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唯一混血兒國王,英勇善戰統一暹羅,最後竟被養子殺害在宮中

2020-12-14 午餐娛樂

1767年緬甸大軍入侵暹羅國(今天的泰國),英勇的緬甸軍隊士氣高漲,很快攻陷了大城,國王身首異處,皇家侍衛官鄭信帶領500御林軍衝出包圍,伺機反撲。高傲的緬甸軍又出兵攻打我國雲南,被乾隆派清兵打得落花流水。駐守在大城的緬甸軍隊支援雲南戰場,鄭信乘機返回都城,奪回了大城。

為了安全起見,鄭信將都城遷往臨海的吞武裡,便於防守和撤退。而且吞武裡向來有「財富之城」、「黃金之都」美稱,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鄭信大軍英勇頑強,不僅將緬甸軍隊趕出暹羅,而且統一了暹羅,也就成了今天的泰國版圖。鄭信後來被泰國人尊稱為「達信大帝」,泰皇五大帝之首。

這個吞武裡王朝的國王鄭信,又是何許人也?他父親是一個中國人,廣東澄海縣華富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名叫鄭鏞。明朝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中國沿海很多農民不斷到南洋經商謀生。鄭鏞也是這支大軍裡面的一員,他很聰明,不僅學會了當地語言,還賺了很多錢,娶了一名暹羅女,成為當地的稅務官。鄭信就是他們的兒子,中國和暹羅國的混血兒。

可惜鄭鏞早年生病,死得比較早,鄭信被大城王朝的一位大臣收養。鄭信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受到國王的器重,後來進入王室當侍衛官。緬甸軍入侵時,他英勇奮戰,最終成立吞武裡王朝。雖然時間比較短,但他為泰國的統一、完整,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受到泰國人民的如此敬重。

但是,1782年文武全能的鄭信卻被他自己收養的義子卻克裡殺害在皇宮裡。據說是用麻布袋捆綁,然後用木棍活活打死的。鄭信當時大聲喊叫:「奪我王位,十世而亡。」歷史已經無法考證,但卻克裡繼位後,改朝換代,成立卻克裡王朝,遷都曼谷,後來也稱曼谷王朝,卻克裡為拉瑪一世。

當時暹羅國還畏懼清朝政府,因為鄭信早年間,已經朝拜清朝乾隆皇帝,被乾隆爺封為暹羅國王。卻克裡繼位後,也派人朝拜乾隆,謊稱自己也姓鄭,是吞武裡國王鄭信的兒子,路途遙遠,乾隆也無法考證,也就封他為暹羅國王,取名鄭華。所以後來卻克裡王朝,每一位國王都姓鄭,而且都有一個中國名字。

但「達信大帝」的臨終遺言,始終是卻克裡王朝的一個魔咒。拉瑪九世蒲美蓬國王為了避免這個魔咒的實現,盡心盡力工作70年,將泰國王室打造成民眾最喜愛的王室,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然而他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和他完全不一樣,風流倜儻,放蕩不羈。2019年5月正式加冕之後,幾乎就一直常住在德國,每次回國就像走親戚一樣。

拉瑪十世生活糜爛,在德國身邊有20多位嬪妃,去年封蘇提達為王后,然後又冊封詩妮娜為貴妃,打破了蒲美蓬國王制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去年將詩妮娜貴妃給廢黜,今年又讓她恢復如初,隨心所欲。王室事務不聞不問,完全由詩琳通公主和帕查拉公主在幫助他料理。

泰國民眾忍無可忍,紛紛走上街頭,表示抗議。民眾表達對巴育政府的不滿,對拉哈十世國王的遺憾。對於君主立憲制,國王和王室的權限太大,民眾要求泰王回國,行使國王使命。泰國民眾首次在馬路上公開攔阻王室的車隊,蘇提達王后和提幫功王子的車子就直接被抗議的人群攔停了。

蘇提達王后和提幫功王子只有向民眾微笑,頻頻招手致意。泰國民眾還是很有理性的,他們沒有將對政府和國王的不滿情緒,發洩在蘇提達王后和提幫功王子身上。最後他們的車子還是被放行了,回到王室,蘇提達王后和提幫功王子好長時間都驚魂未定。

瑪哈·哇集拉隆功國王也意識到這一次問題的嚴重性,「達信大帝」當年的遺言魔咒,從拉瑪一世到今天正好是拉瑪十世。卻克裡王朝難道真的要在自己手裡毀掉嗎?世上的預言,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就像當年的思蕊梵公主一樣,有位高僧說她是「神獸公主」,能穩定國家,鞏固王室。蒲美蓬國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硬是讓瑪哈到英國將她接回王室,並重新封為公主。

