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幾種新交易模式的特徵和未來發展(下)
在上篇中,筆者對傳統中藥材大批發和現代大批發模式,進行了剖析和特徵對比。那麼,現代大批發都有哪些具體方式?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呢?
圖1:中藥材電子交易市場,曾經火過一段時間。
四、中藥材電子盤,創新走進窄胡同
中藥材大宗商品的現代化,從2008年拉開序幕,直到2013年各大資本才大張旗鼓地進行改革創新。
其中,一路人馬,似乎找到了捷徑,就是搞了網上交易和電子盤。實際上就尤如山東大蒜電子盤一樣,一個企業,搭一個電子交易的平臺,挑選三五個中藥材大宗品種,如白芍、黃連、人參、淅貝母等。設個遠期期限,半年等,說現貨遠期交易,到期可交割。
有的電子平臺,內定一個做市商,一個品種一個,負責這個品種網上有足夠的交易流量和波動的價格走勢圖,好看,好玩。有人叫它「莊家」,主家叫它「護盤天使」。這樣就吸引一批散戶跟進,玩起來。
某些上市公司的就在股市講起故事,創新了,介入中藥材市場了,交易現代化了!於是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就瘋漲了,市值做大了,身價倍增了;主家不是上市公司的,要以這樣的業績,網上交易流量年年30%遞增,以此條件,去股票市場上市,以達到圈錢目的。
其實,虛擬的證券化期貨交易,在中藥材大批發市場有歷史和現實的廣泛根基,壓貨的炒藥的投資和投機的資本,正受困於中藥材交易難、變現難,電子盤恰好有交易方便、變現容易的優勢,本應被廣大的壓貨人喜聞樂見攬入懷中。
可惜,初衷真的美如畫,半途迷霧重重。因為,實際的電子盤上大宗品種價格的走勢,和現貨市場是兩張皮——例如:一個電子盤黃連的價格在30元低谷中爬行,而黃連產地市場交易火爆,價格高達130―145元;類似品種還有黨參電子盤。任由護盤天使在虛擬世界揮豪描繪,現實中真實的供給和需求卻成了兩支木偶被耍弄而巳。如此,中藥材生產者,經營者和需求者極少參予關注,虛擬市場和現實市場各唱各的調。
雖然 ,電子盤被市場冷落,但是電子盤不失為中藥材大批發市場大變革時代的一個勇敢的探索,這個形式,包含了新交易模式最重要的要素、框架,是最現代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的雛形。對實物交易,它是證券化、虛擬化,是傳統市場升級創新的飛躍。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現代化彷佛蓋樓,現貨市場是打基礎的一樓;加移動互聯的網上交易是二樓;證券化的期貨交易是三樓。要一層一層建設,沒有一二樓,建三樓必是空中樓閣。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兩條腿,只有現貨市場也是一條腿奔跑,所以證券化、期貨交易的努力是值得修煉的一條腿,是中藥材大宗商品交易現代化必徑之路。因此,期待電子盤走得更好!
五、電子商務脫虛入實,漸入佳境
圖2:2009年,全國中藥材行業信息中心暨電子商務平臺正式啟動。
在中藥材大批發市場升級的創新熱潮中,有實力的集團公司,採取高舉高打的戰略,起步目標就是中藥材大貨交易的電子商務公司。大旗樹起,招兵買馬,國內頂尖的網際網路精英,中藥材經營的專家,中藥材信息界的知名人士,高學歷的博士、碩土和本科大學生等,組建了團隊。以電子商務平臺、移動網際網路交易為主攻方向,對客戶提供金融、質檢、倉儲養護、物流運輸等全方位的服務。
雖然各電子交易平臺探索路上戰略布局曾幾次調整,有心栽花花不開,真真切切的中藥材大貨網上交易步履唯艱。原因如下:
5.1標準是技術攔路虎
傳統的現貨現款交易,買賣雙方現場折包驗貨,就是這個玩意就是這個價格,童叟無欺。在集貿市場上,看驢買驢,到底幾歲由買主自已判斷,驢身上沒有明碼標定。所以,不存在制定標準問題。白芍叫統貨,各等級各佔多大比例不影響交易。
但網上交易就必須標準化,沒有標準化買方和賣方就沒有對規格質量一致的認同,也沒有辦法討價還價。這樣的遠程的、背靠背的、依託移動網際網路的交易,雖然現代科技可以把千萬裡之遙的商家拉近到面對面,但是若沒有嚴格的統一標準規範,它依然解決不了在中藥材質量上,達到買賣雙方的一致認同。會形成驢唇不對馬嘴的尷尬。交易無法進行。
所以,沒有標準化規範化就沒有中藥材電子商務!
