。
姿燒:以竹籤將整隻魚或是蝦,固定成形,置放於火爐或烤箱內燒烤至熟透。
鹽烤:以鹽抹遍食材、放入火上、烤箱中燒烤,常見的有鹽烤香魚蝦姑鹽烤等等。
味噌烤:將魚類浸入調好的味噌醬內,醃漬數小時後,放置於烤箱內烤熟。
而我們在日本街頭最常見的要數焼き鳥屋,焼き鳥是雞肉製成的串給我的感覺就像國內的羊肉串又或者串串香之類的街頭小吃。焼き鳥是用木炭烤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雞肉和大蔥混合搭配在一起,用醬料烤制而成,或者事先醃製,烤好後刷一層特製的醬油汁。
除雞肉以外,日式烤雞串的款式還包括︰雞心、雞肝、雞皮、雞翼、雞尾、雞小腸、雞軟骨、在每塊雞肉塊或雞內臟之間,通常還會夾上青椒、洋蔥、香菇和大蒜等配料。
日式焼き鳥分鹽烤和醬烤兩種,鹽烤指的就是用鹽調味。醬烤則是用日式醬油、味醂、酒、砂糖、蔥、雞油等秘製成的醬汁調味。鹽烤能突顯食材的原始味道,醬烤則會讓肉串增加木炭的薰香味。
如果有人問夏天是什麼味道,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說:夏天是燒烤的味道,如果沒了烤串和啤酒我們怎麼熬過這炎炎夏日,如果您正在看我的文章,如果您剛好愛擼串,那別猶豫了,走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