如今,泰王真的到了面臨選擇的問題了,是相信還是不相信,總而言之,自己還是要好自為之,要像蒲美蓬國王那樣,以國家為重,以民生為重,泰國王室就不會滅亡的。

相關焦點

  • 此國歷史上最讓人敬仰的國王,跟中國有關,說:此人是中外混血兒
    鄭信的父親叫做鄭鏞,是清朝澄海縣人,在雍正年間他南渡到達暹羅(泰國),在首都阿瑜陀耶城定居之後娶了一個暹羅的女子為妻,生下了鄭信。所以鄭信雖然是華人後裔,卻是地道的中泰混血兒。我們今天知道混血兒大都有出眾的容貌和聰明,而鄭信也的確如此。
  • 鄭信:一個華人,竟影響了泰國國王的姓氏?
    鄭信便是其中之一,他建立了泰國第三個統一王朝,即:吞武裡王朝,而且鄭信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鄭信的父親叫鄭鏞,祖籍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鄭鏞在雍正年間移居暹羅(泰國故稱),之後娶了當地女子,生下了鄭信。
  • 鄭信:當上泰國國王的中國人
    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後,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在,大皇宮主要用於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平時部分建築對外開放,皇宮主建築不對外,有衛兵把守。   鄭信的父親鄭鏞是廣東潮州人,清雍正年間下南洋,鄭鏞到了暹羅(泰國舊稱)謀生,並與當地女子通婚,生下了鄭信。鄭鏞去世後,鄭信被一位大臣收為養子,由此開始進入泰國的權貴階層。鄭信和卻克裡通鑾(後來的拉瑪一世)從小就是親密的朋友,據說兩人曾一起去一個算命先生那裡看手相,算命先生告訴他們,他們兩個都會成為國王,當時兩人一笑置之。
  • 一個潮汕人,移居海外,竟影響了泰國國王的姓氏?
    鄭信便是其中之一,他建立了泰國第三個統一王朝,即:吞武裡王朝,而且鄭信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 由此,泰國歷史上第三個統一王朝——吞武裡王朝就誕生了,之後,鄭信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又陸續收復失地,完成了暹羅的統一大業,也讓暹羅的疆域達到歷史高峰。 那麼,這和泰國國王姓鄭有何關係呢?
  • 為什麼泰國歷代國王都是中文姓氏姓「鄭」呢?原因令人意外
    所以泰國王族的中文姓是鄭。而這個鄭確實是來自於華人的傳統姓氏,而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這和現在的泰國王朝的建立有關。拉瑪一世在創建拉瑪王朝之前,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的手下將領。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是華人血統,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受到清朝的冊封。而拉瑪一世則是處死了鄭昭,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後來拉瑪一世為了獲得清朝的承認,謊稱自己是鄭昭的兒子鄭信,而且獲得了清朝的信任。
  • 鄭信:一個華人,竟影響了泰國國王的姓氏?
    鄭信便是其中之一,他建立了泰國第三個統一王朝,即:吞武裡王朝,而且鄭信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鄭信的父親叫鄭鏞,祖籍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鄭鏞在雍正年間移居暹羅(泰國故稱),之後娶了當地女子,生下了鄭信。
  • 一個潮汕人,移居海外,竟影響了泰國國王的姓氏?
    鄭信便是其中之一,他建立了泰國第三個統一王朝,即:吞武裡王朝,而且鄭信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皇帝的華人。 由此,泰國歷史上第三個統一王朝——吞武裡王朝就誕生了,之後,鄭信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又陸續收復失地,完成了暹羅的統一大業,也讓暹羅的疆域達到歷史高峰。 那麼,這和泰國國王姓鄭有何關係呢?
  • 為什麼泰國歷代國王都是中文姓氏姓「鄭」呢?原因令人意外
    所以泰國王族的中文姓是鄭。而這個鄭確實是來自於華人的傳統姓氏,而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這和現在的泰國王朝的建立有關。拉瑪一世在創建拉瑪王朝之前,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的手下將領。吞武裡王朝國王鄭昭是華人血統,根據當時的情況看,受到清朝的冊封。而拉瑪一世則是處死了鄭昭,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後來拉瑪一世為了獲得清朝的承認,謊稱自己是鄭昭的兒子鄭信,而且獲得了清朝的信任。
  • 古代的暹羅是現代哪個國家?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古代的暹羅其實就是今天東南亞的泰國。說起泰國的歷史,大約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個歷史中也只經歷了五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歷史溯源還是比較簡單的。1350年烏通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建都大城,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
  • 中國古代,為啥稱呼泰國為暹羅?
    在中國歷史上,泰國古稱暹羅。那麼,暹羅是什麼意思?為啥又改名為泰國呢?中國古代,一直以暹(xian)羅來指代泰國。根據史料記載,1296年,周達觀作為中國元朝使團一員前往真臘國,也就是今日的柬埔寨,寫了《真臘風土記》一書,書中把真臘西邊的鄰邦泰國稱為「暹羅」,這是中國史籍中首次用「暹羅」來稱呼泰國地區的國家。