工業產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已經實現了標準化。中藥材是農副產品,雖然,各企業、各行業協會都在努力制定中藥材質量規格標準,但這需要行業以法規確定,並進行行政立法,全社會、全行業,不論市場,還是產地;不論廠家,還是商家,都同樣執行這個標準,這個有規則的商品交易才能進行。
等待吧,待到標準立法時,才是中藥材網上交易起步之日。
5.2一場對傳統渠道的顛復,前途維艱
中藥材的大買家是中成藥廠、提取廠、飲片加工廠,經歷多年的磨合,他們都有了自已的採購模式、程序等制度性的設置,同時也有了風雨同舟的供應商。這樣的採購渠道已經固化,牢不可破。說到底就是利益聯盟,堅如磐石。當然,習慣也是一種趨勢的力量,要想改弦更張,放棄現成的,變為網上採購的新渠道,無疑改革就是革命,要砸爛你的飯碗、自留地,所遭遇的阻力是什麼能量級的?
再說這些企業,有國企有民企,大小不一,有的一年採購以億計數,企業採購肥得流油。有的供應商一年供貨量超億,8%的利潤,年收入千八百萬,他們會善罷甘休嗎?現實總比理論殘酷,所以,一個新的流通渠道代替舊的,是改革,還是革命呢?
我在九年前提出中藥材傳統交易模式產業升級三層樓設想,認為有三五年就可成功。但現在看是小兒科了,可能還需經歷幾個十年八年的摸索呢?
企業,自然有企業的必須完成的任務——就是要流水(銷售額年年增長,影響到上市公司市值)。所以在網上交易受阻又難於突破的背景下,選擇曲線迂迴,擴張中藥材購銷,採取獨立經營,特別是聯合市場和產地大戶、專業經營戶,把線上損失線下補,做得風聲水起。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摸索前進,奔目標走直線走不通,就大弧線前進,這不乏是明智之策。
六、信息產業注資進入線下擴張
中藥材信息企業有自己的優勢。電商起步晚,這幾年才熱起來。中藥材信息業和市場一起同步發展30多年,近20年越發成熟,信息觸角全覆蓋產地大宗商品市場。當然,單純靠信息難以盈利,資金捉襟見肘,故而企業規模散而不固,只有信息優勢,沒有經營之力。
近兩三年資本進軍收購信息企業,信息業開始改天換地,城頭變幻大王旗。注資給信息企業插上了飛天的翅膀。利用信息渠道,快速兼併產地大宗商品專營商,成立分工司,一個個真正的中藥材大宗商品服務平臺正在崛起,平地起泰山——可以說信息業的春秋時代走進歷史了,一個戰國時代來了!
未來信息和經營二合一的中藥材大宗商品服務平臺,在大宗商品大批發市場,可能呈現激烈競爭——爭奪資源、爭奪市場佔有率、爭奪市場話語權和主導權,進而確立自已企業的行業龍頭地位。
當然,目前這類企業年度中藥材的銷售額最多不過50億,上的了臺面的不過10來億,真正的中藥材原料藥的巨無霸還在搖籃之中,在幼兒園、或剛上小學,因為中藥材原料藥數千億的規模。但是,我巳看到了百億千億流水的中藥材恐龍身影,在中藥材市場叢林中若隱若現!
