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包公狄仁傑,不問法律問鬼神?

2020-12-21 南方新聞網

  「這可真是個奇聞,你絕對從來沒聽過!」6月6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帖《不看後悔!天下奇聞!居然有人天天拜法官》。帖中爆出,廣西陽朔縣有家酒店設壇,員工日日拜法官,遊人參觀不絕,甚是熱鬧。網帖爆出雷人場面:廣西陽朔一酒店設壇,員工日日拜法官祈求顯靈。(華商網 6月18日)

  如果僅僅是為了經營而聚集人氣,那麼包公、狄仁傑的確「顯靈」了。短短的時間,該酒店就成為諸多媒體報導的主角,每日遊客絡繹不絕,紅火得很。

  可是,這只是一座尚未投入運營的酒店,來來往往的遊客不過是為了目睹其另類的供奉場景,根本就不可能為酒店帶來任何經濟利益。

  那麼該酒店如此折騰,究竟是為哪般呢?據報導,該酒店「因為政府換屆、官員推諉、土地糾紛、經營範圍、房產證等糾紛,致使項目投資上億至今未見成效」。

  在提倡科學、破除迷信的法治社會,酒店本應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為何卻供奉包公狄仁傑,不問法律問鬼神?

  是政府相關部門至今未給說法還是官司幾經周折卻未有結果,箇中原因外人自然不知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酒店表面是供奉包公、狄仁傑,其實是想通過「問鬼神」引起社會的關注,借社會外力以求公正結束官司,使酒店早日投入運營。

  催生酒店供奉鬼神的鬧劇,當地政府是難辭其咎的。這座被當地政府列為「2007年的重點開工建設項目」的酒店建成以後,當地政府與投資方就應該共同協商力促酒店的開張營運,為當地旅遊業提供良好的配套設施,怎麼能因政府換屆、官員推諉等因素而導致酒店如今猶如爛尾一般?

  項目的上線上馬,投資方與當地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後者無疑佔據主導地位。在盤活地方經濟的過程中,政府為資方提供廣闊的戲臺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但陽朔縣政府的有關部門不但沒有助推反倒阻礙酒店的上馬,實在令人費解。

  當然,酒店這種供奉鬼神的作秀噱頭實該批評。但是,寄希望於包公、狄仁傑的「顯靈」,不正是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不作為催生出來的無奈之舉麼?倘若雙方能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酒店又何必供奉包公狄仁傑,不問法律問鬼神呢?(編輯:東雪)