  • 自由王國 ——泰國全景
    自由王國 ——泰國全景        曲折坎坷的王國源起暹羅,是泰國的古稱。它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曾經被稱為素旺那普,意思是「黃金地」。它的一部分先民(泰族)原來居住在中國雲南,為了躲避蒙古人的戰火才移居到暹羅。
  • 古代的暹羅是現代哪個國家?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古代的暹羅其實就是今天東南亞的泰國。說起泰國的歷史,大約至今已有700多年了,而其在整個歷史中也只經歷了五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歷史溯源還是比較簡單的。1350年烏通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建都大城,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
  • 泰國國王為什么姓鄭?
    現任的泰國王室都有一個漢姓,就是鄭姓。然而泰王一家都是泰國人,為什麼會有一個漢姓呢?這其實還從泰國歷史上的一個華人國王說起,也就是泰國史上五大大帝之一的吞武裡大帝。鄭鏞剛到泰國,一個是語言不通,一個是沒啥本錢,只能在下層艱苦奮鬥,和其他勵志人物的鹹魚翻身不一樣,鄭鏞翻身靠的是賭博,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鄭鏞靠著賭博贏了錢,又去承包賭場,結果開始發達,甚至還獲得了泰國的爵位,取了暹羅姑娘,後來剩下鄭信,也就是吞武裡大帝。
  • 書海尋蹤:《暹羅民族學研究譯叢》
    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泰國國名改回暹羅,不知為何1949年,暹羅又改國名為泰國。本人到泰國旅遊時,當地華僑導遊再三說泰國是華人建國的國度,所以對中國有一家親的感情。本書新中國成立後未見重印,但許多研究文章,對此書的論述,都有引用。
  • 創建了泰國文字,奠定了泰王朝版圖,泰國傑出的國王蘭甘亨大帝
    王座上的浮雕展示了蘭甘亨大帝的一生豐功偉績,受到泰國國民敬愛的蘭甘亨大帝坐在王座之上,表情凜然,但充滿了慈愛,銅像充分表現出這位偉大帝王的傳奇性格。我們到的時候已是傍晚了,紀念碑附近的景色非常漂亮,絢麗的晚霞,幽靜的林蔭步道,絢麗多彩的湖面,岸邊的樹木和湖中倒影,這裡絕對是出風光大片的好地方。蘭甘亨,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代國王。
  • 泰國大城故事:從泰劇《天生一對》談暹羅二三事
    公元1641年,荷蘭將葡萄牙勢力逐出馬六甲(Malacca)成為遠東海上新霸主的7年之後,荷蘭進一步再強迫暹羅在商貿互動作出重大讓步,以便實質掌握暹羅對外經貿大權。大城王朝那萊王駕崩後,政變即位的帕碧羅闍國王,揚棄前朝門戶開放政策,僅保留一定額度的對外商貿往來,以及準許少數傳教士續留泰境等保守立場,全面斷絕與西方交流並改持獨立鎖國政策,直到150年後的卻克裡王朝拉瑪三世,泰國才又與西方國家開始逐步接觸。
  • 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國王,先王提拔他做軍隊統帥,他卻起兵搶走王位
    曼谷王朝建立至今,對泰國歷史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首先是政治,在其統治下,泰國是近代亞洲除了中國和日本以外,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這要歸功於馬古大帝拉瑪四世、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這對父子國王,然後是經濟,在其統治下,泰國在九十年代實現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虎之一,這要歸功於蒲美蓬大帝拉瑪九世。
  • 這位泰國國王是中國後裔,送給鄉親18缸寶貝,卻被人當垃圾扔了!
    鄭皇節是泰國比較重要的節日。鄭皇節,顧名思義是思念追憶鄭皇的節日。為了一個人設立節日,那這個人定是有作為的人。這鄭皇是泰國吞武裡王朝的國王,又稱吞武裡大帝、鄭昭、披耶達,泰名是達信。達信本名鄭信,1734年4月17日出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自幼被當朝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取泰名信。父親鄭鏞是潮州人,原籍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生活所迫,青年時遠走暹羅(泰國舊稱),好在上天垂憐,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定居在大城阿瑜陀耶城並娶了一名有著美麗名字的暹羅女子——洛央。事業愛情的得意在兒子鄭信出生時達到了極點。
  • 華商集團打敗緬甸建泰國:中國小販當國王
    他信家族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本姓丘,海外華人有時也稱他信為「丘達新」,叫英拉為「丘英樂」;泰國華裔國王鄭信的泰國名字叫「達信」,他是廣東潮汕人,他們在古代和當代泰國政治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最後都栽在了今天的曼谷王朝手中。這並沒有什麼「魔咒」,巧合罷了,泰國是東南亞的一株「奇異草」,梳理它的近現代政治歷程,我們的故事從曼谷王朝的建立說起。
  • 泰國歷經四個王朝,其中有一個王朝國王竟是中國人
    泰國原名暹羅,13世紀時泰族人開始成為這個地區的統治力量,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素可泰時期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