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託起幸福小康夢

2020-12-12 人民網

  12月8日,位於儋州市中和鎮水井嶺的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扶貧產業基地粗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剛摘的火龍果進行清洗、套袋、包裝,然後整齊裝筐,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家門口有產業,我們就近就業,不僅能掙到錢,還可以照顧家庭。」水井村村民羊雪香說,隻要勤快,每天光是採摘火龍果就能賺到100元工錢。

  一個村莊的產業變遷,讓村民就業有了依靠,也讓產業託起村民的幸福小康夢。海南日報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今年海南省共安排產業扶貧項目1515個,實施進度為99.28%。安排產業類中央、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發展資金)17.2億元,佔比55%,支出進度為95.96%。目前全省建立產業扶貧基地1148個,貧困戶幫扶組織化程度達93.25%。同時,為最大限度減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各市縣抓好農業擴種增養促務工,進一步落實產業扶貧政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多措並舉

  推動擴種增養促務工

  近日,隨著大閘蟹上市,定安「漁光互補」產業扶貧項目基地裡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定安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定安「漁光互補」產業扶貧項目採取「政府+企業+村集體+貧困戶」和「公司+貧困戶」兩種合作模式,年產值超800萬元,直接帶動定城鎮12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我們將繼續抓好擴種增養,促農增收」。

  今年以來,海南省先後出臺脫貧攻堅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貧十五條措施、「三農」領域「一抗三保」十條措施等應急政策舉措,採取月調度、重點督辦和現場推進會等方式,實現扶貧項目全部開工,完工率超過90%,項目安排資金支出進度92.95%。

  海南省還專門召開「擴種養、促務工、增收入」現場推進會,督促各市縣立足實際強力推動擴種增養促務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5萬戶、29.3萬人實現擴種增養,擴種農作物面積24.7萬畝,增養數量達6762.8萬頭(隻、羽、尾)。

  周密部署

  讓產業扶貧政策落地開花

  落實好產業扶貧政策,有利於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持續增收長效機制。海南省制定印發《海南省扶貧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做好產業扶貧薄弱環節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全省產業扶貧項目全部篩查一遍,發現問題限時整改。

  在旅遊扶貧方面,全省投入旅遊扶貧項目資金6.06億元,成功創建兩批旅遊扶貧示範村102個,139家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點設立旅遊扶貧商品銷售點,A級旅遊景區和椰級鄉村旅遊點共接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人數為1939人。

  在電商扶貧方面,海南省7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示範項目基本建設完成。海口市永興、龍泉、大致坡等3個鎮已建成鎮級電商扶貧中心。

  同時,海南省持續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今年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23萬戶、2.86億元,覆蓋率42.45%。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相關焦點

  • 「大船拉小船」拉出產業富民美好明天
    這樣的原生條件極大制約了產業發展,也使得駐村工作隊隊長、鄂爾多斯市商務局駐村第一書記楊光敏銳的意識到,傳統種養殖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需求,隻有轉變思想,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方能走出困境。
  • 赤城打造「一站一網一基地」科技協作扶貧模式
    自2019年以來,北京專家通過物聯網服務各扶貧產業園區230餘次,解決各類技術問題100多個。」近日,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布會上,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展示了該縣科技協作扶貧模式。   去年以來,赤城縣充分利用北京對口幫扶的有利契機,打造了「一站一網一基地」,形成「北京研發、赤城轉化」科技協作扶貧模式,走出一條科技扶貧提升產業發展之路。
  • 遵義運營管理中心:真情幫扶聚合力 決勝貧困奔小康
    自2016以來,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遵義營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遵義營運管理中心」)強化黨建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向實處做、往深裡走,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以黨建引領聚合力,決戰貧困奔小康。 按照幫扶相關工作要求,2016年4月起至今,遵義營運管理中心對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卜臺村開展扶貧工作,連續派出2名第一書記駐村。
  • 赤峰市松山區:聚焦產業發展 全力奔向小康
    近年來,赤峰市鬆山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以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效為目標,強化組織引領精準發力,堅持抓黨建、優產業、促和諧,通過「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創新「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夯實產業脫貧「主渠道」,將貧困群眾牢牢吸附到產業鏈上,促使全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過上了「看得見產業、數得出票子」的富裕生活。
  • 泰國加快扶貧步伐(國際視點)
    頌吉學會摩託車修理後,扶貧官員把他推薦到鎮上的修理店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家裡的生活也逐漸好起來。   「多虧了『結對子扶貧』項目,我們掌握了謀生的技能。」苯頌說,以前經常吃了上頓愁下頓,現在每個月還能存上近2000泰銖。   「找準貧困根源,幫助貧困戶找到靠自身發展的途徑很重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龍仁父子:用奮進託起穩穩的幸福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高龍仁父子:用奮進託起穩穩的幸福 2020-09-17 21: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光伏扶貧為貧困戶送上新年「利是封」
    光伏發電作為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可持續性受益的新興能源產業,是有效促進貧困戶增收,實現精準扶貧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國網郴州供電公司的重點扶貧縣——桂東縣,由於得天獨厚的高海拔、長日照時間等環境優勢,「光伏扶貧」成為該地區扶貧路上的首要選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木耳火了金米村
    回想起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自家大棚時的情景,肖青松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總書記離開時,叮囑我們要繼續發展好木耳產業。有了總書記的勉勵,我的幹勁更足了。我一定要把木耳種植好,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擁有一輛小汽車」一直是肖青松心底深藏的秘密。「買車是我的夢想,不過實現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我得再加一把勁。
  • 《雪峰山的黎明》:講述山區貧困老百姓奔赴小康的傳奇故事
    原標題:講述山區貧困老百姓奔赴小康的傳奇故事 12月6日,由湖南省作協主辦,省報告文學學會、雪峰文化研究會聯合承辦的「張雄文長篇報告文學《雪峰山的黎明》作品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譚談出席。
  • 西藏墨脫德興鄉:山裡茶飄香 群眾奔小康
    原標題:西藏墨脫德興鄉:山裡茶飄香 群眾奔小康   從西藏墨脫縣城出發,沿蜿蜒山路驅車近8公裡,就可以到達門巴族聚居地——德興鄉。   德興鄉海拔1100多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
  • 山西藥茶的「長治實踐」:小藥茶撬動大產業
    這一天,《長治市藥茶產業發展規劃》和《藥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出臺,長治市藥茶產業領導組同時成立。這是我市認真落實省委「把山西藥茶打造成為中國第七大茶系」決策部署的具體實踐。 按照省委、省政府構建「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乾果」產業布局和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農產品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的具體要求,全市確立了藥茶產業「兩山兩網一板塊」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