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遠距離精度差的火器,真的改變了戰爭形態?

2020-12-1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遠距離精度差的火器,真的改變了戰爭形態?

日本戰國時代,火槍在戰爭進入白熱化之時傳入日本。當時有能力的大名都已經有意識地對內整合、對外擴張,戰爭規模從原來的「村戰」級別迅速變化成大規模戰鬥,火槍的進入是否改變了當時戰爭形態呢?

關於火槍進入日本的途徑與時期,在日本學界有多種說法,不過最普遍的說法是認為,由1543年漂流到種子島的葡萄牙人引進的。種子島的領主種子島時堯對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感到驚訝,因此命令鐵匠八板金兵衛學習製造方法,進而製造了第一款日本本土產火槍(關於火槍進入日本的其他說法,在日後逐一為大家說明)。

當時的火槍是從前端塞進火藥與子彈後,以火繩槍點燃火藥設計的火槍,最大射程為280米,能充分發揮威力的距離則在50米左右。如果在30米內的範圍內,殺死敵軍的機率會將近百分之百。

不過,當時火繩槍需要相當長的準備時間。另外,射擊五發以後,火藥裡的硫磺會堵在槍管內側,無法繼續安裝子彈。所以,使用火繩槍的人必須時常清潔槍管。正因如此,火槍並不適用於連續射擊。此外,火繩槍的這種射擊方式,也不適宜在雨天時使用,因為若火繩或火藥潮溼,就無法引火射擊。

關於這個缺點,雖然在使用將子彈與火藥用紙張包在一起的「早合」,及改良新式火繩槍後獲得了改善,不過火槍還是一種難以使用的武器。火槍之所以能夠普及的原因,在於這種武器可以不用考慮個人的資質,只要四肢健全,頭腦正常的人,經過短暫修煉後就能立即形成戰鬥力,在戰場上提供強大的殺傷力。

日本戰國時代,火槍的使用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演變,由原來的威懾性工具,逐步變為集中使用,殺傷力大幅提高。這也克服了火槍在遠距離上精度差,無法有效命中目標的缺點,火槍兵的數量開始緩慢增加。

不過,對於火槍的使用上,當時的日本也並未形成大規模集群使用,一是價格昂貴,並非所有大名及武將能夠承受;二是彈藥、火藥同樣不便宜,這也為火槍的普及帶來障礙;三是火槍製造速度慢,在全人力打造的情況下 ,火槍同樣無法大規模生產。

在織田信長爭霸時期,關於他有多少挺火槍的問題,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焦點。從他最後一次大規模會戰——長篠之戰,我們可以發現,信長寫信請求沒有參戰的家臣及臣服大名支援火槍,最終形成了「千於挺」火槍的記錄。從這裡看出,織田信長手中的火槍也不過是數百,遠遠沒有達到不少人以為的數千。

火槍需要集中使用,如果考慮到形成持續的火力支援,就需要形成三段射的火力網。但從日本戰國時代的排兵布陣來看,火槍在正面會戰中,形成持續火力的難度較高。在當時,火槍兵是被布置在陣列的第一排,第二排則是弓箭兵,其後是長槍兵。在近身戰時,遠程投射兵力已經退到戰線後方,由大量的長槍兵承擔維持陣列的作用。混戰中,火槍已經無法形成有效的火力射擊,如果貼近攻擊,很容易被捲入近身搏殺。

此外,儘管火槍威力巨大獲得大眾一致認同,武將們對於火槍的評價卻很兩極化。有的武將會勤加練習,成為火槍好手。也有些武將認為這是下賤的武器,不削接觸。但事實非常骨感,勤練武藝並不能為武將在戰場上帶來過多優勢。

根據傷亡數字統計,造成傷害最多的是弓箭,排在第二的則是火槍,讓人出乎意料的就是長槍,它帶來的傷害排名第三,而第四位的則是攻城兵器,刀劍傷害反而排名最後。通過簡單訓練就能使用的火槍與長久訓練才能熟練使用的刀劍兵器,兩者造成的傷亡率分別是22.2%和4.5%,從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火槍佔據明顯優勢,更不用說排名第一的弓箭(38.6%),從這點來看,武士帶來的傷害反而沒有基層士兵多,實在是有愧於人們形成的英勇印象。

