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相比起西歐俱樂部,東歐俱樂部無論是實力還是財力,都有著明顯的差距。作為證據的是,在代表著歐洲俱樂部最高競技水準的歐冠賽場,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來自於西歐的俱樂部笑到了最後。
縱觀歐冠的歷史長河,東歐俱樂部僅僅只有2次登頂記錄而已,一次是1985-86賽季的布加勒斯特星,另一次則是1990-91賽季的貝爾格勒紅星,還都是以點球大戰的方式驚險問鼎。
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無論是布加勒斯特星也好,還是貝爾格勒紅星也罷,在歐冠賽場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雄風,莫說是重溫舊夢再度捧杯了,就連殺入歐冠分組賽都頗顯奢侈。
而在這對東歐難兄難弟之中,布加勒斯特星無疑是更為悲催的那一支,這支羅馬尼亞聯賽的老牌豪門,甚至就連國內聯賽的霸主地位都保不住了,上一次奪得聯賽冠軍,都已經是2014—15賽季的事情了。
從東歐球隊難得問鼎歐冠,到國內聯賽霸主地位不保,布加勒斯特星隊這些年的落差之大,相信球迷們都能有所體會。
那麼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布加勒斯特星究竟是怎樣淪落到這般田地的?平心而論,這支球隊的衰落自有原因。
這支球隊擁有特殊背景
想要弄清楚布加勒斯特星隊衰落的原因,首先就要弄明白這支球隊昔日輝煌的起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布加勒斯特星足球俱樂部,1947年6月7日成立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初名為布加勒斯特陸軍。從名字便不難判斷,這支俱樂部與羅馬尼亞軍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考慮到當時複雜又特殊的時代背景,這支球隊或多或少都會獲得一定的場外優勢。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貴為時任羅馬尼亞總統愛子的小齊奧塞斯庫入主了布加勒斯特星,就越發放大了這支球隊的場外優勢。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其他的羅馬尼亞俱樂部都不大願意與布加勒斯特星對抗,不僅在球場上有所反應,就連球場外同樣有所體現。在小齊奧塞斯庫的強取豪奪之下,布加勒斯特星幾乎雲集了當時所有的國內聯賽精英球員,陣容堪比羅馬尼亞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