七、全閉環流通成為必然
做為一個企業,對傳統市場流通渠道,進行揚棄,另闢溪徑,另起灶臺,提出全閉環流通,這種探索精神難得可貴。
流通,是相對於生產概念而言,就是指從產地的中藥材生產始端,直到進入原藥材的消費終端,這個中間渠道,中藥材行走在這個渠道中,就是流通。
「全」,當然,就是全部全程了。是一切中藥材,不是一部分,是全部。不是僅僅一段,而全過程。
閉環,不是開放的,而是全封閉的。一環一環的管道,仿佛輸油管或自來水管,自管自地流動,不準其他系統途中流入和流出。只有系統按照事先設計的計劃方案,從產地流入,從消費流出。前面一個「 全」字,鎖死了流通的開放可能。
這樣的中藥材原藥流通模式,配以執行可追溯體系,嚴格執行產地入環必須標準化規範化的質量和規格標準。設計者的初衷:保證質量,易於監管,可實現倉單交易,易於網上交易。甚至依靠大數據可以實現中藥材的計劃管理,防止中藥材大宗商品暴漲暴跌,有效地配置資源,健康發展中藥材戰略資源。前景美不勝收,資本主義三百年的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的三十年的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都沒有解決的老大難監管問題――管死和放亂,價格波動周期性危機,都由於「 全閉環流通」一招解決!我期待出現創新奇蹟!
當然,無論一個企業怎樣創新都是市場經濟中正常的企業形為。無可厚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市場是企業成敗的最公正的裁判。企業會在市場中,或因創新成功而發展壯大創造奇蹟,或者失敗而破產,生生滅滅,逝者如斯,萬古不滅。
但是,如果不是企業形為,而是政府行為。那就值得商確了。如果中央政府認為把中藥材行業的流通渠道,必須由傳統的交易模式,脫胎換骨,去舊布新,實施全閉環流通。那麼,我認為不是進步,而是倒退。不是市場經濟前進一小步,而是向計劃經濟倒退一大步。因為,市場經濟的靈魂,是全完的自由競爭產生的市場價格有效地配置資源,就是市場機制。也就是市場經濟低成本高效率地創造社會財富。
而計劃經濟的特點是政府在微觀管制,準入門坎高起,計劃取代競爭,分配取代價格,壟斷取代財富創造。
市場經濟,關健詞是開放,競爭,價格。政府盡力要降低門坎,寬進而嚴管,不能為了自已監管方便,實施高門坎,嚴進松管。只有一個自由平等的環境,三公「 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只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一個成熟的中藥材大宗商品的流通體系,才會現代化,才會升級。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新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流通模式,必然油然而生!
計劃經濟的思維,中藥材大批發市場的全閉環流通,看似保證中藥材質量,易於監管,防止價格爆漲爆跌,如此解決了中藥材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但是,其長期的實際執行的結果,必然是窒息了市場的活力,沒有競爭哪裡還有市場,沒有市場哪裡有博奕產生的均衡價格,沒有活價格市場信號,哪裡還有最優社會資源配置,如此,一個低效率高成本的短缺經濟就來了。
中國實行的不是西方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而是中國特色的國家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那麼中央政府依法規定中藥材流通渠道改革為全閉環流通,不可以嗎?或者「引導行業」走上全閉環流通,不可以嗎?
我個人認為:不妥!因為,是宏觀調控,不是微觀調控。宏觀調控指財政和貨幣手段,或者是對公共資源,或者是市場的外部性,或者市場失靈。而中藥材流通模式的改革,是微觀經濟中企業的交易方法,或叫模式。必須由企業創新,最終,由市場優勝劣汰進行選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公開宣布: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主導作用,和政府更好的宏觀調控。所以,象這一類的微觀企業行為,不應該由政府來做,而是該監管的。應該交給企業,交給市場。我們相信時間會證明:中藥材行業,中藥材市場,在進步!
中藥材流通這個中國獨有的行業,走上現代化道路,前無古人實踐,現今也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可借鑑。只有依靠我們自已的企業去創新,去探索。大的方向是對的,因為古老的傳統產業插上現代科技成果的翅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前途就是光明的。當然,道路是曲折的。一切企業或個人,所有的努力奮鬥,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應該銘刻在現代化的歷史豐碑上。因為我們需要成功經驗,更需要失敗或試錯的經驗,這是走向最終成功必須踏上的一個又一個臺階!我在這裡向每一個努力實踐中藥材流通產業升級的企業或個人,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祝願!
最後,我再次重申,中藥材大批發市場產業升級,在路上,無淪歷經多少艱難困苦,一定會有企業勝出,超越唐僧師徒,終成正果!
往期回顧:《重磅》第40期李誠:中藥材大批發市場升級,正在取經路上(上)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