考慮到火槍雖然威力十足,卻不是可以充分適應戰場的兵器(天氣及需要經常清潔槍管),在戰場上無法持續使用,但仍然能造成22.2%的傷亡率,足以見從歐洲引進的火槍改變了日本戰爭的形態,成為一種有效的戰爭武器。

相關焦點

  • 歐陸戰爭5火器時代中國怎麼過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歐陸戰爭5中火器時代中國的打法介紹,這是一個火器時代的速通打法,各位可以嘗試一下,不太適用於新手,速通對配置要求會高一些,下面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玩家~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村長們之間」的戰爭也精彩紛呈?
    日本的戰國時代,可以說得上是日本的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各大名你方唱罷我登場。在2016年,在日本國內有機構調查統計,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明治維新前夕),而位居第二位。而我國有許多網友,出於對日本的敵意。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真的那麼小嗎?
    文/壇主日本戰國時代因為各種各樣的的日本戰國遊戲風靡中國而在國內也擁有了相當的知名度。不過,一直以來領土廣闊、人口眾多的我國民眾,想到彈丸之地的日本還要分成幾十國打來打去,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他們之間軍事衝突的規模不會太大。
  • 日本戰國時代和中國戰國時代究竟哪個對世界影響大?
    中國戰國時代乃大爭之世,天下諸侯,金戈鐵馬,強則強,弱則亡,諸子百家,學派紛爭,是中華民族原生態文明的巔峰;而日本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戰國時代,宮本武藏的刀,真田幸村的槍,織田、秀吉、德川三英雄逐鹿日本天下。
  • 怪不得現代人都是調侃日本的戰國時代僅僅是村戰!
    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日本戰國時代一度分裂為了68國,而日本國土面積為377972.28平方千米(略小於中國雲南省),以中國一省的面積分為68國,這些所謂的國放到中國恐怕也不比一些鄉鎮大。僅從面積看,這個調侃倒也沒太大問題。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時常爆發,對於大名的財力及動員能力是一個極高的考驗。戰時所花的費用往往不惜血本,耗資龐大;同時,戰爭時期動員的兵力同樣會佔用大量費用,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戰爭到底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花錢如水的軍事費用不論古今中外,軍事費用都會佔去國家預算中相當大的比例。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樣沒有例外。
  • 誰是亞洲頂級戰力,八旗精銳遇到日本戰國時期的鐵炮兵會慘敗嗎
    日本戰國時期的陣法與八旗軍完全不同,因為大量裝備了火器。日軍作戰時,裝備鐵炮的足輕(平時為雜役,戰士為步兵)布於前列,負責遠程攻擊,手持弓箭的射手則在足輕之後。兩軍接觸時,足輕和射手後退,後方的槍兵衝上前方作戰,最後由「旗本武士(大名直接指揮的軍隊)」與敵人短兵相接。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很小?為何會被人說成是村子之間的械鬥
    不過日本的戰國時代與中國的戰國時期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有不少網友一直戲稱日本的戰國時代打仗就是「村與村之間打架鬥毆」,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幾十個小國家之間相互攻伐,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每一個國家都是小的可憐,也就比村子要大一點吧。但實際上,日本雖是一個島國,人口卻十分稠密,這使得日本還是有一定多的兵員。
  • 日本的戰國時代,說起來就是個笑話,這不就是幾個縣之間的戰爭嗎
    中國有戰國時代,日本也有。不過,兩者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畢竟中國有著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打起仗來那才叫過癮。動不動就是萬馬奔騰的局面,但是日本就差遠了。日本國土才那麼點,他們的戰國時代說出來還挺搞笑,就是幾個縣之間相互鬥爭,最後這個縣把其他幾個縣都打敗了,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不過,最終結束日本戰國時代的是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的人,此人名叫豐臣秀吉,就是舉兵入侵朝鮮被明朝軍隊打退的那個人。雖然他在國外的戰場上失利了,但是在當時的日本,他是名副其實的最高掌權者。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日本戰國時代,戰爭逐漸往集團戰鬥的方向發展。戰國大名為了求勝,紛紛研究陣型、陣法,以此希望能在戰場上獲得更多的優勢,最終贏得戰爭。不過,陣型、陣法真的有用嗎?