相關焦點

  • 廣西一酒店將法官和包公並列供奉(圖)
    現代法官的雕像和包公、狄仁傑的雕像放在一起供人參拜華商報6月18日報導 「這可真是個奇聞,你絕對從來沒聽過!」居然不是在集體拜財神,而是拜包公、狄仁傑和現代法官的塑像」。「更邪門的是,那幫員工口中還念念有詞:『包公狄公顯顯靈,法院判決要公正,政府招商來投資,數億投入酒店成,突然有人耍無賴,出爾反爾把人坑,企盼老天睜睜眼,派下青天把冤鳴』。」
  • 難怪不怕「無頭將軍」: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否迷信鬼神亡魂?
    可以說狄仁傑破「無頭將軍案」主要靠的不是智商,而是不迷信鬼神與為百姓社稷謀福的信念,「無頭將軍案」也是《神探狄仁傑》中的經典案件。不過有人會問:這畢竟是電視劇,歷史上的狄仁傑是不是也不迷信鬼神呢?首先要指出的是,狄仁傑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沒有如今的科學知識。
  • 「不問蒼生問鬼神」是一種精神腐敗
    本是鬼神之說,卻在最不應該出現的地方佔了一席之地,那便是官場。一些官員篤信「風水」並不鮮見,甚至有的「堂而皇之」。從改國道線妄圖官升副國級的「胡建學案」,到高價購買退役戰鬥機並修建「太陽池」「月亮池」的「崔欣元案」,再到濫用職權進行封建迷信造成財政資金重大流失的「李春城案」,官員的落馬,無不與迷信有關。關於腐敗,人們往往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貪汙」「受賄」。
  • 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漢文帝,究竟該不該問鬼神?
    ,究竟該不該問鬼神?這首詩,講得就是賈誼被召回長安時,與漢文帝徹夜長談了一晚鬼神之事。李商隱的一首託古諷今詩,借漢代賈誼的遭遇,抒寫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不問蒼生問鬼神"也成了後來我們貶斥統治者迷信而不關心民情的典常用之語。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漢文帝究竟該不該"問鬼神"。
  • 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此詩是首詠嘆賈生故事的短詩,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於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揮作用。賈誼貶長沙,久已成為詩人們抒寫不遇之感的熟濫題材。
  • 不問蒼生問鬼神
    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在《賈生》之前,「圍觀者」的著眼點都習慣聚焦於君明臣賢之上,但李商隱卻「劍走偏鋒」,議論起「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是非了。  明顯的「借古諷今」。「棍子」高高舉起,狠狠落下,李商隱想打的,其實也不是漢文帝的屁股。這誰都知道。就此而言,漢文帝實在有點兒冤枉。
  • 難怪不怕「無頭將軍」:歷史上的狄仁傑是否迷信鬼神亡魂?
    可以說狄仁傑破「無頭將軍案」主要靠的不是智商,而是不迷信鬼神與為百姓社稷謀福的信念,「無頭將軍案」也是《神探狄仁傑》中的經典案件。不過有人會問:這畢竟是電視劇,歷史上的狄仁傑是不是也不迷信鬼神呢?首先要指出的是,狄仁傑畢竟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沒有如今的科學知識。
  • 少數幹部信仰缺失現象調查 不問蒼生問鬼神?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有近20名地廳級以上落馬官員被媒體曝光迷信鬼神、風水。  專家認為,個別官員大搞封建迷信,甚至把迷信思想帶入施政中,影響當地發展,敗壞社會風氣。新條例實施後,紀檢監察部門要嚴格執紀,督促幹部把牢理想信念「總開關」。
  • 紅網:風俗不能成為「不問蒼生問鬼神」擋箭牌
    原標題:風俗不能成為「不問蒼生問鬼神」擋箭牌 近日,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五臺縣,校園內盛行舉辦「謝土」儀式,校領導焚香點蠟,甚至下跪祭拜。逢每年一度的這種儀式前,老師要湊份子,自備紙元寶送到學校。對此,多所學校校長表示,「謝土」旨在祈求師生平安。
  • 臺灣政治人物「不問蒼生問鬼神」
    N綜合 「不問蒼生問鬼神」在臺灣政壇很風行。據悉,林瑞雄出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副手,是因為7月份算了一卦,卦辭說「趨之有因」,因此做了最後決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選總部選址,也要請風水師看過。馬英九副手吳敦義尚未上任就遠赴香江求神問卦,曾在臺灣政壇引發熱議。根據一份問卷,目前臺灣高達66%的「立委」相信風水。
  • 官員「不問蒼生問鬼神」鬧劇該停止了
    (9月28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當代部分落馬高官時興的「錯愛」。荒謬「事跡」被披露後無不成為坊間笑柄。事實已然證明,鬼神也好,「大師」也罷,沒有誰能救得了貪汙腐敗的官員。這正如孔子所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能侍奉好人,怎麼能侍奉好鬼神?用郭沫若的話說「人民是不朽的,誰得到人民的力量便會勝利,誰失去了人民的力量便會失敗。」人民才是真正的保護神,誰愛人民,人民就會愛戴他,誰負罪了人民,誰就沒有好下場。   「治國首在治吏」。官員「不信馬列信鬼神」,害人害己。
  •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中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詩寓慨於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 李商隱的這首詩: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詩是首詠嘆賈生故事的短詩,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於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揮作用。
  • 不問蒼生問鬼神!盤點官員「風水門」事件
    不問蒼生問鬼神!
  • 「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一首古詩,懷古人,悲遭際,傷時事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一首古詩,懷古人,悲遭際,傷時事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古人讀書以求仕是普遍現象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於宣室召見被貶謫放逐的罪臣賈誼,只因他的賢才,而且詩作第一句中用「求」和「訪」,足見漢文帝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召見「逐臣」,可以說是達到了「野無遺賢」的程度。而賈誼的才情更是舉世無雙,與皇帝的問答中意氣風發,光彩照人。
  •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唐代:李商隱《賈生》
    詩中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詩寓慨於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 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被批判數千年,而輝煌成就證明他問得對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其著作《賈生》中,寫道「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首詩主要是為了諷刺迷信黃老之術的漢文帝,沉醉於虛幻的鬼神之事中,而忽略了真正的民生問題,這兩句詩歷來都被作為千古絕句代代傳頌;那麼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漢文帝到底該不該問鬼神呢?把迷信鬼神的帽子扣給漢文帝,是公平的嗎?聽編者為您細細分析。
  • 官員屢陷風水門 三原因致「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向賈誼詢問鬼神之事,令後人為之唏噓不已。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可謂是「風水」輪流轉,又開始有點「風生水起」之勢了。如今,和漢文帝夜半問鬼神之事一樣,有著公權力影子的「風水」現象呈現出趨多之勢。其中不僅有少數官員,甚至近年來國家機關因迷信風水而被媒體曝光的不在少數。
  • 每日讀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作品簡介】《賈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中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
  • 不問蒼生問鬼神 蔡英文就職典禮彩排如廟會(圖)
    臺灣《聯合報》指出,將「建醮」概念牌樓,建置於辦公場所正大門前,改府為廟,是要彰顯小英「居廟堂之高,運用廟算之精」,還是要迎民進黨的「神主牌」永祠供奉?除非綠營要造神,否則剩下的「建醮」意涵,僅有「祈安」、「除瘟消災」。創意可天高地遠,但總不能離題太遠,「不問蒼生問鬼神」可乎?「建醮」概念就職典禮舞臺挨批後,民進黨近日決定捨棄喜慶的大紅色,改以藍色為主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