  • 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軍師為何特殊?從白井軍師開始了解日本戰國時代,同樣存在軍師這個職務,不過在當時被稱為「軍配者」,簡稱「軍配」。現代人一想到軍師,就會想到中國歷史上的軍師,但在當時,日本軍師所承擔的任務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般,軍師需要完成超出我們想像的工作。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由於日本歷史上在戰國以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例子,只得拿自己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進行比較,不過有網友吐槽說日本的戰國時代充其量也就是個村長與村長打架而已。日本在戰國時期的整個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左右,而在這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巔峰的時候總共分出了68個國家。
  • 日本城堡防禦戰的產物:你家青蛙旅行的第一站為啥是這兒?
    日本領主們最早設置城堡的作用就是為了控制交通要道,在重要的商貿道路上收稅和限制敵軍。但隨著戰爭形態的不斷升級,城堡開始漸漸向易守難攻的地形險要處轉移,軍事功能也得到突顯。但窮困的日本領主們還是連給石質基座刷漿的錢都沒有,日本城堡的外牆在那時候還是光禿禿的。從平安時代末期到鎌倉時代的過渡時期(公元12世紀到14世紀)是日本城堡結構的轉折年代。那是一個日本各地禮崩樂壞的年代,封建領主們和中國戰國的諸侯一樣互相殺伐,城市防禦的升級在此背景下勢在必行。
  • 日本戰國時代的海盜世界:從海盜變成信長水軍的真鍋氏
    作為戰國時代的代表性武器,有關火繩槍傳入問題的爭論非常引人注目。在這裡概括介紹一下爭論中頗具代表性的觀點。針對通行的「火繩槍於天文十二年(1543)經由漂流到種子島的葡萄牙人傳入日本」這種教科書式的說法,宇田川武久通過分析存世的火繩槍以及相關史料,認為火繩槍傳入種子島僅為一件個案。他指出,在此之前,東南亞地區的火繩槍已經被倭寇帶入了日本。
  • 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日本戰國時代,一旦國家遭到侵略,女性勢必會被捲入戰火。只不過,這些大和撫子們並非是躲在城裡瑟瑟發抖的人物。雖然被捲入戰爭,但她們堅強的讓現代人感到驚嘆。
  • 維也納保衛戰中的「戰爭奇蹟」,火器主導戰爭時代來臨的先聲
    在異彩紛爭的戰爭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很多,各種奇特又令人驚嘆的戰爭景象也是層出不窮,然而如維也納保衛戰一般,憑藉72桿長槍阻擋25萬大軍的「戰爭奇蹟」卻著實少見。維也納保衛戰發生在16世紀20年代的歐洲。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蘇萊曼大帝的統治下蒸蒸日上,勢力遍及整個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土耳其人在東歐的擴張活動頻頻得手。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對於很多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戰國時代的是日本人才輩出的年代,在那個合縱連橫的時代,多方勢力和諸侯的勾心鬥角戰爭,不亞於東漢末年的三國。誕生了以武田信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梟雄。不過戰國時代在很多人眼中,因為大大小小的軍閥混戰的,而這些軍閥本身地盤和人口又很少的,再加上日本全國的面積其實也就一個雲南省這麼大,所以戰國時代也被人稱之為的縣長們的戰爭。
  • 《旅行青蛙》中,你家青蛙去的日本城堡都有何故事?
    京都在那個時代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城防遠沒有今天的精緻和文化氛圍但窮困的日本領主們還是連給石質基座刷漿的錢都沒有,日本城堡的外牆在那時候還是光禿禿的。平安時代(公元9世紀到13世紀)是日本城堡結構的轉折年代。那是一個日本各地禮崩樂壞的年代,封建領主們和中國戰國的諸侯一樣互相殺伐,城市防禦的升級在此背景下勢在必行。在戰爭的推動下,這些城堡越來越大、集成了越來越多的附屬建築。